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秉彝 [清][?-1859年]

  • 谢秉彝(?一1859),新桥乡上埠村人。廪生出身,选任宾州团总。 因不满清朝统治,同情农民起义军,和上林团练结怨并被知州翟景禧责斥,谢秉彝和胞弟谢秉伸组织群众反抗。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谢联合上林李锦贵农民起义军攻上林县城,久攻不下退回宾州。四月,谢又联络大成国黄鼎凤等7路农民起义军,...[详细]

谢承元 [公元1905年-1931年]

  • 谢承元(1905-1931),横县附城乡浩塘村人。20年代曾到省立梧州师范就读,毕业后回本县乡村当小学教师。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底,中共横县党组织建立县委会,被选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1931年8月,中共横县县委发动的地方民团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政府到处通缉中共党员。在这-下,他毫不...[详细]

谢大养 [清]

  • 谢大养,字行惠,清代人,住附城仙桂坊,性情诚实,经商,家中资财不多,但好做好事,城南十五里铁岭村外,过去有一条名叫下屯桥,被水冲塌,后来随便架上木条,行人过往很危险,他见到此种情况,就大力提倡建石桥,号召捐款,后捐款所得无几,不够建桥所支费用,但他立志要把石桥建成,就独自一人负责完成建桥任务,...[详细]

谢东山 [公元1884年-1951年]

  • 谢东山(1884-1951),原名谢子兴,横县附城乡白花村人。少时为乡村无赖和酒 徒,绰号“咸湿鬼”。其大哥绰号“独眼龙”系打家劫舍的土匪头目,于1915年被捕杀。 谢东山于1916年在广东当宪兵,后任广东宪兵部队中尉排长。1920年充任驻粤桂军林虎部中尉排长,不久升少校团副。新桂系统一广西...[详细]

谢君起 [公元1898年-1972年]

  • 谢君起(1898—1972),字圣模,宾州镇三联街人。青年时考入宾上迁中学,后到上海浦东中学就读。民国13年(1924年)获广西省政府助学金,留学法国里昂亚司学院,专攻数理化,获理学士学位。旋赴瑞士弗里堡大学理学院,专攻数学,获硕士学位,并在该院继续研究,26年(1937年)获博士学位。后任中国...[详细]

谢以平 [公元1922年-1987年]

  • 谢以平(1922~1987),原名谢超体。生于贫农家庭,南宁市郊东南村人。少年读过私塾.1941年9月参加革命,1947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6年2月在南宁健中学校读=传。1937年, “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危机逼近广西,16岁的谢以平,与抗日爱国的同学们一道奔赴灌阳县编人广西学...[详细]

覃雄 [公元1915年-1968年]

  • 覃雄(1915.5-1968.8),原名覃贵儒,横县新福乡彭村人。1927年7月,开始入学读书。 1934年7月,考上横县中学简师班,后到横县独竹乡中心小学(今新福乡平恩中心校)当教师。 任教期间,他经常利用课余饭后到附近村庄同贫苦农民促膝谈心,了解民情,引起了当地地主恶霸的恐惧和仇恨,...[详细]

覃学臣 [公元1958年-1979年]

  • 覃学臣(1958—1979) 白圩镇文岭村新盛庄人。壮族。初中毕业。1976年11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当炮手。他学习认真,工作积极,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2月19日,当连队挺进到同登前线一个无名高地时,突然受到越军炮火袭击,他和副连长受命留下,带领部...[详细]

徐泽长 [公元1904年-1938年]

  • 徐泽长 化名黎达(1904~1938.8),壮族,那马县州圩街人。少年时代在果德县都阳乡(今属平果县)舅父黄永棋(后来任果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家生活,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25年就读于广西省立九中(武鸣)。在校期间,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混战而给人民带...[详细]

杨尔修 [公元1921年-1949年]

  • 杨尔修(1921—1949) 大丰镇城厢街人。壮族。高中毕业。 1942年8月在大丰中心校任教时开始阅读进步书籍,思想比较进步。1946年8月到亭亮中心校任教,经常对毕业班学生灌输革命思想。1949年,他任大丰地区地下革命工作人员。在大丰街,他经常与李桂英共同协作,进行地下革命活动,白天在...[详细]

杨腾辉 [公元1890年-1939年]

  • 杨腾辉(1890—1939) 原名仁和,号醒凡,澄泰乡云龙村人。壮族。 1917年,在广西护国军第二军支队司令李彦(上林人)部任副官。1919年,林俊廷保送杨腾辉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受训,毕业后在林部任亲兵营营长。1921年,孙中山指挥粤军入桂讨伐陆荣廷。陆垮台,林俊廷率残部逃到贵州边界驻扎,...[详细]

严杰人 [公元1922年-1946年]

  • 严杰人(1922—1946),原名严爱邦,大桥乡长江村人。民国24年(1935年)秋,考入广西省立宾阳初级中学。爱好文学,组织“奋流文学研究会”,研讨文学问题,出版壁报。其创作多篇在当时《广西日报》副刊发表。28年(1939年)春,以会考成绩优良升广西省立桂林高中。是年冬,考取《广西日报》内勤记...[详细]

余明道 [清]

  • 余明道,字学濂,永淳县(今横县峦城镇良塘村)人。著名壮族诗人。清嘉庆举三甲进士,任广西太平府学(今崇左县)教授,他虽是进士及第,但生活并不富裕。由于余明道接近劳动人民,写出不少有社会意义的作品,著有《愚谷剩吟》,今存诗三十余首,描写桂西壮族地区风景山水,抒情记述当地乡土风貌。诗中的《穷居》记述了...[详细]

曾学元 [公元1906年-1975年]

  • 曾学元(1906—1975),宾州镇外东街人。民国12年(1923年)考入宾上迁中学。15年(1926年)该校全体学生组织成立 日本宣传团,曾任副团长,率领同学宣传-,振兴国货。毕业后到广州读书,27年(1938年)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其后历任广西省立百色医院内科医师,桂林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宾...[详细]

张大球 [公元1926年-1951年]

  • 张大球(1926~1951),壮族,丁当乡丁当村人。 他于1949年12月参加革命,1950年秋任第四区(小林区)白马乡乡长。当时土匪-,张大球便在丁当乡随第四区人民政府的干部一起剿匪。 1951年1月23日上午,土匪900多人 ,抢劫丁当乡英敏村潭五等屯群众的耕牛和财物。 张大球和...[详细]

张汉杰 [公元1956年-1979年]

  • 张汉杰(1956~1979),壮族,蒲庙镇孟连村人,出征前是生产队农科组和大队民兵排骨干。对越自卫还击战命令下达后,他争先报名,坚决要求支前参战。 1979年2月17日, 自卫还击战总攻开始后,他心想:杀敌立功的机会已到,便积极请求参加先头部队。 批准后,张汉杰和战友们扛着沉重的弹药箱向5公...[详细]

张鸿翮 [清]

  • 张鸿翮, 诗人。号朔庵,巷贤乡留仙村人。壮族。清康熙五年(1666年)举人,授永宁州学正。刚到任,因其父年老,即辞职归养,乃未邀允准,而吴三桂遽行称乱,扰及川楚,不久桂林亦失守。于是侍奉其父亲到归顺州避难,以教书维持生活。九年后乱平,始返回故里。所有旅途经历感怀,多寄情于作品中。其五、七律诗古...[详细]

张苗泉 [清]

  • 张苗泉(生卒年不详),女。壮族。武缘县止戈平地团人(今罗波乡境)。其父张廷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先后任阳朔县教谕、云南楚雄知县和广西新宁州学正等职,年近古稀离任还乡隐居。苗泉自幼在其父的训教下,“生性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且喜好诗咏”。嘉庆元年(1796年),当其父亲任阳朔县...[详细]

张鹏展 [清][?-1840年]

  • 张鹏展(?—1840) 诗人。字南崧,巷贤乡留仙村人。壮族。曾祖父张鸿翮,是清初著名的壮族诗人;祖父张友朱是庆远教授;父亲张滋,是全州学正。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考取拔贡,当年秋大举于乡。第二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为武英殿纂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充云南乡试副考官,后升福建道监...[详细]

张邵振 [清]

  • 张邵振, 字惕斋,河南辉县贡生。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任上林县知县。翌年春,即奏请皇上罢免里长、革除派团以及新编银两等积弊,并刻在石上永远禁止。当时山寨盗贼猖獗,于是安抚瑶民,立练长,设屯堡,四境因而太平。又倡议修缮文武庙,并在各地修建祠堂、庙宇、桥樑,兴建义学。种种善政,受到人民的称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