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健(1901~1966)原名秉乾。陕西三原人。1922年渭北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1月,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协助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共青团员姚志哲建立团组织。2月23日,三原的共青团员在李的指导下开会,正式成立...[详细]
鲁恭(32~112年),字仲康,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祖父鲁匡在王莽新朝做官,颇有权数,人称“智囊”。父亲在东汉建武初任武陵太守。他12岁时,父亲死于任上,15岁时,与母亲、弟弟鲁丕一起居住在太学,并在这里学习《鲁诗》。 鲁恭读书相当用功,终日闭门诵读,不与他人闲游。太尉赵熹非常...[详细]
罗沧海(1930~1954)陕西长武人。因家贫,只读过一年初小即辍学在家务农。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解放长武,为参军他跟随野战部队从长武走到旬邑马栏,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班长、连文化教员,参加了荔北、陕中等战役。立大功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详细]
吕向(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回,男,唐代泾州宜禄县(今长武县)人。他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擅长书法,尤以草书、隶书著称。能一笔环写百字,盘旋萦绕,飘洒流利,溢彩流光,龙飞凤舞,世人称之“连锦书”。开元年间,诏吕向进京,官置翰林院。目睹朝廷使者挑选民间美女,纳于后宫,号称“花鸟使”。吕向对此深感不安,...[详细]
马防(?~101年),字江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次子。永平十二年(69),与弟弟马光同时任黄门侍郎,汉明帝病重期间,他奉命参与治疗和护理。汉章帝即位后,迁为中郎将,不久又做了城门校尉。 建初二年(77)六月,陇西保塞羌族部落起兵反汉,金城太守郝崇带兵征剿失败,朝...[详细]
马荆州(1936—1987),西安市人。1957年,陕西省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在永寿工作。30多年来,先后在永平、渠子、平遥克山病区及碾子沟煤矿从事克山病防治工作,对患者关怀备至。常在深山区单身步行,翻沟越岭,沿门入户医病送药,宣传卫生知识,协助居民改水、改善宅院卫生环境、改革生活习惯。对急危患...[详细]
马继武(1905~1984) 字经伯,祖籍北极镇东秦村,后移居西安市。青少年时在邠读小学,在西安上中学,后考入黄铺军校,为第二期学生。毕业后,在杨虎城、汤恩伯、胡宗南部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3年奉杨虎城之命,回本县整顿地方民团,准备扩军。马排除异己,自任保卫总团团长,大肆抽丁派款,扩充民...[详细]
马棱(生卒年不详),字伯威,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族孙。他少年丧父,随堂兄张掖属国都尉马毅一起生活。马毅待他如亲弟弟一般。马毅无子,他死后,马棱“心丧”三年。 汉章帝建初(76~84)时期,任郡功曹,后举孝廉科。此时马氏家族虽然已经衰败,而汉章帝因他为人忠义,仍任命他为...[详细]
马廖(?~92年),字敬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长子。 马廖少年时期攻读《易经》,后充任皇帝的侍从。汉明帝永平三年(60),其妹立为皇后,马廖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曾与军司马郑众一起出击车师国。 汉明帝死时,他受遗诏掌管宫禁门卫,做了卫尉。汉章帝即位,因马太后的...[详细]
毛遐(生卒年不详),字鸿远,北魏朝大臣。北地三原县(今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豪门官宦之家,资产巨万。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关陇一带爆发了莫折念生、万俟丑奴领导的起义。北魏政府派齐王萧宝寅率军入关中镇压起义军,毛遐在韦邃都督府任长史。当孝昌三年(527)初,萧宝寅被起义军打得大败,关中诸军混乱。毛...[详细]
毛鸿宾(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关中地方武装首领,北地三原县(今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地方豪绅,家资巨万,祖辈为官。毛鸿宾生得体貌魁伟,面黑多须,能骑善射,行为放荡。孝昌三年(527),北魏派在关中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军的将领萧宝寅兵败,毛鸿宾趁机与兄毛遐在北地一带聚集武装割据一方,称雄一隅。他出...[详细]
南岳峻(1883~1958)号右嵩。陕西兴平人。清末举人。在广西任过知县,受蔡锷的民主进步思想影响,不愿为清政府出力,遂弃官到日本留学。袁世凯筹谋称帝时,南回国先到上海,后回西安,隐居华山,以书法自娱。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出任陕西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 厅厅长、第一届陕西省议会议长。1922年...[详细]
平当(生卒年不详),字子思,西汉大臣。祖父时自下邑(在今江苏砀山境)徙居平陵(在今咸阳市秦都区西北)。少年时为大行治礼丞,补鸿胪文学,后历顺阳长、旬邑令。又以明经任博士,迁给事中、丞相司直。因事被牵连违法,降为朔方刺史。后复起任太中大夫、给事中,迁大鸿胪、光禄勋。调任钜鹿太守、骑都尉。汉哀帝即...[详细]
秦彭(?~88年),字伯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出身世家,六世祖秦袭做颍川太守时,其家族中同时为官、奉禄为二千石的共有五人,被关中人士称为“万石秦氏”。秦彭妹妹在汉明帝时进宫作了贵人,得到宠爱,因此,他在永平七年(64)被任命为开阳城门候。 汉明帝后期,国力渐渐恢复,于是想效法汉...[详细]
秋步月(1902~1930)又名捕虐,字凌云。陕西礼泉人。1921年冬,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在三中,受共产主义者魏野畴的影响,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踊跃参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秋毕业留校。19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4月,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秋带领三中学...[详细]
秋宏,1916年出生在陕西省礼泉县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共产党员、中共礼泉县党组织的创建者秋步月是他的堂侄。大侄子常给小叔讲革命的道理,启发他立志“救国救民”,使自幼喜爱读《水浒》、《三国演义》的秋宏思想深处渐渐认识到“三国”之“伟大”不是为民而谋,“水浒”之“英雄”虽行侠...[详细]
任圜(生卒年不详),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其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他生得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女嫁他为妻。 李嗣昭任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泽州、潞州,任圜为观察支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梁太祖朱温派遣大将康怀真率兵数万围攻潞州。晋王李克用派周...[详细]
任成玉 (1915~1998),中嘴村人。1933年春参加革命,组织起贫农团,任团长,后任中嘴、何家山等村赤卫军大队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赤水县委宣传部长、区委书记、游击队指导员、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3年在西北局-会议上,赤水县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县,毛泽东主席亲笔给他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