胡登洲 [明][公元1522年-1597年,伊斯兰教学者、经师]

  • 【胡登洲】(1522~1597)中国伊斯兰寺院经堂教育创始人。字明善。咸阳市渭城区人。明嘉靖年间,朝觐麦加回国后,立志兴学,率先改革口口相传教义的办法,开创了我国伊斯兰寺院经堂教育。他专心研究宗教哲学,使用阿拉伯文经典,创立了伊斯兰教陕西学派,被中国穆斯林尊为“胡太师祖”。 胡登洲幼年学习...[详细]

秦二世胡亥 [公元230年-207年,秦国国君]

  • 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逼死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详细]

贾逵 [汉][公元30年-101年,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

  • 贾逵(30~101年),字景伯,东汉学者,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亲贾徽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的学生,造诣颇深,著有《左氏条例》一书。贾逵在父亲的教诲下,自幼埋头读书,专注于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之间。20岁左右,他已能背诵五经正文和《左传》一书。后来,他终于继承...[详细]

李信 [秦][秦始皇手下十大名将]

  •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人,秦朝将领。先祖李宗,为魏国大夫,至李信历十代,均为大臣或将领。祖父李崇,为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父李瑶为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 李信年轻时强壮勇敢。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国举兵进攻赵国,李信出兵至太原云中,与秦将王翦率兵包围赵...[详细]

康海 [明][公元1475年-1540年,明朝状元,前七子]

  •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因事入狱,为救李而求情于谨。后谨败,被列为同党而落职为民。归家后以山水声伎自娱。前七子之一。诗与李梦阳齐名,数量丰富,但比较粗糙。其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主要内容为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倾吐游赏山水的闲情逸致。前者如〔雁儿落带过胜令〕倾泄其没头没脑受灾殃的...[详细]

樗里疾 [春秋战国][?-前300年,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芈月传]

  • 樗里疾(?―前300年),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详细]

李靖 [唐][公元571年-649年,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 李靖(571—649),字药师,原名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详细]

李嗣业 [唐][?-759年,十七史百将传]

  •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尤...[详细]

刘瑾 [明][?-1510年,明代专权宦官]

  • 刘瑾(?~1510年),明代专权宦官。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孝宗时,犯死罪,得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详细]

刘弘基 [唐][公元582年-650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刘弘基--(582-650年) 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 刘弘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为避免从隋炀帝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详细]

马超 [三国][公元176年-222年,中国古代十大勇将,蜀汉五虎大将,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武将]

  •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详细]

马钧 [三国]

  • 马钧,字德衡,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魏国扶风郡扶风县(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精于机械制造的发明家。他曾任曹魏博士、给事中,长期活动于都城洛阳。 马钧出身贫寒,从小口吃,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魏明帝(227年—239年在位)时,为给事中。因不善言谈,故不多与人交往,又不会钻营奉承,所以...[详细]

马理 [明][公元1479年-1556年]

  • 马理(1479—1556)字伯循,明正德甲戌年(1514)进士。曾任吏部稽勋主事、稽勋员外郎,稽考功郎中光禄卿等职。弘治年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其学识和文章闻名全国,当时学者都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关中学派代表人物张载相提并论。所著《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一文,被传抄国外,朝鲜国将此文作范文传诵。...[详细]

马融 [汉][公元76年-166年]

  • 马融(79~166年),字季长,东汉著名经学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父马严做过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陵园等工程。 马融年轻时曾向当时学者挚恂学习儒家经典,并娶其女为妻。永初二年(108),大将军邓骘慕名召他为舍人(亲近随从),他自视清高,不愿趋炎附势,毅然离开京城到凉州的武都...[详细]

马腾 [三国][?-212年,武神赵子龙]

  •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父马平做天水兰干尉,丢官以后留在陇西,与当地的羌族人居住在一起,娶羌族女为妻,生马腾于陇西。 马腾成年后,做了凉州刺史耿鄙的司马。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四月,耿鄙在讨伐韩遂时兵败被杀。身为司马的马腾便拥兵反叛朝...[详细]

马援 [汉][公元前14年-49年,十七史百将传]

  •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光武帝刘秀曾赐予他“伏波将军”的称号,因而后世人也称他为“马伏波”。 青年时期的马援无心死抠书本,总想到边郡去养马放牧。王莽当政时他做了郡里的督邮(郡吏),在一次押送罪犯时,出于同情放走了犯人,他自己也逃之天天,躲到当...[详细]

牛弘 [隋][公元543年-610年]

  • 牛弘(544—610年),字里仁,男,隋代安定郡鹑觚县(今长武县)人。祖父名炽,曾任郡中正。父名允,后魏出任侍中、工部尚书,封临泾公。本姓寮,赐姓牛。 牛弘幼时,聪颖好学。北周出仕作官,初任外府记室内史,继改为纳言上士。专掌文翰,甚有美称。加封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掌管记载帝王言行录。后袭...[详细]

苏灵芝 [唐]

  • 苏灵芝,唐开元、天宝年间武功人。天宝中(约750)任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录事参军。著名书法家。其笔力遒劲端庄,与同时代书法大师北海李邕和平原太守颜真卿相比美。后来,评论家说,苏灵芝书法“视北海(李邕)则加庄,视太师(颜真卿)又多隽”。灵芝书写的易州《铁像颂》、《梦真容束力 》和易州刺史《田仁琬德...[详细]

苏世长 [唐][唐朝十八大学士]

  • 苏世长,雍州武功(今属陕西西安市)人。其祖父在后魏时做过通直散骑常侍,父亲做过北周刺史。苏世长承袭父职,在隋朝任长安令,后为都水少监。入唐,任玉山屯监,曾谏止李渊去武功围猎,以免践扰百姓。在披香殿陪李渊宴会,直劝其以隋炀帝为戒,制止奢侈浪费,李渊为之动容。后调为陕州长史、天策府军咨祭酒并引为文学...[详细]

苏威 [隋][公元542年-623年]

  • 苏威(534~623年),字无畏,隋代大臣,京兆武功(治所在今陕西武功西南)人,祖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父亲苏绰,是西魏名臣,官至度支尚书。苏威5岁丧父,周太祖令袭美阳县公爵,任本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很赏识他的才能,认为他非等闲之辈,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了他。但苏威看到宇文护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