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卿(1889~1974年)苗族。字永昶,马堤乡里市村人。幼时就读私塾,青年时赴桂林求学。杨多才多艺,识地理,精绘画、雕刻,书法尤健,常为乡亲题字书写对联。凡木工、泥工、石工等均熟练,民间武术亦通晓,家藏书籍两千余册。 1929年至1933年,杨任坳头团总,办事公正,为地方修路建亭和兴办学...[详细]
阳至元(1926—1980年)化名马林,广西灵川县甘棠乡同化村人。出身于小商贩家庭,因其父母常年外出经商,从小即被寄养于贫苦的外祖母家。 阳幼年上学读书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祖国的半壁河山已沦为敌手。当时作为大后方的桂林,亦时遭日机的轰炸骚扰,故自小即萌发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并立志要为挽...[详细]
叶雄(1928~1949年),原名毛初民,乳名兆生,曾用名毛玉刚,原籍灵川县麒麟乡鹿头村毛家屯,后为谋生计,随父母迁居桂林市。 1945年,毛初民随兄毛兆翔在桂林读书时与中共地下党员吴腾芳有联系,参加一些进步活动。同年,弟兄俩在灵川老家与共产党人接触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并准备抓他们。-连夜跑...[详细]
易凤英(1915~1946年),女,五通镇泗江村人。兄妹10人,家庭贫困。 易很小便许配给人,16岁时男方催逼完婚,她誓死不从,双方家长无奈只得解除婚约。 随后到桂林进了小学,成绩优异,连年跳级。1934年小学未毕业即考入桂林女子中学,在校被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详细]
尹承纲(1887~1971年),曾用名尹正常。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人。自幼在乡间从父读书。 12岁时,其父被村上恶霸诬陷入狱。16岁那年,因家贫而辍学。后得平乐城一亲戚赞助,遂到平乐城续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广西省立陆军小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后, 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详细]
殷宗阖(1940—1966),殷家(今属栗木镇五福村)人。1962年春,殷宗阖在广西工学院中专部毕业后,分配到自治区物资管理局南宁储运公司黎塘仓库任保管员。开始觉得工作平凡,低人一等。1963年,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运动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他经手保管的物资,大都是剧毒、腐...[详细]
俞蕃(1896~1926),字卓轩,长乡俞江村(今才湾镇秦家塘村公所老俞家)人。湖南永州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到香港大学读书。性格豪爽,为人诚笃。在香港读书时与马君武、邓孟硕等交往甚密。民国10年(1921),与进步教师裴邦涛同在全县中学任教,友谊较深。俞蕃在县中教书时,向青年学生孜孜不倦地宣传孙中...[详细]
袁启翼(1600~1672年)字自贞,平乐县人。天资聪颖,少年时就能吟诗作对联,在县考试中六次考得第一,四次取得优秀。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贡生资格参加廷试中举,授推官之职。遇变归里。后任昭平县学博,未半年而隐居峒鼓峡,安贫乐道,闭门著书,专教其子袁景星攻读。清康熙三年(1664年)景星...[详细]
喻家福(1923—1949年),延东乡同禾村人。民国32年(1943年)秋,考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受革命思想陶育。翌年秋,日寇侵桂,休学回原籍,曾任延东乡同禾小学教师。34年秋,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复学桂师,被选为学生会理事。其时,全国人民要求“民主”、“进步”“和平”之呼声日益高涨,该校在中...[详细]
余鉴海,号少波,平乐县平乐镇人,任广东候补知县,历署德庆钦州。在职期间,组织民众围海造田数千亩。在中法战争中,余鉴海力主抗法,光绪十年(1884年),向光绪皇帝上奏章,反对李鸿章与法军议款求和,表达了自己的坚决抗法主张,并提出了具体的抗法措施。 奏章未被朝廷采纳,气愤之下,鉴海告老还乡,著作...[详细]
曾金全(1923—1948),又名曾-。阳朔镇县前街人。出生于贫民家庭。15岁入阳朔国民中学, 1940年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读书。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夏在桂师毕业后,到灌阳任教,担任中共灌阳党小组长。1944年日军发动湘桂战役前夕,根据省工委关于发动群众抗日的有关指示, ...[详细]
曾克敬(? ~1838年),字跻堂,号芷潭,平乐沙子馒头塘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好学,五岁时授书即能成诵,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对,考试常名列前茅。九岁赴县城应县试, 考前一天,考官史大人见他伶俐可爱便问 姓名,回答姓曾。史考官颇有兴趣地叫他对对 子,说:“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 ”曾...[详细]
曾庆邦(1925~1949),化名覃全、黎明。阳朔县金宝乡人,中共党员。 1940年在阳朔中学读书,成绩优异,1943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桂林师范学校。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逼近广西, 同年9月,曾庆邦在兴坪参加战时青年服务队,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不久,为 国民党桂林民团指挥部归并服务队,...[详细]
曾兆祺(1909—1942),原名广祥,号次可。城厢镇(今恭城镇)人。1921年,曾兆祺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士学位。回乡后从事教育,先后在恭城师范、平乐县中、南宁女师、南宁高中和桂林中学任教。民国26年至31年任桂林中学训导主任和教务主任期问,因校长蒋培英兼政府职务,由他代理校政。当...[详细]
张发纪(生卒年月不详),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后迁居广西全州,入全州籍。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夏,在全州参加太平天国军。随西王萧朝贵进攻长沙。乙荣(卯)五年(1855)八月,授水十七副将军。十月进军江西。丙辰六年(1856)四月升九十七指挥,与五十五检点(太平军武...[详细]
张高友,原籍福建漳州,系县役张亮之子,随父居荔浦。道光三十年(1850)曾应募当壮丁,后升勇目,善于言词,深得众心。咸丰四年四月八日(1854年5月4日),荔浦知县王康济赴东乡练团。张高友与罗中书、黄亚居等天地会首领乘虚占领县城。张自任先锋,在北门圩向赶圩群众号召:“愿意参加起义的,发给凭单,到...[详细]
张国权(1880—1944),字震欧。阳朔县高田乡乐响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 清朝宣统元年(1898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第一中学。毕业后回广西陆军小学堂任教官。 1912年陆荣廷任广西都督,其部属对新军青年军官十分岐视,张国权乃离开广西,在湖南军队任师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详细]
张杰(1924—1985),又名张问明,荔浦县修仁镇人,1940年在修仁国民基础中学读书时,加入国民党。 1943年2月初,张杰为躲避军训和当兵,由同学介绍到永宁乡(今金秀镇)中心校任教师。 后曾在崇义乡(今三角乡)、四排小学(现属鹿寨县)等地执教;不久,因不满国民党统治者的腐败而被免职...[详细]
张老金(1700~1740年)苗族。生于马堤乡张家村。农民,为人正直,主持正义,成为芙蓉河一带的苗民自然领袖。少年习武,身体魁梧,力大术高,一人可击翻数人围打。他与蒙甲弟是拳友,亦是挚友,常在一起议论反清事宜。 乾隆五年正月(1740年2月) ,张老金与城步县苗族杨青保联合反清起义之后,回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