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英 [清]

  • 梁卓英(生卒年不详),号爱莲,三洲街道尼教村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士。他带着公事文书回到本省,被安排在人事部门工作,任吏部主事,后改任云南盐提举,不久,因病回故里。 ...[详细]

连可觉 [公元1886年-1955年]

  • 连可觉(1886~1955),字伯伦,广东顺德人。在两广大学堂肄业,后得名师授以针灸专著和传授针灸医术。清末民初设医馆于广州西关,后在医馆开办广东国医传习所。民国8~15年(1919~1926)间受聘于西关四庙善堂针灸赠医所,任内外科主任医生。民国15年任广州市政府卫生局考试中医委员会第一届中医...[详细]

廖坚 [公元1898年-1967年]

  • 廖坚(1898~1967年),石湾大桥头人,民国时有名陶塑家之一。少时随父学陶艺,其技得自家传。擅造山公、亭宇、螃蟹、青蛙等小品。又通翰墨,工书法。所作山水盆景,富诗情画意,为石湾窑的石山盆景名家。与陈渭岩亦师亦友,曾在广州合营陶业。初只塑山公素胚出售,后在石湾自营小店,多作外销行货。作品钤有“...[详细]

廖锦涛 [公元1914年-1941年]

  • 廖锦涛(1914~1941),龙津村永明人。1936年到澳门歧关车路公司当办事员。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他以歧关车路公司为阵地,建立读书小组和中国青年救护团,并推动 “前锋剧社”的建立。同年8月12日,中共澳门党组织派廖锦涛代表“前锋剧...[详细]

李邦祥 [明]

  • 李邦祥(生卒年不详),字兆卿,明城镇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举人,被布政使吴延器重,任山东栖霞县教谕(掌管文庙祭祀、教育生员的学官),转任福建长泰县补任教谕,后来,升职任太学助教(协助太学博士讲授经学的学官)。出任广西南宁罕判官(行政长官助理)时,正值广西田州战乱之后,百姓为应付征税而疲...[详细]

李冲 [公元1921年-1988年]

  • 李冲(1921年~1988年),幼名日新,笔名李小云,南边李坑村人。先后在香港土木工程学院和香港中国新闻学院肄业。民国31年(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香港“八·一三”剧团副团长兼编导,中共东江纵队《前进报》。民国35年(1946年)在香港《华商报》工作。翌年参加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先后任...[详细]

李待问 [明][公元1582年-1642年]

  • 李待问(1582~1642年),字葵孺,号献衷。世居佛山陇西里(今佛山市新风路)。明万历十年(1582年)生于官宦家中。父亲李畅, 曾为嘉禾县官,有兄李好问、李孝问、李征问、李敬问(嫡生),李待问排第五,是父80岁时纳陈氏婢女为妾所生,是遗腹子,故名待问。由于母亲出身低微,常受嫡室-,便携带待问...[详细]

黎德

  • 黎德(生卒年月不详), 南海人, 佛山乐器社狮头扎作艺人。他创作扎制的狮头于1959 年中国民间工艺展览上获得金奖。 佛山狮头扎作艺术, 始创于清乾隆年间, 是由鹤山人陈斗首创的。经过200 多年的不断创造和发展, 佛山狮头艺术已成为具有南方特色的扎作艺术。它有别于北方的仿真狮子的艺术形象,...[详细]

黎奉元 [清][公元1803年-1867年]

  • 黎奉元(1803~1867 年), 又名风缘, 绰号“甩绳马骝”。佛山人。自小酷爱粤曲, 长大后结交粤剧界艺人, 钻研粤剧写作技巧。他编写的戏, 内容较清晰, 以力求“三戒” 为宗旨(三戒———戒诲淫、戒诲盗、戒封建迷信)。在剧本形式上, 改变过去提纲式的写法, 每一场戏都分别撰写成锣鼓谱、曲牌...[详细]

李广海 [公元1894年-1972年]

  • 李广海(1894~1972),字澄波。佛山(今禅城)栅下茶基人,骨伤科圣手。他创制的“李广海跌打酒”、“李广海滋补酒” 远近驰名。其父李才干(详见第128页),32岁拜浙江金山寺南来广东的智明和尚为师,得智明传跌打医术,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创“平恕堂”跌打医馆,兼售跌打药膏药丸。李...[详细]

李海泉 [公元1902年-1965年]

  • 李海泉(1902~1965年),原名李满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江尾(今均安镇上村)。父亲李震彪早年从事镖师工作,晚年退休回到江尾转行打短工维持生计。为减轻生活负担,李震彪安排两个儿子李满甜和李满船到佛山“笑尘寰”茶楼(现改为百货商店)当学徒。在佛山,李满船遇到...[详细]

黎家本 [清][公元1853年-1875年]

  • 黎家本(1853~1875),字廷禧,号丽川,荷城街道扶丽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选充轮船驾驶学生,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船上练习风涛,十二年(1873年)6月担任“长胜”号轮船大副,十三年( 1874年)5月调管“振威”号轮船,6月任大副,9月管驾“长胜”号轮船,六品官衔,守卫...[详细]

李健儿 [公元1895年-1941年]

  • 李健儿(1895年~1941年),原名应伟,又单名伟,字启芬,号俭庐主人,南边李坑村人,世居广州。少习法律,攻古文辞,曾任广州《七十二行商报》主笔,为近代新闻界知名人士。民国27年(1938年)广州沦陷,健儿避居香港。民国30年(1941年)香港继陷,日军素闻其名,设宴请李,要他出任报社。健儿大...[详细]

李杰夫 [公元1889年-1957年]

  • 李杰夫(1889年~1957年)原名伟雄,金本洲边村人。出生农家,幼在家乡私塾读书,后得亲戚资助入广州培英学校,日读夜工。稍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弃学从戎,考入陆军速成学校。在校期间由姚雨平、张醁村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东新军辎重营排长,参加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随...[详细]

李可琼 [清][公元1765年-1846年]

  • 李可琼(1765~1846年),字佩修,号石泉,原籍丰华堡(现南海狮山),后移居佛山镇。清嘉庆三年(1798年),李可琼中举;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其兄李可端,弟李可蕃均中进士,入选翰林,故有“同胞三翰林”之称。3年后,散馆考试,得到阅卷大臣签出,仁宗皇...[详细]

李魁 [清][公元1788年-1878年]

  • 李魁(约1788~1878 年), 原名魁业, 又名奎, 别名斗山, 自号青葵、戆魁,别署有绿屏山樵、崖门老渔、圭峰樵长、斗室居士、冈州画隐、青葵道斗、斗山山人、斗山老狂等。新会县人, 约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 卒于光绪四年(1878 年)。 李魁一生以卖画为职业, 长期居住...[详细]

李朗如 [公元1889年-1963年]

  • 李朗如(1889~1963),字澄秋,广东南海县西樵太平李村人。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结识孙中山,1906 年加入同盟会,参与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1912 年1 月任-参军兼侍卫长。民国3 年(1914)任中华革命军参谋...[详细]

李门 [公元1914年-2000年]

  • 李门 (1914~2000) 笔名欧文。广东三水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法律系。曾组织参加广州锋社话剧团及第四战区、第七战区艺宣大队,并任东江纵队鲁迅艺宣队队长,在香港参加中原剧艺社,任党支书兼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委分支部委员。1949年后历任华南文工团政委,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详细]

林福成

  • 林福成,广东佛山人。清末武术家。晚清“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得意徒弟。1871年,十五岁的黄飞鸿仗义搭救铁桥三的大弟子林福成,林为了报恩,将师傅真传的洪拳中最难上手的铁线拳和飞砣绝技传授给飞鸿,飞鸿得名师指点后技击大进。...[详细]

凌寒

  • 凌寒 (1971~) 原名李海慧。女。祖籍广东三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1997年在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工作,1997年辞职专事写作至今。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唇游戏》、《一个人跳舞》、《大王莲》、《伴游夫人》、《独自狂欢》,多部长篇被报刊连载。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