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1923~1950) ,原名罗书龄,.新圩镇宋村人。1984年在北流中学读书时弃学参加革命。次年1月,到粤桂边区党委举办的学习班学习,4月回县。同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县中部六麻、平政、新丰、隆盛一带秘密宣传发动群众。9月起,到石窝东华 (今华东乡)搞地下武装组建工作,往北流大洪队连指导...[详细]
罗奇 (1903·8——1975·11) , 字振西,号抡馨。十里乡大鹏村人。国民党军上将。 1922年广州工程学校毕业后入广州法政大学法科。 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参加孙中山解除广州商团武装和肃清杨希闵、 刘震寰叛乱的军事行动。1925年3月毕业后,任该校教导团见习官、...[详细]
罗文藻,松花镇鸭埌村人,县内知名石刻匠。对碑、摩崖刻工精湛,求刻者极众。60、70年代,县人民政府请他将郭沫若作的《寄题广西勾漏洞》七律诗、于立群书的“勾漏胜景”四字和罗立斌作李雁书的对联一副,分别镌刻于勾漏洞壁和门楼上,切实保持了笔者龙飞凤舞或苍劲有力的手迹。...[详细]
罗子荣(1914—1936),乌石镇坡脚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在本村私塾读书。11岁父母双亡,生活困难,辍学在家放牛。他放牧时书随身带,病重在家仍不忘看书,不久考入本村高小,以后就读北流中学、陆川南兴中学,在进步教师影响下开展-,秘密组织读书会和劳农会。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详细]
卢世芹(1902-1927) ,又名江良。大塘乡苏烟村人。1923年考入鬰林县私立晴川中学学习。 1926年夏,世芹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继续升学,受聘于鬰林县商会。由于国共合作,积极推行孙中山提倡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鬰林县党部成立了农民部。世芹在反帝反封建思...[详细]
陆往三(1906~1984),西埌乡木棉村人。解放初任第三区松苑乡水利委员。1952年春,积极发动群众兴修木栏陂,改善原有3251亩水田的有效灌溉,而且使1000余亩旱地变为水田,当年被评为北流县首届农业劳动模范,1954年被评为容县专区农业劳动模范。 此后,陆往三致力花生栽培,将鸡窝豆等...[详细]
卢柱(1890~1971),陵城镇人,木雕巧匠。能镂刻棂花图案、龛阁装饰、祠堂庙宇的神牌和家具花纹图案等。刀法洗练,技艺精巧,尤以雕刻梅、竹、菊著称。解放前城里建祠堂如蒙氏祠等的镂刻装饰,就是他的手艺。1953年,他用木材制作“酒柜”,每柜装酒二三百斤,毫无渗漏,不少单位乐于使用,曾制作百余个。...[详细]
吕珂(1916—1983年),又名陈汉光,原名陈家谋,温泉乡万丈村人。1930年,在南兴中学读书,第三学期转入陆川中学就读,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 。陆中-停办后,转郁林育才中学读书。1936年离陆川到广州大学读书,参加广州 。1938年春,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公学分校校长、支...[详细]
吕春琯(1871—1950年),字芋农,乌石镇谢鲁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1899年)附贡生。历任县丞、知州、道尹、陆川民团清乡督办、加晋为陆博化廉四县边界清乡督办、郁林直隶州长、南宁地方 厅长、邕南、田南道尹、广东岭南道尹、南韶连绥靖处参谋兼警卫军一、二营统领、广西陆军中区步兵第一司令、陆军...[详细]
吕焕祥(1900~1970),民乐南庆村人。其父吕怀玉,曾毁家参加孙中山领导之同盟会,是苍梧同盟会负责人之一,于辛亥革命前一年逝世。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员、广东潮循道吕一夔查悉吕怀玉有孤儿吕焕祥,遂资助他读广州南武中学,后转圣心中学。不久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大学(后改名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详细]
吕挹清(1905—1935),温泉乡洞心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927年进入陆川中学读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中学毕业,后在一小、三小、洞心等小学任教师,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印传单宣传发动群众。1931年冬负责“合平青年会”陆川中学分会工作,领导陆城地区 、农运工作。1932年参加中国共...[详细]
吕清夷(1884—1947年),原名应夔,又名一夔,温泉乡洞心村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科秀才。因反对县令倪光裘接受送礼,被革除秀才,豪绅斥之为大颠。辛亥革命前于香港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奔走浔、梧、玉及高、雷、钦、廉各地,宣传同盟会主张。并与梁吉云、陆宠廷图谋在玉林起义,未遂。1912年...[详细]
绿珠(?~300),姓梁。今双凤乡平山村绿萝屯人,她聪颖伶俐,美丽端庄,能歌善舞会诗。传说她以跳“昭君舞”最为出色。 西晋太康年间,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途经博白地,惊慕绿珠的美貌,遂以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可“极目南天”,以慰她思乡之愁。 时值赵王司...[详细]
麦克(1929~1950),原名麦国璋,容县容城镇东光乡城根村人。麦克学生时代在容县高巾读书,解放后考入梧州行政干校,1950年分派到平南县工作。 麦克于1950年6月担任大洲乡长, 他一到大洲就进行访贫问苦,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农民缴交公粮, 很快打开局面。半年间征集公粮3万多公斤,并...[详细]
麦世发(1909~1943),西埌乡木棉村人,父麦晓雨是乡村小学教师。麦世发自小刻苦读书,成绩名列前茅。1932年入广西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受名教授杨东莼、薛暮桥训导,思想进步, 爱国心强。1935年2月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第四集团军政训处工作,后到广西民团干校当教官。1936年在民团干校经刘敦安介绍...[详细]
马英明, 松山乡慈堂村人。1934年8月生。毕业于苏联顿涅茨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教授、 系主任、 研究所所长。其从事的一个科研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至1985年有三项分别荣获部、 省级的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有5篇论文分别在苏联、西德、 日本等国际会议上宣读;40篇论...[详细]
宁培瑛(1902—1928) ,又名宁楚珍,化名林平生,凌秋珍,沙坡乡白马村人。在陆川中学读书时,任学生联合会会长。“五四”运动消息传到陆川,他带领学生上街头-演讲,声援北京学生的-。1922年进广东省政法学院(后改名广东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陆川县第一个共产党员。1925年参...[详细]
欧德芳,字伯香。南江镇新联村人。 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获录为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任詹事府左赞善、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洪门会桂东南起义的农民领袖李立廷率部围攻鬰林州城。适时欧德芳从京都回家治丧住在城内。他为州官黄桂丹出谋划策,勾结...[详细]
庞敦武,英桥镇新圩稔子坡庞屋屯人。幼年双亲早亡,家境清贫。19岁时 (18世纪70年代) 为生活所迫,只身到北海找活路,后搭大帆船飘洋过海,旅居新加坡谋生。初时为人佣工。勤俭节约,白手起家,渐有积蓄,始开设源和客栈,作为南来同乡投宿之所,并为同乡介绍职业。1903年创办源和记砖瓦窑,事业更进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