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枝蔚 [清][公元1620年-1687年]

  • 孙枝蔚(1620~1687年),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商,明末农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入关中,他招集乡兵抵抗,遭到失败,只身逃至江苏江都经商。后专心读书,学习古诗文,遂擅长作诗。名士王士祯在扬州为官,慕其诗名,与他结交。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举“博学鸿儒”科,他因年老不...[详细]

苏沙罗 [隋]

  • 苏沙罗(生卒年不详),字子粹,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人,苏孝慈侄。其父苏顺为北周眉州刺史。苏沙罗初仕北周为都督。曾随韦孝宽平息尉迟迥叛乱,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通秦(也做“通泰”)县公。 开皇元年,隋文帝封越王杨秀为蜀王,镇益州(今四川成都),命苏沙罗随杨秀至蜀任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北)刺史。开...[详细]

苏晓 [宋][公元904年-976年]

  • 苏晓(904~976年),字表东,北宋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瓒仕后唐为秘书少监,他于长兴初(930)被辟为邓州从事。由华州支使入朝任大理寺正,以判案议罪妥当,迁大理寺少卿。显德年间,历屯田郎中。 宋初,诏苏晓、窦仪等人共同详定《刑统》为30卷,即今存《宋刑统》。又仿照唐律令格式撰...[详细]

苏孝慈 [隋][?-601年]

  • 苏孝慈(?~601年),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父苏武,北周时任兖州(今山东兖州县)刺史。苏孝慈于周初任中侍上士,后两次出使北齐,先后拜大都督,授宣纳上士。周武帝平齐,他因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不久改封临水县公。累迁工部上大夫。 杨坚建立隋朝,他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时天下初定,...[详细]

苏湛 [南北朝]

  • 苏湛(生卒年不详),字景俊。北魏末年大臣。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少年好学,与其兄苏亮俱以学问而闻名关中西部。二十多岁被除为奉朝请,领侍御史,后转为员外散骑侍郎。 北魏正光五年(524)六月,在秦州城(今甘肃天水市)爆发了莫折念生领导的人民大起义,关陇之地形势顿变。九月,魏孝明帝诏命萧...[详细]

苏章 [汉]

  • 苏章(生卒年不详),字孺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祖父苏纯,名望很高,三辅士人称之为“大人”。苏章年轻博学,善著文章。汉安帝时,州郡举贤良方正,他在考试时高中,被任命为议郎。苏章为官,以公正无私著称,曾多次直言陈述时政得失,切中时弊,为权贵所不容。后出朝任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县令时,县...[详细]

唐通 [清][?-1664年]

  • 唐通(?~1664),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重要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 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详细]

陶谷 [宋][公元903年-970年]

  • 陶谷(903~970年),字秀实,本姓唐,因避后晋皇帝石敬瑭讳改。北宋大臣,邠州新平县(今陕西彬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好读书、善写文章,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后晋宰相李崧赏识他的才学,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后改为监察御史,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天福九年(944),加仓部郎中。...[详细]

田千秋 [汉][?-前77年]

  • 田千秋(?~前77年),西汉大臣。其先为战国时齐国田氏大族,后徙居关中长陵(在今陕西咸阳市渭城区东北)。汉武帝时,田千秋任高祖庙寝卫士,遇“巫蛊之祸”发迹。时弄臣江充见武帝年老,恐武帝死后自己为太子所诛,因诡称宫中有“巫蛊”之患。江充事先指示胡巫做了手脚,再派人“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不...[详细]

田延年 [汉]

  • 田延年(生卒年不详),字子宾,西汉大臣。其先祖为齐国田氏大族,后徙居关中阳陵(在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东北)。他因颇有才干,被大将军霍光用为府吏,迁为大将军府长史。后出任河东太守,在任有政绩,被擢升为大司农。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即帝位。刘贺不顾新丧,吃喝玩乐,贪图酒色,不理朝政。大将军霍光欲废刘贺...[详细]

王承烈 [清]

  • 王承烈(生卒年不详),字逊功,陕西泾阳县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解元,四十八年(1709)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初年,他任监察御史时曾出巡东北,查清了谋财害命大案,因有清正廉明之声,受雍正皇帝特准召见。次年,被升为湖北漕运使。他采纳当地人意见,把应运送的粮食就便兑换成银两...[详细]

王纯熙 [公元1873年-1948年]

  • 王纯熙(1873—1948年),字子嘏,男,长武县城内东街村人。家贫好学,擅长书法绘画,尤喜翎毛花卉。以水墨浓妆淡抹能使花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他作山水画,时常涂墨后泼水,再用笔洗、抹、装、点,层次分明,自然清新,工笔神隽,一气呵成,求画者立等可取。他为人作画以牡丹、芦雁、山水风景题材最多,邻近...[详细]

王德安 [公元1897年-1928年]

  • 王德安(1897~1928)又名文俊。陕西乾州(今乾县)人。1921年11月,为反对列强召开的“太平洋会议”,西安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和--。王时在省立三中读书,是这次-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曾任学生会会长,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于1...[详细]

王芬 [公元1824年-1922年]

  • 王芬(1824—1922年),男,清代长武县浅水村人。幼入私塾,生性刚直,为人忠厚,敢于仗义执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知县庄钟济,擅自加派粮款,贪赃枉法,群情愤怒,怨声载道。74岁的王芬挺身而出,据理控告。他背着干粮,长途跋涉,奔赴西安,屡告不准。便假装疯癫,闯进巡抚衙门,大呼-横行,百姓...[详细]

王观政 [公元1901年-1932年]

  • 王观政(1901~1932)女。陕西礼泉人,从小在西安读书,受其父王授金的熏陶,思想进步。五四运动时,曾带领西安女子师范的同学--。1921年底任太平洋会议陕西学生后援会女师分会会长,带领学生冒雪上街,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详细]

王化南 [公元1868年-1938年]

  • 王化南(1868—1938年),男。祖籍临潼,自幼随父迁住亭口镇新街。他自幼聪敏,记忆力强。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秀才。考官见其字迹清秀,批语“字盖七处”。后赴西安应举,无银钱交费,又因父亲讨过饭“三代不清”,被拒于举子院外,靠卖文度日。回家后务农,自学中医,为人看病渐有名气。闲暇苦练书法...[详细]

王嘉 [汉]

  • 王嘉(生卒年不详),字公仲,西汉大臣。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秦都区西北)人。约汉元帝至哀帝期间在世。初以明经对策甲科录为郎,后为光禄勋掾。汉成帝鸿嘉年间(前19~前17)被超擢为太中大夫,出任过九江郡(治所在安徽寿县)、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守。在任有政绩,召入朝任大鸿胪,调任京兆...[详细]

王纪芬 [公元1921年-1966年]

  • 王纪芬(1921~1966) 凤翔县槐原村王家庄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凤翔中学教师,凤翔师范学校代理校长,凤翔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1966年8月任彬县中学副校长、校长。其间,兼任彬县师范学校副校长、校长。曾任中共彬县第二至第六届代表,第三至第...[详细]

王郡 [清]

  • 王郡(生卒年不详),陕西乾州(今乾县)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陕西发生饥荒,他逃荒流落于福建,后从军当兵,被补授把总,升千总。台湾发生民众起义,他奉命自厦门率士兵渡海前往镇压。到达台湾后,他安抚百姓,收复城府,平息事变,被朝廷提升为台湾总兵,在台镇守20年。雍正十年(1732),被擢升...[详细]

王隆 [汉]

  • 王隆 字文山,东汉冯翊云阳(今本县)人。王莽执政,曾于宫廷为郎。后避难河西(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为窦融左护军。东汉建武中,为新汲县令(今河南扶沟县西南)。通诗赋,能文章,著诗赋铭书26篇。著有启蒙书《小学汉官篇》,记述汉代公卿内外的官职,社会影响广泛。此书已佚,今从东汉胡广的《汉官解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