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李瑝,唐玄宗第二十三子也,初名沔。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信王。二十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仍改名瑝。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佟为新安郡王、太常卿同正员,倜为晋陵郡王、光禄卿同正员。...[详细]
密王李绸,初名讠永。唐顺宗李诵六子。贞元四年,始王汉东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建康、晋陵、高平、云安、宣城、德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郯、郇、邵、宋、集、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三年,元和二年薨。...[详细]
李绰(?年-862年):唐顺宗李诵第21子。封翼王。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邵二十王皆进王。为国子祭酒。王五十八年,即咸通三年(862年)薨。...[详细]
李凑(?-835年2月10日),唐穆宗第六子,年少时雅裕、有寻矩。长庆元年三月,李凑被封为漳王。与长兄唐敬宗李湛(封景王)、次兄唐文宗李涵(封江王)、五兄唐武宗李炎(封颖王)及弟李溶(封安王)等同封。...[详细]
李祎,李琨长子,李恪之孙。从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祎的母亲死的早,他把继母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对异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顾有加,两人关系很好。到了该袭爵位的时候,李祎坚持要让弟弟继承父亲的爵位,这让中宗皇帝赞许不已,于是便格外开恩,封他为江王。到玄宗时,又迁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为官以严洁著称...[详细]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为岐王,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在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李范,[唐]岐王(686-726),唐睿宗第四子。始名隆范,避帝讳去二名。初王郑,改封衞,降封巴陵,进岐王为太常卿,并州大都督,历州刺史,迁太子太...[详细]
李福(634年—670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生母杨贵妃。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累加秦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等职。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详细]
济王李环 ,原名溢,唐玄宗李隆基子,母钟美人。开元十三年始王,与仪、颍、永、寿、延、盛、光七王同封。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鄂、颍、永、寿、延、盛、仪、信、义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逸其薨年。子傃王永嘉郡,俛平乐郡。...[详细]
冀王李絿,初名湑,唐顺宗李诵十一子。为太常卿。贞元四年,始王德阳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晋陵、云安、宣城、高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邵、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三十年,大和九年薨。...[详细]
宋王李结 ,初名滋。唐顺宗李诵九子,母赵昭仪。贞元四年,始王云安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高平、晋陵、宣城、德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邵、郇、集、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十八年,长庆二年薨。...[详细]
郯王李经 ,本名涣,唐顺宗李诵次子,母张昭训。贞元四年,始王建康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晋陵、高平、云安、宣城、德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郇、邵、宋、集、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二十九年,太和八年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