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影 [公元1922年-1942年]

  • 陈笑影(1922-1942年),又名细苏,女、广东新会外海上街三巷(今属江门市郊区)人。父、兄早逝,1935 年随家往香港谋生,入九龙深水步嘉纶织造厂做工,与姐姐两人维持全家五口生活。 【个人简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入爱国救亡运动, 参加共产党 组织“晨钟社”举办的工人夜校...[详细]

陈锡添

  • 陈锡添 (1941~) 笔名白云。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任职于《湖北日报》、第二汽车厂、广州外语学院。1983年后历任《深圳日报》记者、部主任、副总、总。现任《香港商报》总,高级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加入中...[详细]

陈耀桢

  • 陈耀桢 (?—1948) 陈耀桢,字德芸,外海人。清末邑庠生,博经史,尤精于考据与目录学;擅骈文与散文。岭南大学成立初期,校长钟荣光聘其为教授,兼任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继而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避难于香港,旋移居澳门。民国36年(1947年),抗战...[详细]

陈耀祖 [公元1892年-1944年]

  • 陈耀祖(1892~1944),原籍广东新会荷塘乡,世居逢源大街63号,是陈璧君胞弟。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留学日本、法国。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民国15年(1926)任广东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建设厅代厅长。民国2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铁路部长代理常务次长、财务司长和国民...[详细]

陈业初 [公元1904年-1992年]

  • 陈业初(1904—1992),新会县潮连巷头(今属蓬江区)人。香港实业家。民国4年(1915年)随叔父往香港谋生。民国25年(1936年),在香港美国船务有限公司做买办(即代理人)。民国34年(1945年)后,任美国船务公司远东区总经理兼代理。后又在香港创办业初船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详细]

陈永 [公元1857年-1946年]

  • 陈永(1857—1946),号宗劭,又名陈永昌,新会县棠下石头村龙湾(今属蓬江区)人。14岁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当锡矿工。陈永为人诚实,深受印度矿主赏识,逐渐委以管理矿场。时值矿场濒临倒闭,矿主弃矿,无条件交陈永经营。继承后开采出大量锡矿石。事业日渐有成,另开一矿场,并购置两顷橡胶园。成立陈永父子公...[详细]

陈原 [公元1918年-2004年]

  • 陈原 (1918~2004) 笔名柏园。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39年后历任新知书店、生活书店及三联书店,三联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及人民出版社部主任、副总,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国家出版局党组成员兼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总、总经理,中国文字改革...[详细]

陈湛铨 [公元1916年-1986年]

  • 陈湛铨 (1916—1986) 陈湛铨,字青萍,广东省新会县外海乡(江海区外海镇)松园里人。出生港商家庭。自幼在家乡修竹园居住,故自号“修竹园主人”。15岁失怙,家道中落。弱冠考入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事李笠雁晴、詹安泰祝南,成绩优异,获中山大学校长张云赏识。毕业后聘为校长室秘书兼讲师,...[详细]

陈昭常 [公元1867年-1913年]

  • 陈昭常(1867—1913),新会县潮连坦边巷头(今属蓬江区)人。昭常少聪颖,勤奋好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考廉,官内阁中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成进士,入翰林,改庶吉士。游俄法德美英伦日本,鉴材异地,自厉自淑,学识以此益深。奏调回国,调广西总办洋务局,旋任右江兵备道,擢升吉林...[详细]

陈振先 [公元1877年-1938年]

  • 陈振先 (1877—1938) 陈振先,字时铎,外海东升街人。早年任驻美国公使馆书记官。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农科,获农学博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参加学部外国留学毕业生考试,名列第一,获赐农科进士。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己酉殿试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翌...[详细]

陈智超

  • 陈智超,新会县棠下石头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23年(1934年)生于上海,历史学家。陈乐素长子,陈垣嫡孙。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专业,196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历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至退休。研究领域涵盖宋代至明代历史、历史文...[详细]

戴爱莲 [公元1916年-2006年]

  • 戴爱莲,女,新会县杜阮中和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舞蹈表演艺术家。5岁开始学习舞蹈,10岁进入当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14岁赴英国伦敦,在著名舞蹈家A?多林的芭蕾工作室和M?兰伯特芭蕾学校学习,后又随芭蕾大师M?克拉斯克学习。民国28年(...[详细]

邓伯曜

  • 邓伯曜(?—1922),新会县棠下镇新昌村(今属蓬江区)人。邓早年侨居马来亚芙蓉地区。民国11年(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受困于永丰舰。邓与华侨谢八尧等5人商讨援救行动,表示“为国效力,为党牺牲”。于是邓等5人回到广东,邓与谢分赴长洲大元帅行营,议举事计划。因事泄,7月16日邓被...[详细]

邓文钊 [公元1930年-1962年]

  • 邓文钊 (1930—1962) 邓文钊,礼乐穗安一村人。家境清贫,自幼当童工。民国36年(1947年)2月卖身于国民党五十四军炮营当兵,同年11月在山东海阳解放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三纵队当战士。先后参加解放山东维县、济南等战斗。1948年8月,在惠县战斗中英勇杀敌,荣立二等功,...[详细]

邓增 [清][公元1843年-1906年]

  • 邓增(1843—1906),字景廷,新会县篁边乡(今属蓬江区)人,世居丹灶乡望富里(今属蓬江区),少时随父做生意,爱习武。清咸丰十年(1860年),加入清军。清同治元年(1862年),随清军从广州赴浙江镇压太平军。清同治三年(1864年),被浙江巡抚左宗棠擢升为把总。镇压捻军有功,升为副将。清光...[详细]

邓泽如 [公元1869年-1934年]

  • 邓泽如(1869—1934),名文恩,字远秋,新会县篁边乡鹅峰里(今属蓬江区)人。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主持同盟会南洋支部事务,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广东都督,他辞而未...[详细]

冯了性 [清][公元1630年-1695年]

  • 冯了性(1630~1695年),祖籍广东新会荷圹龙田村(今江门市蓬江区)。据其家族保存的《始平族谱》记载:冯了性是该族协吾祖十世之继室张氏所生,排行第八,名嘉会。他曾一度削发修行,由方丈赐法号“了性”。 冯了性的父亲冯国琳,字炳阳,粗通医道和药理,在家乡开设药铺,挂牌行医,时间日久,行医有术...[详细]

冯志芬

  • 冯志芬(?~1962),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居住广州龙津东路。自幼受到戏剧的薰陶,曾攻清人诗词,入粤剧界前在思思中学当教师,后当编剧家。民国20年(1931)与梁梦合编《火烧阿房宫》,曾震动艺坛。不久入“觉先声”剧团与南海十三郎一起编剧,将粤剧曲词变“俗”为“雅”,尤其讲究唱词的“平仄”...[详细]

高赉明 [明]

  • 高赉明,生卒年不祥,字孟良,新会县荷塘镇(今属蓬江区)马滘霞村人。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中乡试,翌年考中进士,授职作新喻县令。后调任安福县令,任职期间,他留意民间隐情,为官刚直,不阿附权贵。以往,安福的里户押解米粮要停靠在省河,守候官府兑收,因此造成的消耗损失很大。高赉明带头募捐钱物,在城外...[详细]

高天雄 [公元1921年-2003年]

  • 高天雄(1921—2003),原名陈炬池,新会县荷塘镇为民村闲步(今属蓬江区)人,出生于香港,后移居菲律宾。民国25年(1936年),参加菲律宾怡朗抗日救亡总工会工作。民国28年(1939年)初,随华侨慰问团回国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慰问,后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军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