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中 (1911~2013.6) 笔名李航、韦陀。广东新会人。民盟成员。大学毕业后历任广东省立艺专、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凯旋的拱门》,报告文学集《缅甸远征记》,专著《岭南现代文学史》...[详细]
李作权(1913—2003),新会县荷塘镇恒美村(今属蓬江区)人,生于广州。浙江大学毕业后,留上海经商。民国37年(1948年)往香港接管家父产业,并与岳父合股经营维多利亚酒店,兼楼盘生意。20世纪60年代初,李作权曾任香港保良局主席。1964年8月,任香港新会荷塘同乡会理事长、监事长。李作权热...[详细]
卢朝安,生卒年不祥,字贤祚,号晓亭,潮连镇卢边人。清咸丰八年(1858年),山东抚帅崇公专摺保奏,称朝安才能出众,为山东省不可多得之员,请旨以知府缺出简放。后任登州府知府,帮办山东全省团练,擢升衮沂曹济兵备道,督办四省粮台。清同治二年(1863年),以僧格林沁专摺保奏,称朝安才能出众,堪胜封疆大...[详细]
卢观恒(1746—1812),字熙茂,新会县棠下石头乡蓬莱里(今属蓬江区)人。40余岁娶妻。大器晚成,在广州替人看守歇业铺店,继而以其代售洋货,升为洋行买办。在广州十三行自营卢广利洋行,擢为邑中商业大亨,成为十三行首领。卢观恒乐善好施,曾捐田700余亩兴办石头卢族义学、义仓;捐田500余亩为新会...[详细]
卢骏,别名卢观桂,新会县潮连卢边(今属蓬江区)人,民国15年(1926年)出生,美籍华人。心血管病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民国34年(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1949年赴美留学,翌年获美国纽约大学医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56年任美国马里兰州纪念哈佛医院内科主任兼心脏系主任。1959年...[详细]
罗天池(1805—1866),名汝梅,字苹绍,号六湖,新会县棠下良溪(今属蓬江区)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丙戌科朱昌颐榜进士。任刑部江苏司主事采访,改云南施西道任道台,因削职,后留职归粤住广州。精鉴赏,藏有元代倪瓒、王蒙合作的名画《听雨楼图卷》;书法初学董其昌与米芾,后得...[详细]
卢湘父(1868—1970),别名子骏,新会县潮连卢边(今属蓬江区)人,父、兄皆秀才。卢26岁时在乡间任教。致力于八股文,试图考取功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后拜康有为为师,入读万木草堂,与陈焕章、梁启超、余君勉等为同学。翌年,应梁启超、徐君勉之约,到日本横滨大同学校任教,一年后回国。清光...[详细]
吕惠旋(1910—1929),女,新会江门镇东仓里(今属蓬江区)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自小聪敏、勤学、志坚。十五六岁时,在崇新小学读书,接受革命思想,追求进步,民国14年(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5年(1926年)被选为江门市学生联合会干事、江门市妇女协会干事、共青团新会县总...[详细]
吕棠(1897—1928),新会县东罗宁乡(今蓬江区范罗冈)人。少年时去澳门做茶居佣工。民国11年(1922年)回江门,在富泉茶居当“企堂”(服务员),并参加茶居饼行工会。次年,吕棠被选为会长。因领导工人-要求加薪,被解雇,转到石湾直街的兰亭茶居做工。民国13年(1924年)冬,吕棠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吕玉郎(1919~1975),原名吕庭镜,广东鹤山县人,小时在上九甫鹤山公会读书,居住西关宝源中约。从小爱好唱粤曲,拜粤剧名丑王中王为师,在“大罗天”剧团任二帮小生。广州沦陷后,到香港加入“觉先声”剧团。香港沦陷时到罗定县加入“大中华”剧团任文武生,与花旦王上海妹、丑生王半日安合作,称“三王班”...[详细]
吕祖铭(1924—2004),新会县紫莱东仓里(今属蓬江区)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篆刻名家。15岁师从岭南金石名家学印,善篆书、隶书,尤精篆刻。其篆刻有独到风格,刀法挺劲流畅,章法不苟。曾在《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作品79件。1981年有3件作品入选香港培侨中学举办的“名家书画展...[详细]
盘桂风,女,1941年5月出生,广东台山人,中星小学 特级教师,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会常务理事。从教30年,始 终站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善于做后进生和后进班 的转化工作;善于运用归类比较、逻辑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组织教学,形成独特的作文教学方法;热心培养青年教师。发表教案16篇、论文40多...[详细]
邝磐石(1872~1965),字青年,号德荣,广东省开平县人。7 岁时曾入私塾,后因家贫无力继续求学,离家外出做工。他曾在当铺当杂工。当时当铺有一位管帐的师爷懂得中医,他很喜欢这位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于是有空便教邝磐石读书写字,还教他学习中医知识。邝磐石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几年后他自学中医已颇有...[详细]
彭业权(1897—1927),新会县石子潭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12年(1923年)参加农运,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抗租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1926年),被选为新会县各乡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执行委员,并担任石子潭农民自卫军队长、三区农民自卫军总队长,领导农民开展“...[详细]
区建公(1887—?),新会县潮连富冈村(今属蓬江区)人,书法家。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澳门就读。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会县师范学堂毕业。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澳门创立清华学校,后迁校于香港文咸东街,还在香港创立建公书法学院。教学之余,精研书法,称誉于时。民国25年(1936...[详细]
区乾(1907~1958年),原名区德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生于广东新会县睦洲墟梅冲乡。其父区大,从小到佛山当屐店小工,17岁时到石湾陶器店跟廖荣学徒,以做鸟兽为主。区乾13岁时在邻村一家船厂的伙房做事,做了6个月,便到石湾,由父亲介绍到一家端初公仔店当杂工,并学习做泥公...[详细]
区少文(1902—1928),又名启盈、健初。新会县潮连乡豸冈村(今属蓬江区)人。区早年丧父,与弟弟依靠母亲抚养成长,生活的磨炼,养成勇敢、坚强的性格。民国14年(1925年)大革命时期,江门、新会各地纷纷成立农民协会,区少文和乡里的农民积极分子,在潮连乡开展宣传和串联活动。是年秋,豸冈村农民协...[详细]
区维杰,新会县潮连富冈(今属蓬江区)人,民国9年(1920年)生于广州。民国32年(1943年)于贵州安顺军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医疗工作。1956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骨科主治军医、广州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该院第八届党委委员,中国人...[详细]
区越(1468—1535),字文广,号西屏,新会潮连方岳里(今属蓬江区)人。父名鉴,热心善事。区越与继母甚洽,母慈子孝。区越拜读于明翰林院检讨陈白沙,白沙甚为赏识,作慈母石诗遗之。明弘治八年(1495年)中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任浙江嘉善知县,在职期间,勤政爱民,清廉自守。后升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