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清][?-1751年]

  • 董芳(?~1751年),清代将领,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初应募入伍,中武举,补都标千总。雍正二年(1724)他随军出征青海,四年,超授三等侍卫,出任直隶省正定镇标游击。后迁云南临元镇总兵。少数民族发动反清武装-,他随提督镇压后,即向清廷上疏,建议云、贵、川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应照台湾的...[详细]

董维嘉

  • 董维嘉,中国内地知名女演员,出生于西安,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在校期间参与并主持了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娱乐在线》等多档电视节目,成为知名女主持 。从《婆婆来了》中刁蛮的“刘晓雅”让观众熟知,再到热播剧《野鸽子》中的拜金女“沈亦凡”让董维嘉人气飙升。她独特、清新的气质和多变的风格备受观众喜爱...[详细]

杜杲 [隋][?-582年]

  • 杜杲(?~约582年),字子晖,北周外交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少年勤学,博览经史。北魏末年,其叔父杜瓒在孝武帝朝中任黄门侍郎,兼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因将杜杲荐于朝廷。永熙三年(534)七月,孝武帝西逃关中,建立西魏政权,杜杲为奉朝请。从西魏文帝大统初年(535),直到...[详细]

杜瑗 [晋][公元327年-410年]

  • 杜瑗(327~410年),字道言,东晋末年封疆大臣。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其祖父杜元仕晋任浦宁太守(治所在今广西横县南)时,将家迁于交趾郡朱鸢县(在今越南共和国河内市东南)。327年,杜瑗出生在交趾。他仕晋曾先后担任过日南郡(故治在今越南广平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九德郡(在今越南荣市)和交...[详细]

杜骥 [南北朝][公元387年-450年]

  • 杜骥(387~450年),字度世,南朝宋官吏。京兆杜陵(治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晋名将杜预后裔。西晋末年,关中战乱,杜骥的曾祖父杜耽携家逃往河西,在前凉政权为官。前秦苻坚灭前凉,杜骥的祖父、父亲及全家返回关中。 义熙十三年(417),东晋大将刘裕率军攻入长安,灭了后秦姚氏政权,令其子刘义真镇守...[详细]

段业 [晋][?-401年]

  • 段业(?~401年),十六国时期割据张掖的地方政权首领。京兆(今西安市)人。 前秦苻坚时,段业在大将吕光部下为将。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发兵7.5万人,命吕光西征龟兹(今新疆库车)等西域诸国,段业随同吕光进军西域。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八月,苻坚被姚苌杀死。同年九月,段业随吕光从...[详细]

段永福 [清][?-1842年]

  • 段永福(?~1842)原籍四川,后迁居陕西长安。嘉庆元年(1796),川、陕、鄂三省爆发白莲教起义,段以乡勇应征入清军,参与了镇压起义军的战争。嘉庆十八年(1813),河南爆发林清和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白莲教的支派)起义。段被编入陕西提督杨遇春部,开赴河南镇压起义军。返回陕西后,又在眉县参与镇...[详细]

杜操 [汉]

  • 杜操(生卒年不详),字伯度,自魏以后人称为杜度。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东汉时书法家,与涿郡崔瑗齐名,并称“崔杜”。汉章帝在位(75~85)时曾担任齐相。传说章帝很喜欢杜操的草书,诏令杜操以草书上奏章,后世就称为章草了。他的书法影响张芝,又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开一代书风。三国时书法家...[详细]

杜汉徽 [宋]

  • 杜汉徽(生卒年不详),北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身体强壮,气力过人,善长骑马射箭。17岁时就担任李克用的厅直队长。天成(926~930年)年间,累迁护圣军使。后晋天福六年(941),曾与慕容邺等人讨伐安州(治今湖北安陆)李金全,他指挥军队生擒指挥使孙厚,立了大功,事后迁兴顺指挥使。八年,...[详细]

杜洪 [晋]

  • 杜洪(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期长安地方武装头领。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石氏后赵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关中人民深受战祸及统治者残酷剥削之苦。后赵石虎死后,其政权面临土崩瓦解。这时,东晋派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兵骆谷,欲进占关中。后赵派将军王朗入关中,劫走了住在长安的石苞,关中人杜洪乘机率地方武装占...[详细]

杜式方 [唐][?-822年]

  • 杜式方(?-822),字孝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司徒杜佑次子。 以父荫,授扬府参军,转常州晋陵尉。浙西观察使王纬辟为从事。入为太子通事舍人,改太常寺主簿。明练钟律,有所考定,深为高郢所赏。 时父作镇扬州,家财钜万,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昆仲...[详细]

杜晓 [五代十国][?-913年]

  • 杜晓(?~913),字明远,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县)人,祖父审权,父让能,皆为唐相。昭宗乾宁年间,凤翔二镇的王行瑜、李茂贞兵犯京师,让能被其诬陷,唐昭宗赐死。杜晓以父死无罪,居丧哀毁,服除,布衣幅巾,自废十余年。 光化中,宰相崔胤判盐铁,奏杜晓为巡官兼校书郎,除畿尉,直弘文馆,他均不肯接受...[详细]

杜希望 [唐]

  • 杜希望,(生卒年不详)中唐镇将。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名相、史学家杜佑之父。初任安陵令,有政绩。开元年间,交河公主出嫁外蕃突骑施时,他任和亲判官。后历关内道度支判官、代州都督。玄宗曾召他回朝询问边境戍守情况,称赞他有治绩。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朝廷与吐蕃发生战争,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今...[详细]

杜整 [隋][公元531年-586年]

  • 杜整(531~586年),字皇育,京兆杜陵(治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杜盛,曾为魏直阁将军、颍川太守。父杜辟,做过渭州(今甘肃陇西县)刺史。杜整九岁丧父,以奉母行孝闻名乡里。他好读孙、吴兵法,且勇猛异常,臂力过人。 西魏大统末年,他袭爵武乡侯。周太祖很赏识他的才干,引为亲信。不久,授他都督之...[详细]

法藏 [唐][公元643年-712年]

  • 法藏(643~712年),祖籍康居国(在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他祖父居长安,以康为姓。17岁入太白山求法。后来听说智俨在华严寺讲《华严经》,就从太白山回到长安听讲,并经常提问,被智俨所赞赏,列为门徒,深得智俨妙旨。高宗总章元年,智俨逝世前法藏还未出家,便将法藏托咐于弟子道成。高宗咸亨元年,法藏...[详细]

方鉴昭 [公元1906年-1928年]

  • 方鉴昭(1906~1928)女。又名桂兰,陕西咸阳新店村(今属西安市未央区)人。曾就读于长安县立第一女子高小、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 21年,被推选为长安县立第一女子高小“太平洋会议”外交后援会会长,出席省 会议,为收回山东主权而斗争。1926年2月,受中共组织指示,和王观政等筹备成立了...[详细]

范明 [公元1914年-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范明(1914.12.04-2010.02.23),原名郝克勇,陕西西安临潼县栎阳镇郝邢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在复旦大学、国民政府盐务税警官佐学校学习,后毕业于东北大学政经系。1932年,加入中国...[详细]

樊知古 [宋][公元943年-994年]

  • 樊知古(943~994年),字仲师,北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时徙家池州(今安徽贵池)。本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后宋太宗赐名知古。他年青时,曾经考南唐进士,但未考中。由于他不受南唐重用,就思谋北归宋朝。为了使宋军尽快灭掉南唐,他在金陵(今江苏南京)西南的重要渡口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西...[详细]

法顺 [唐][公元557年-640年]

  • 法顺(557~640年),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南北朝时名僧。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人。18岁出家于因圣寺,在僧道珍禅师门下受持定业。后来到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法弘教。唐太宗很仰慕他的学识,引入宫内,和他叙谈多日,称他为“帝心”,后世称为帝心尊者。他游历四方,劝人念阿弥陀佛,著...[详细]

冯从吾 [明][公元1556年-1626年]

  • 冯从吾(1556~1626年),字仲好,号少墟。明代学者、教育家。长安(今西安市)人。出身于儒学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笃信理学,亲书王阳明诗句“个个人心有仲尼”作为冯从吾的座右铭。他童年时代失去双亲,从此立志苦读儒家经典,曾精心研究周敦颐和程颐、程颢的理学。 冯从吾20岁入太学,卒业回乡后,在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