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鸿(1917~1979)百色镇共和街人。家庭经济较为宽裕。梁从小勤奋好学,在读小学期间,父亲给其零用钱,他多用于购买书籍,进行阅读。因其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学习,在小学读书时,成绩非凡。在1931年夏考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色中学) 时,在1000人的考生中名列第一。同年9月至1934年7月...[详细]
(1861~1948)梁盛根,号茂松,县城新街人(今城关镇南隆街)。一生为人善良诚朴,刻苦学习。二十余岁时,考录镇安府郡庠(即府学)生员(秀才)。博通经、易、史、文,不慕官途,不图权位,专心于教育工作,为地方培养人才。 光绪中叶,开塾教书,启迪蒙童,循循善导,诲而不倦,深得父老们敬重爱戴。...[详细]
梁枢(1899—1952),号星垣,镇阳街人,童年失母,家境清贫,成年后,劳家将养女与之为配,其妻甚贤,将平日积攒所得,供枢攻读。因得明师指点,学业不断上进。青年时,他得梁乔南的介绍,在冯璜部下充任上尉书记,后因军阀混战,不愿卷入政治斗争而潜回故里。 民国16年(1927年),他任县教育局长...[详细]
梁学政(1916~1987),壮族。原名庆语。魁圩乡平巷村人。 民国23年(1934)冬,辞退了赖德乡小学教师职务,跟随在那里革命活动的红七军干部谭统南到云南富宁七村九弄,参加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任联络员,兼宣传和飞行队(武工队)联络工作。旋受联队委派,携带光银500元到安德圩,以经营杂货店为...[详细]
梁则任 (1916—1962) ,县城大街人,幼年受名师李干卿先生的熏陶,攻读《四书》、《五经》、《东莱博义》、《古文评注》等古典文学,14岁方人县两等小学读高等班两年,专学数学。民国20年(1931年)投考县立教员养成所,毕业后,即任县立一小学校教员。25年,考入广西会计人员养成所,学成后分配...[详细]
(1902~1945)梁振兴,大旺乡大省屯人,1927年7月参加农民自卫军。1928年11月任天(保) 向(都)南区农军第三营第六连连长。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在攻打向都县战斗中,梁振兴率领农民赤卫军敢死队,奋力冲杀,很快就占领了长龙桥要地,给赤卫军攻入向都县创造有利条件...[详细]
廖万福( ?~1865年),乐业雅长乡人,壮族。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受南明官兵反清志士的“反清复明”思想及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影响,率6000多农民在雅长及贞丰 (今册亨、望谟县辖) 交界一带起义,反抗清朝廷的统治。清同治三年(1864年)廖万福自立为王,率农民义军攻打地方官府。正月,攻占西林潞...[详细]
李才英(1928—1949),平孟乡弄获屯人。1946年在本地方参加民主革命斗争,194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曾任滇桂黔边区纵队富宁县独立营政治指导员。1949年5月,在云南富宁县剥隘区与国民党地方残余武装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而牺牲。...[详细]
黎弼臣(1881~1951)奶名亚广, 祖籍广东,定居百色。黎有兄弟3人,本人排行第三。光绪年间开始经营八角、 云耳等土产山货,先后开设三益行、年记等商号,雇工5人,年利数万,随置房屋三大座,成为百色镇新掘起的富商。民国10年(1921年)百色商会成立,黎任会长,左右百色局势,人称“商界绅”“活...[详细]
李创业(1914—1964),又名李辛,号显模,县城大街人,出身平民家庭,毕业于县立师范及广西省立畜牧兽医养成所,后经省干部训练团培训,任县府第四科兽医技术员、民政科员、科长等职。民国33年(1944年),当选为镇边县农会代表,出席省农会代表大会,又被选为省农会第二届常务干事。换届后,桂林回教会...[详细]
李春芬(1914~1987年) 壮族。田州镇那塘村晚史屯人。1979年加入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任百色地区文联民间文学组副组长。 李春芬热衷于民间文学搜集工作,不顾身体病弱,哪里有对歌,他都到场,搜集民歌素材, 创作各种山歌品种。土改后党的历次运动,他都写山歌积极宣传。1975年8月,他的民...[详细]
李德飞(1955—1979),城厢镇永靖村上弄力屯人,农民家庭出身。1974年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53561部队服役,任战士、班长。李德飞在任班长期间,对班上战士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努力掌握杀敌过硬本领,并教育战士服从命令听指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1979...[详细]
李德盛(1929~1952年) ,男,汉族,介廷乡弄昔村人。1951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隆林县大队任战士。在历次剿匪战斗中,英勇顽强,较好地完成大队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1952年10月23日在革步乡革步屯剿匪中牺牲。...[详细]
李芳蕊(1919.11-1948.10) 壮族。果德县巴仲人。曾就读于果德国民中学,1943年考上广西省立南武师范,毕业后任果德县马头乡中心校教导主任。1946年任果德县督学,后因同情革命而被解职。1946年秋,经中共党员介绍,他到南宁在表证小学任教,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李恒芳(1892~1933) 壮族。祥周乡仑圩村人。少年时读过高小。1925年4月,韦拔群等到仑圩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常到他家,在与韦的密切交往中,接受革命的思想,慷慨解囊支持韦拔群的革命活动。有一次护送韦拔群到燕洞执行任务,还赠给韦一块怀表。 1926午,他在朔乙合股开设一间商店,以经商为...[详细]
李建兴(1888~1950年),号卓恭,男、壮族,八渡乡人。青少年时期曾在百色中学就读,受爱国民主思想影响。性情开朗,为人诚实,办事公正,与乡亲和睦相处。1928~1930年任西林县民团副司令兼副县长,在百色应同学之求,保领巴马革命战士韦小益(后改名梁芬)出狱,并带回西林县做手下勤务兵,后给县金...[详细]
(1960~1979)李克弟,东关乡西读村下朔屯人。1978年3月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3245部队坦克团7连代理文书。 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积极要求到第一线参战。党支部同意了他的要求,分配他在指导员所在的坦克车当二炮手。他一方面抓紧时间熟悉...[详细]
(1910~1935)黎良仕,原名黎廷汉。德保县城关人。1930年8月同龙光乡多龙村陇香屯周桂才等7人一起,到向都县苏维埃政府要求参加红七军,临行时,同行选他为班长。他把几个人带到奉议县(今田阳县)田州后,编入红七军第一纵队一营三连三排七班,任班长。同年11月初,随部队到河池整编, 编入红七...[详细]
李妙美 女。壮族。1956年10月生于洞靖乡西平村于一个农民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山歌手。李妙美从小受到山歌熏陶,酷爱唱山歌。1978年她在歌圩上与百色昔仁村的三位老歌手对歌, 对唱几昼夜,战胜对方,众人赞口不绝,从而崭露头角。1984~1988年她连续4年在田阳最大的歌圩一桥业歌圩对歌赛中荣获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