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承,字重光,号锡亭。古潭马村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进士。乾隆五十九年任山东省费县知县,有政绩。 马延承善于诗文,著诗凡数百首。其子大器,汇集出版,书名为《见一斋集》。...[详细]
马星敏(1966~1985),壮族,古潭乡马村人,198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54259部队九团一连四班当战士。 马星敏入伍后,各项军事训练成绩名列前茅,被送到教导队集训,任新兵营教练班长。 后,他处处以身作则,带头刻苦训练,任务完成好,受到部队-及战友们的好评。 1985年...[详细]
马中骥(1906~1956)原名马启超,壮族,加方乡岑让村人。1925年考入广西省第三师范学校,不久又考取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第一分校第一期步科。1926年在军校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冬军校毕业,到百色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直属第一团二营五连任上士见习官。 见习期满后任二营少尉副官。192...[详细]
蒙恩涵(1896—1945),新宾乡恭村人。民国33年(1944年)冬,日本侵略军第二次践踏县境。蒙恩涵动员组织本村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次年1月9日,。日军两次来犯,均被击退。 蒙恩涵考虑到日寇必来报复,于是集中全村80多人 ,进行军事训练。2月11日,日本侵略军80多人果然来犯, 蒙恩涵等与日...[详细]
蒙桂香(1904-1982) ,女,横县校椅六味村人。在家务农。1947年8月加参中共横县游击战争活动, 任通信员和后援会会员。1949年5月在六味村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带领群众参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历任党小组长,生产队政治指导员、妇女代表,组织群众开荒造田,扩大耕种面积,...[详细]
蒙泉镜(1833—1897),字芙初。壮族。府城乡寺圩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年)考取秀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30多年中,共赴乡试14次,终不中举。其间,于同治七年(1868年)以拔贡身份入京赴朝应考,落选而归。同治十三年先后主讲阳明书院及今马山县三潮、那林、...[详细]
蒙仁潜(1868—1926),字若陶,蒙泉镜之子,清末举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民国元年(1912年),署理上恩县知事及陆军步兵中校。民国3—4年任容县知事和广西右军第二军副司令。民国5年3月起,任广西陆军第二军第四路司令,同年1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补授陆军步兵少将...[详细]
蒙廷荣(1920—1950) 乔贤乡吊水庄人。壮族。中学毕业。 1945年在朝琴村任小学教师, 思想进步,倾向革命。1949年4月借其堂兄蒙廷富的 一支,参加上林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团,并将全家迁至木等村游击区。1950年任上林北五区文教助理、 厂圩乡乡长等职。8月28日,率领蓝彩新...[详细]
蒙宗豪(1913—1968),曾用名蒙醒,武陵乡滕村人。青年时在南宁读初中。民国25年(1936年)到新桂系当兵。30年(1941年)回乡任本村小学教师。在本县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教育下,思想倾向进步。 33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第二次践踏本县,蒙宗豪参予组织南区抗日筹备会,为副主任。 次...[详细]
莫蛟(1909-1950),原名莫焕玉,横县百合镇圩背村人。1925年考入南宁入伍生团,参加国民党。1926年入广西军校学生队受训,后派到部队任见习排、连长。又被调回广西军校受训,留任军校学生队机关 队队长、军事学术教官、教务处上校处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任七八一团中校副团长、 五十六团上校团长...[详细]
莫烦,字耀简,东区圩背村人(今百合镇圩背村)。清贡生,为人老实,家资富厚,乐做好事。他家乡原有沐余陂,在杨胜村前,相距有二里多,水利灌溉百合垌周围十余里,相传此水利创建于明代中期。到了明末,陂就废弃。乾隆三十一、三十四两年,天旱为患,因歉收饥死及失散到各地的有几千人。五十一年,天又大旱,整个百合...[详细]
莫峻峰又名民生,1891年12月出生,汉族,南宁市郊亭子人。16岁走向社会,当过学徒、炊事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时期 (1925--1926年) ,参加广西省最早的农民讲习所学员,1926年在南宁市郊吴圩、苏圩等地组建农民协会,任农协会执委,开展反对封建统治,进行“二五” 减租,废除苛捐杂税...[详细]
宁德寅(1924-1949),又名李明,横县百合镇河塘村人。194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在横县中学高中部读书时,曾任学生会主席,和进步教师一起,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学习进步书籍和刊物,创办《石报》、《星报》,报导-的消息,传播进步思想,揭露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的罪行,他们领导学生反对县政府...[详细]
钮昭(1914~1985),又名徐云,壮族,那陈乡那陈圩人。中共党员。解放前,他一家七口,靠其父母担运和种桑养蚕维持,生活十分困难。但钮昭人穷志不穷,13岁高小未毕业就离家到南宁一家石印作坊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勤奋好学,自习英语,阅读进步书刊,接触进步工友和知识青年,遂萌生革命思想。民国18、...[详细]
农超谋(1914.2~1946) ,壮族,化名李德群,南晓乡福里村天等坡人。农超谋8岁就读于本村私塾,后考入南宁高中,毕业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广西大学深造。时值日军侵华,国难当头,农超谋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广西学生军,奔赴安徽抗日前线。 1939年7月~1944年秋, 农超谋历任安徽省立煌县政工...[详细]
农朝武(1920-1948),壮族,校椅镇六味村人。自幼由外祖母养大。1938年他在横县中学初中尚未毕业,就参加广西学生军,转战广西各地,宣传抗日。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0年 5月,广西学生军解散后,他到宾阳县金库工作。1943年春被国民党发觉,党组织安排他回本地隐蔽,到青桐乡榃...[详细]
潘受莹(1871~1953),字朗轩,壮族,城厢镇震东村人。 潘受莹自幼勤学,晨昏无间,是清代科举制末班拔贡。他酷爱书法,练字有恒,日必临之,其字体工整严谨,劲遒俊秀,恳索其墨迹者无数。 他平生未涉仕途,而把毕业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曾在本村开办私垫,授业育人。1931年,他在震东乡创办县...[详细]
覃琼高(1921—1952) 白圩镇黄村人。壮族。高小毕业,在家务农。1948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8年冬南京郊区解放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志愿军连长。1952年3月在朝鲜上甘岭战斗中牺牲。...[详细]
阮集群(1919—1949),化名方智、阮道强。壮族。双桥乡伊岭村人。民国25年(1936年) 在省立南宁高中读书。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担任中共南宁高中党支部书记,领导学校的中共党员及进步师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举办中共党员训练班,并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