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璠(1919~1952)壮族,合群乡合群村安马屯人。1940年考入广西省立高中,1945年于云南国立语文专科学校毕业。曾任云南省路安中学和华圩中学教师,私立湖南宏清中学教师,隆山初中代训导组长,隆山中学校长。 1941年,黄彩璠在桂林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桂林发生“七·九”事变,...[详细]
黄才贵 号学荣。出生于横县镇龙乡马兰村一个贫苦的农家。青年时代,因事被土司及团兵追捕,逃离家乡,此后投军。其体态魁梧,脸面黝黑,力大过人。在战场上机灵、勇敢,屡立战功,被敕封为巴图鲁(勇士),后任总兵衔、尽先补用副将、广东罗定协都司。 清光绪元年(1875年)十一月,土官岑耀青、岑瀚青等对...[详细]
黄长林 (1894~1983) , 又名黄彪、张楠,高田乡黄马村人。从小参加农业生产和开山采矿劳动。民国8年(1919年) 参加旧桂系军队。22年(1933年)8月脱离旧桂系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苏区三军团三营九连班长,军委总兵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管理员,陕西安塞军委二...[详细]
黄朝桐,字琴堂。古潭乡中真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拔贡。云南直隶州州判。民国二年为县府第一科科员,历任广西省立五中、六中教员。 黄朝桐擅于文史,著有《我的道德观》、《愉庐漫文稿》等书。民国23年与县人刘振西、潘受莹等编修《隆安县志》,并为该志作序和封面题字。...[详细]
黄诚沅(1863—1939),号芷萍。黄君钜之子,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其父署云南省易门县知事官廨出生, 遂以云生为字。9岁入私塾读书,勤学好问。11岁,家庭出资捐纳取得监生资格,14岁始读史书纂辑书谱。23岁辑成宗谱《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草稿。24岁赴宾州(今宾阳县)应童子试,由于答题...[详细]
黄和日(1921—1949),壮族。太平乡庆乐村人。1939年秋,日军占领南宁时,他初中未毕业,即加入广西学生军,到广西十万大山等地区发动和组织抗日活动,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做了许多工作。后因广西当局认为学生军受共产党“-”,悍然解散学生军,黄和日-返家务农。1944年秋,日军再次侵占武鸣。黄和日与...[详细]
黄怀仁 曾用名黄政,化名老丘(1925~1949),壮族,隆山县加方乡加让村人。1944年到隆山县初中读书,1946年11月在隆山初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隆山初中支部组织委员,中共隆山总支组织委员,中共隆山总支部书记等职。 黄怀仁从小天资灵敏。在隆山初中读书时,曾荣获全校语文、数学比赛...[详细]
黄金声(?—1824) 字和东,号认斋,思陇乡大黄村人。壮族。赋性聪敏,年幼时勤奋好学,立志弥坚。年十七进入学宫,学使刘凤诰面加勉励,寄以殷切期望,不久补廪膳生员。 当时张鹏展方主讲桂林秀峰书院,金声徒步往从之游,昼夜玫读弗倦。清嘉庆十五年 (1810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落榜,即往山东学...[详细]
黄炯钊(1889—1976),壮族。城厢乡夏黄村人。青年时毕业于广西省立交通专科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后在上林、隆山(今马山)、隆安、武鸣等县任中学教师。1945年春在中共武鸣县特支的组织下,与李钊等一起发动组织夏黄、邓广、从广、马香、赤旗、平等、串钱、太平等乡村青壮年及学生共120多人 , 组成武...[详细]
黄君钜(1818—1888),字仲尊,号丹崖,初号剑堂。壮族。城厢乡夏黄村人。自幼秉乘家学,刻苦用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乡试中举,历任云南省浪穹(1913年改洱源县)、富民、易门等县知县。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潞南知州。同治四年五月,署广宁直隶州知州。九年,任督办澄江行营总粮台,旋...[详细]
黄立香(1920-1948),壮族,出生在横县平马乡新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39年春考入横县中学就读时,就秘密学习进步书籍和刊物。1944年秋,他加入中共横县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战时工作队,深入农村,宣传抗日道理,组织抗日武装,参加保卫县城的四排岭战斗,抗击入侵横县的日军。1945年春,立香参加...[详细]
黄冕(1882-1951),字季莘,横县百合镇文水村人。是地方有名的恶霸,绰号“黄老虎”。 黄冕毕业于桂林陆军小学, 后就读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 1914年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二期,1916年6月毕业后任广东陆军排长、连长, 1921年任南宁讲武堂区队长、干部教练所教...[详细]
黄怡省(1922-1949),又名黄七,壮族,云表乡宿龙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他个性诚实而又倔强。怡省在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十九团主力转移十万大山,只有武工队坚持地区斗争的艰苦环境下,于1948年上半年,毅然扛了一挺姓氏公有的轻机 和几百发 投奔武工队。后来编入十九团教导连,扛着机 转战横县、永...[详细]
黄寿云(1918—1948),壮族,太平乡庆乐村人;王仙玉(1928—1948),女,壮族,马山县人,因家境贫寒,被卖到武鸣邓广一财主家为婢,受尽-。1946年秋,黄寿云与王仙玉结为夫妻。 1948年春,中共武鸣地下组织在庆乐村活动,组织游击队,发动群众进行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详细]
黄希文(1917~1947),女,原名黄悦卿,1917年12月出生广西邕宁县杨美镇一户贫农家庭。1936年春在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幼师班读书时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37年春在贵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黄希文转回南宁工作,10月任中共南宁市委妇女委员,改名黄为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详细]
黄彦坊(生卒年不详),字言可,号鹤潭。城厢乡夏黄村人。壮族。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拔贡出任雒容县(今广西鹿寨县境)教谕。还乡后较留意地方掌故,接触平民百姓,观察社会生活。他的诗文,以叙事记俗为主。一方面针砭时弊,对时事提出了较切合实际的见解;另一方面,热情地歌咏了人民的劳动和生活,给后人对当...[详细]
黄忠立(?—1909) 字建臣,下无虞乡黄埔村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武童投效军营充当队目,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军。同治五年 (1866年) 十二月,赏给六品顶戴。同治七年(1868年)出关进征吴亚终,为广西提督冯子材所器重。事平之后,叙功得奖,提拔他当把总,赏戴蓝翎。同治十年(1871年...[详细]
黄子日(1949.3~1970.4) ,那楼乡那利村人,壮族。1970年1月参军,牺牲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900部队特务连侦察排六班战士。 1970年4月25日, 湖南株洲清水塘汪家冲水库出现险情,水库底层的水泥涵管,被水的巨大压力压坏,涵管口的大木塞被冲走,洪水从漏洞涌出,奔腾而下。为...[详细]
覃华平(1912—1949) 亭亮街人。壮族。简易师范肄业。 1937年任上林县信用合作社合作指导员,1940年到桂林参加“合作指导”训练,后调武宣县任合作主任。任职数年,目睹国民党官场角逐、鱼肉人民的情景,愤然弃官,1944年春回到家乡。 1944年冬,上林第二次沦陷,卢哲、卢超杰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