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森 [清][公元1776年-1832年]

  • 朱凤森(1776—1832), 一名奕森,后改凤森,字韫山,桂林市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历官河南浚县知县、河南开封府通判。在任期间,曾率团练镇压白莲教。才思敏捷,9岁能诗。后其诗精熟入理, 兼有-气韵, 词壮而志清。工声乐,其妻姚氏亦通音律,两人曾合著《韫山六种曲》。畅游桂林山水,...[详细]

朱亨衍 [清]

  • 朱亨衍, 字浚伯,号清江,桂林市人。清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历官直隶甘肃知县、固原州事、平凉府盐茶同知等职,有“良吏”之称。雍正初年,为防固原州东南河沙侵袭和河水浸漫,下令筑堤数十里维护城隍,使州城得以安宁。升任平凉府盐茶同知后,仍驻固原,曾奏请迁驻所到海喇都,营建城廓廨署,方便百姓办事;...[详细]

朱若炳 [清][公元1715年-1755年]

  • 朱若炳(1715~1755) 字彤章,一字云亭,号桐庄,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年(1737)进士。历官检讨、翰林院庶吉士,山东长山、菏泽、历城、安德等县知县,胶州、德州、九江、南昌等地知府。在山东任上,多有政绩。任胶州知府时,目睹该州滨海瘠壤,百姓贫困,遂及时发放救济粮,又向关东借米,并以工代赈...[详细]

朱荫龙 [公元1912年-1960年]

  • 朱荫龙(1912—1960) 字琴可。桂林人。明靖江王后裔。1934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历任桂林中学、南宁高中、桂林师范学校教师,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广西大学教授。抗日战争中参与进步文化活动。对中国韵文史、古文字学及南明史素有研究,尤长于词。被柳亚子赏识,有“桂林才子”之誉。1943年与...[详细]

朱依真 [清]

  • 朱依真, 字小岑,号癸水潜夫,桂林市人。不事科举,自幼潜心钻研十七史。嗜声律,精诗词,诗格清高。善画山水花卉,画法秀润。与袁枚时相唱和,被袁枚誉为粤西诗人第一。清嘉庆三年(1798)应聘主纂《临桂县志》,嘉庆七年书成,凡32卷,别为35类。又曾任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分纂。去世后,好友李秉...[详细]

雷震 [公元1904年-1983年]

  • 雷震(1904~1983) 字叔鸣,广西龙胜县人。民国12年(1923)考入桂林桂山中学。14年“五卅”运动发生,桂林学生纷起声援上海工人-,被选为桂林学联委员。16年夏,由广西省政府公费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学习。22年毕业后到河南信阳师范任教。24年应广西教育厅邀请,回桂林任省教育厅视察员。...[详细]

李定申 [公元1958年-1979年]

  • 李定申(1958~1979年),1958年出生在广西临桂县两江镇金盆土村。父亲李桂森在镇粮所工作,是共产党员;母亲李意嫂是位勤劳的农村妇女。从李定申刚刚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给他讲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战斗故事。他也经常和小朋友们做英雄炸碉堡的游戏。在小学课本上,他读了黄继光的英雄故事后,就在作...[详细]

陆玲

  • 陆玲,1972年9月2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国女演员,199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1年调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并签约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分公司。 1986年,首次参演谢晋执导的神话悬疑剧《聊斋》。1991年,搭档沈畅、王洪生、宋忆宁主演电影《大学生之死》。1993年,出...[详细]

杨息任 [公元1954年-1979年]

  • 杨息任,1954年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县庙岭镇秧塘村。 在农村长大的杨息任从小就很懂事,他不仅会熟练地干各种农活,而且还很有志向,积极要求上进。16岁那年,他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成为大队的武装民兵。那时,一个浑名叫七二的-犯,释放回队不久,经常偷生产队的东西。为了提防他,早谷上场后,民兵排...[详细]

赵志光 [公元1920年-1945年]

  • 赵志光,原名赵桂器,1920年10月24日出生于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渔塘洲村一书香之家。 赵志光小时候是个爱打抱不平的“猴儿精”,对贫苦百姓富有同情心,每当父母给他一些零用钱时,他总是分给家境比较穷的小伙伴。偶见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也会快快跑回家拿出点米和菜给他们。 赵志光7岁上私塾,1933...[详细]

白少兰 [公元1884年-1967年]

  • 白少兰(1884~1967年),原名济苍。回族。临桂县六塘镇人。出身小贩家庭。15岁丧父,常去赶圩做小买卖添补家用。自幼好学,深得叔祖喜爱,教其识字、读书。虽为生活所迫不能上学,但仍勤奋自学,19岁能文能诗,并在家设私塾课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广西大学堂(后改为简易师范)预科,享受津...[详细]

鲍钧 [公元1911年-1951年]

  • 鲍钧(1911~1951年)字如衡,化名石德林,乐江乡同乐村人。生于地主家庭。青年时被任为乡民团后备队队长。1937年,毕业于广西民团干校。1938年加入国民党。之后,历任村、乡长。1947年被选为县参议员,翌年为参议长。 鲍得高官厚禄后,生活更为腐化,把大小事交他人办,自己常跑桂林、柳州等...[详细]

蔡少平 [公元1898年-1928年]

  • 蔡少平(1898~1928年) 字振云,泗水乡茶洞村鱼塘湾人。1910年跟其兄蔡老瑞进县城读书,兄弟俩在后街租一间房居住。1912年春节舞龙灯,少平在房门口观灯放爆竹,将一枚爆竹抛上天空落在邻居茅屋上,茅草着火燃烧,烧毁十多座房屋。少平逃走,自此不敢归家,靠流浪乞讨度日。过了一年,受灾户因其年...[详细]

陈岱 [公元1907年-1933年]

  • 陈岱(1907~1933年)壮族。原名陈绍源,和平乡金江村人。因家境贫寒,父无钱送子女上学。祖父见其聪敏活泼,设法让其上学。陈岱入学后读书用功,成绩优异。祖父乃筹资送其考入广西省立师范附设高小班就读。毕业回家后,受聘任孟山、金坑大寨、龙脊侯家寨、茅城寨等校教师。他教学认真,教法得当,深受学生家长...[详细]

陈恩兀 [公元1893年-1977年]

  • 陈恩兀(1893~1977) ,字子惠,号炳南,文桥区同义乡仁山口村(今属文桥乡百仁村公所) 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翌年由学堂保送入桂林府中学堂读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弃文习武,转入蔡松坡在桂林创办的陆军小学堂炮科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副营...[详细]

程承铭 [公元1921年-1949年]

  • 程承铭(1921—1949年),中峰乡中峰村人。自幼天资聪颖,勤学好问,秉性刚强。从桂林国立汉民中学毕业后,曾在资源县国民中学任事务员。民国35年(1946年)春考入桂林师范学校,在该校受到革命思潮之影响。次年暑期在桂师中共地下党员喻家福之指导下,他从桂林文化供应社,买了一批马列主义书籍及其他进...[详细]

程继川 [公元1886年-1930年]

  • 程继川(1886—1930),原名程宗洛,阳朔县城人。幼小丧失父母,由街邻林桂芳照看并共同生活。1904年考入陆军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继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拒不录用,遂投奔湖南部队,历任排、连、营、团长、少将旅长和少将参谋长。参加过护国、 和北伐...[详细]

陈嘉 [清][公元1839年-1885年]

  • 陈嘉(1839~1885) ,字庆余,原籍福建诏安县。父名陈河,业农。嘉6岁,随父母逃荒到广西,先在修仁县建陵街居住,靠父母打工度日,因家贫无力入学,12岁便参加劳动,14岁丧父,母寡弟幼,他力负生活重担,同年举家迁居荔浦县马岭五更地高头厂。 陈嘉17岁时投军,同治元年(1862年),任楚勇...[详细]

陈可祯 [公元1852年-1924年]

  • 陈可祯(1852—1924),县城吉祥街(今属恭城镇)人。家境清贫,自幼酷爱艺术,常到拱辰街朱孔嘉门第观摹名人书画,虚心求教,苦学水墨画和工笔画。他所绘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及山水,兼重形意,风格纯朴。恭城文庙壁画中的渔、樵、耕、读、文王访贤、踏雪寻梅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陈可祯还擅...[详细]

陈培松 [公元1890年-1914年]

  • 陈培松(1890—1914),字乔阴,别号古田村翁,古化县城(今百寿镇)人。自幼朴质沉毅,好武事。读私熟时,因书法拙劣,遭父督责,松辩说:“学书难,不如学剑易”。1905年,考入州城高等小学堂,阅读了暗流民间的反清读物《嘉定屠城记》、《杨州十日记》,萌发了对清统治的不满。每与同学谈刘邦斩蛇事,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