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明,1913年出生于龙川县通衢镇。193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在龙川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在龙川、香港等地从事中学教育事业,并在香港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民革”成立时当选为民革第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0年后,历任民革北京市委秘书长...[详细]
张明东,男,1931年生,连平隆街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49年6月参加粤赣湘边、东二支二团青干班,后到东江公学、西江公学留任油印室组长。同年12月起在南方大学行政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加广东省在龙川县丰稔十二排搞土改试点工作。1951年2月到河源县秀水、城镇、双下等地任土改工作组组长、单元队长...[详细]
章萍(1918~1997),又名章平,原名张祥镇,阳明镇人。出生于贫农家庭,读过书,种过地。青少年时,追求进步,反封建,破迷信;-,宣传抗日,领导-闹-。“七·七事变”后,参与“和平县抗敌后援会”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1月参加革命,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和平县东水区委组...[详细]
张启坤(1914~1948),河源县三河白水村人。1939年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到河西一带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张启坤参加革命工作,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协助党组织发展30多名党员,其妻、兄、嫂、妹妹都在1941年前参加中共组织。1947年11月,张启坤被捕。1948年4月在忠信被杀害(...[详细]
李作新(1917~1976),又名李振华,河源县黄村梅龙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李作新在河源县黄村乡用钢板缮写抗日宣传资料,后来负责抗日先锋队的宣传工作。1939年10月担任中共黄村圩支部书记,1940年任中共蓝溪(黄村)区委书记。中共河源...[详细]
张潭(1910~1949),河源县黄村红十月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夏,张潭在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代号“飞龙队”)任轻机枪手。1946年冬,转到洛阳大队任第一中队第一排排长。1949年3月,张潭在紫金中坝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7页)。...[详细]
张天送,男,1947年11月生,源城区埔前上村人,初中文化,种养专业户。1988年开始积极探索科技兴农道路,率先在自己承包的6.5亩责任田里进行良种杂优水稻、优质花生的培育实验,取得了成功。优质水稻、花生品种被推广到当时的整个河源县和广西部分地区。在种植业取得成功之后,1994年成立“天华...[详细]
张维湘(1926~1948),河源县蓝口榄子围人。1947年7月参加游击队,分配到邹建领导的江防大队“飞马队”。不久任筹粮组长。1948年11月,张维湘在鹤塘东江边伏击护航敌人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3页)。蓝口镇 蓝口镇位于东源东部,东江中上游,是省定的中心镇之一,辖22个村委...[详细]
张蕙元,女,1953年4月出生,湖北籍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源城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蕙元1972年参加工作;1997年12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1999年到广州珠江医院新生儿急救中心进修半年,回院后,在院领导支持下,建成新生儿病房,并...[详细]
张岳(1913~1949),河源县黄村石脚冷水坑人。1947年4月,秘密参加革命组织。同年5月,打入国民党蓝溪乡联防队,任小队长,秘密为游击队搜集和传递情报。同年9月,被任命为游击中队第二小队队长。1949年1月,在攻打保十三团的叶潭驻军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6页)。黄村镇 【...[详细]
张云娣,女,1943年9月生,东源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身患肾结石病,曾先后两次开刀手术,一次激光手术,未能根治,经常疼痛难忍,仍坚持工作。在啸仙中学任教期间,以爱心、恒心、信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用爱心排除双差生心灵上的阴影和顾虑》、《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详细]
张志钦(1933—1994),男,湖北宜都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1月参加革命,在湖北省军区石首县大队和荆州军分区教导大队任排长;1952年1月转业后在河源县参加土地改革任组长、副队长;1952年12月起任河源县第八区、第九区公安特派员;1955年2月起在河源县人事科和县委组织部工作,先后任科...[详细]
湛书(?~ 1925),字简之,连平元善镇人。他自幼聪敏,勤奋好学,却又放荡不羁,常在亲友面前以“拾功名如探囊取物”自夸。考中秀才后,因家庭贫困,湛书曾两次代人考举人,均得心应手,并得到大笔酬金。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亲友的敦 促下,到广州参加乡试,中第五名举人。此后,历任江西武宁县、...[详细]
郑敬道(生卒年不详),字白修,福建莆田举人。明正德九至十四年(1514—1519)任河源县知县。他博学多才,爱民如子,热心地方事业。到任时,河源县署破烂,他积极自筹资金修建,不向上要钱,不下派经费;见县志多年未修,积极组织人力纂集成10多卷刻之。县人感其德,祀邑名宦。 ...[详细]
钟芳峻(1890~1938),又名钟秀峰,河源县蓝溪乡(今黄村镇)人。任国民军12集团军153师479旅少将旅长。1938年10月,钟芳峻率部在惠阳博罗狙击入侵日军交战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31页)。黄村镇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此建店设墟,故曰黄村墟。清属...[详细]
钟渭卿(1882—1945),字朋锋,乳名添福,河源县城镇人,小手工业家庭出身。辛亥革命前,与黄德中、黄凤山、邱庵等秘密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因在河源发起剪辫运动,带头剪去辫子,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身份,遭清政府通缉。逃往广州后,经同盟会员李子先的介绍,投奔陈炯明部的第六军(军长杨坤如)第四旅(旅...[详细]
钟秀娥,1974年生于龙川县鹤市镇。1987年考入新创办的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1988年被广东省体校选中,开始改练摔跤。随后被国家女子摔跤队许奎元教练相中,转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1991年进入国家女子摔跤队,1996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 在摔跤运动生涯中,钟秀娥曾先后五次获得世锦赛冠军...[详细]
周宝珊(1912~1948),乳名亚火,下车镇人。民国21年(1932)秋,毕业于和平县立中学。民国2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民国24年(1935)冬,被推选为筹办下车区育成高级小学主要理事,经3年建成学校。后于民国30年秋被推任校长,他先后聘任黄民、徐子清等近10名中共党员与进步知识青年...[详细]
周宝时(1917~1941),又名惠敏,下车镇人。民国20年(1931)考入龙川一中初中班就读。“九·一八”事变后,龙川一中师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周宝时登台演讲,慷慨陈词,号召各界人民拥护共产党主张、制止内战,一致抗日。民国26年7月他在龙川一中高中毕业回到石含后,续创育成小学,并亲自任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