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绪(1928~1949),原名景星,白沙乡(今属绍水镇)水南山村人。因家贫,仅读村小学两年,10岁起,就给地主放牛,12岁跟父兄种田。1944年县境沦陷,其家物被日军洗劫一空,耕牛被抢走,父亲不幸又病故,刚满16岁的祥绪与兄用肩膀拉犁耕田,备尝苦难。 1949年夏初参加桂北游击队俞定远武...[详细]
刘新翰(1693—1758)字含章,号铁楼,永宁州龙井村(今属百寿镇三河村)人。家境贫寒,八岁丧父,依靠母亲纺织、耕种而读书。少年刻苦自励,博览群书,成为当地名流。清雍正元年(1723)乡试举人,他与临桂县陈宏谋既是好朋友,又是同榜举人。次年春,两人去京城参加会试。陈宏谋是解元,又是小富人家。而...[详细]
李文伯(1864—1920),原名成章,号康居,瑶族,涝水(今属莲花乡崇岭村)人。他求学时期,除攻读古典文学,还深研歧黄医术。因见清皇朝腐败无能,转而追求革命。在乡试时,曾以“长天”为冠履的考题作一对联:“长江-关全局,香港绝交不共天”,表达自己对 战争失败、清皇朝割香港给英国及-长江奇耻大辱的...[详细]
黎新(1906—1950),浑名老石头,福利镇枫林村人。16岁开始为匪,民国16年因分赃不均,在源头[山厄]杀死同伙黎国亮,夺得驳壳 投靠匪首刘光弟(木山口村人),刘见黎年少胆大,每次行劫,必带他同行。 黎平日滥, , 输打赢要。又是一个色鬼,娶3个老婆,有两个是0霸占他人之妻。民国19年刘...[详细]
李熙垣(1780—1869) ,字星门,号东屏,桐古里(今属罗锦乡) 崇山头人。道光十六年(1836)恩贡。其岳父周位庚,是临桂县人,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受岳父影响,一生致力于山水画。壮年时曾游历蓟门、居庸关、太行山、潼关、黄河等地,以画笔描绘了华北和中原一带的大好风光。道光十七年(1837),...[详细]
李荫浓(1923~1948.6),乳名佛妹,潭下堡里人。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毕业于灵川县立国民中学。 曾任南藩乡表证中心校教师。与全昭毅、吴培梅等过从甚密。1944年6月经阳雄飞、全昭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灵川政工队骨干。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以货郎担、教师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47年,...[详细]
李志儒(1928~1950年),平乐县二塘镇大水村人。自幼勤奋学习,在校读书成绩优秀,练得手柳体好字。1942年秋考入广西省立平乐中学。1944年秋,日军入侵平乐,志儒停学在家,他常与进步青年肖含艳、李永贤来往,漫谈学习、时局,并阅读进步书刊,思想有了初步觉悟。次年7月,共产党领导的桂东北人民抗...[详细]
李子鲜(1923.3~1949.10) ,乳名阿旺。灵田乡镇义行政村坪丘村人。中共党员。自幼家贫如洗, 负债累累。父-替人当兵一去不回;两个姐姐分别于9岁和14岁时被卖作童养媳; 母多病。 他从十多岁就给人家看牛、打工、砍柴、烧炭,与母相依为命。镇义多山,(他练就一副强壮体魄,肩挑200斤柴炭翻...[详细]
龙泽厚(1860~1946年),字积之。两江镇信果村头村人。出生书香世族,父龙朝言为翰林院庶吉士。他被推选为优贡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到四川任知县,不久代理广东翁源县知县。看到腐败的清王朝对内镇压劳动人民,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内心十分愤慨。光绪十八年(1892年)辞官回乡,途经广州与康有...[详细]
陆敏(1926~1950年),广西灌阳县水车乡修睦村人。1943年就读桂林师范学校。1947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州)灌(阳)武装起义,并担任分队长。1949年5月,参加龙胜县人民武装起义。 1949年7月,陆敏奉命到兴安金坑(今属龙胜江底) 和资源、龙胜、灵川等四县交界地一带进行革...[详细]
骆少廷(1886~1940年),民间彩调艺人。生于四塘乡池头村,后定居于两江圩。擅演丑角,其他行当也胜任。对剧情体会深刻,做工精细,造型逼真,表演活灵活现。他表演过的剧目达百余种,其中尤以《龚裁缝裁衣》脍炙人口。他将龚裁缝当着顾客的面偷布的伎俩表现得维妙维肖,一连串量布、喷水、熨布、剪布、藏布的...[详细]
罗祥忠(1914—1982),化名杨凡。葡萄乡罗明村人,1947年11月入伍,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桂北游击纵队队员、-员、军需员、第七大队大队长,率部在葡萄、杨堤等地开展武装斗争。 建国后,历任阳朔县人民政府财粮科科员,区长,粮食支库主任,财政科长,农产品采购局、财政局副局长...[详细]
陆相荣(1932~1949),两河乡长安村人。从小刚强勇敢,绰号“牛皋”。1949年3月起,他为游击队送情报, 4月初正式吸收为爱群部队刘承廉武工队队员。因他个子矮小而机灵,分配他专搞交通联络工作。 同年8月23日,武工队派他从烟竹水村去深浦源送一份情报。当他起程不久,两河乡陆英则保安中队就包...[详细]
陆庄垒(1920~1969年),曾用名陆明胤、 陆支礼,平乐县福兴乡浦地村人,生于中农家 庭。 1941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桂林师范学 校,在校期间,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教育 帮助下,阅读了不少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使 他懂得了救国救民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道 理, 并积极宣传革...[详细]
马福英(1839—1920年),女,出身于延东内乡(今马家村)一殷实人家。其父马宗瑞,为人憨厚。福英年幼时体弱多病,成人后,秉性贤淑,对父母很是孝顺。为了服侍年迈的双亲,誓不婚嫁。三十二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其时自忖年华已逝,亦决意老死闺中。父母双亡后,兄弟分家,马福英分得薄田数亩,旧屋两间,自立...[详细]
麦焕章(1889~1940年),字慕尧。平乐县沙子半边渡村人,焕章自幼资质聪敏,13岁应县试,名列榜首,轰动全县,被誉为神童。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广西政法专门学校,-由于学习刻苦,每试成绩均名列前茅,深为师友嘉许。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焕章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焕章...[详细]
毛承祀(1912~1949年),溶江镇富江村冷江屯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毛孝先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进步农民,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的活动和安全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1948年8月,桂北人民翻身队(以下简称游击队) 张俊、李宏成、蒋合生和张禄生等人到富江冷江一带筹备钱粮,为部队北上开...[详细]
毛稼荪(1895—1927),永福县锦桥里人。广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辛亥革命后,在刘震寰部任过陆军上尉副官。民国十年参加了广州东江之战。此后在永福县铸群小学教书。 民国十四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筹组中国国民党永福县党部执行委员会,被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不久主持县执委工作。此时他...[详细]
毛美珍(1936.3~1953.7),女,三街镇峡背村人。家境贫苦。解放初参加儿童团,并带领儿童站岗放哨,监视和管制地主。1951年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夏,因漓江大水,峡背村禾苗大部分被淤没。她积极参加救灾斗争,受到村民称赞。1953年大旱,抽穗的禾苗行将枯萎。上级号召群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