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铁杖,百顺人,生于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卒于隋大业八年(612年)。铁杖少雄猛,走及奔马,日行500里。性疏狂,常酗酒,好交游,重信义,事渔猎,不治产业。壮年,时值南北朝,社会-,铁杖聚众为盗。陈文帝天嘉年间,铁杖被广州刺史欧阳頠所俘,没为官奴,配执御伞。但铁杖盗性未改,每日早朝后,奔至...[详细]
麦彝宪(1876-1912),字培生,教名麦笃臣,南雄城牛筋街人。隋宿国公、右屯位大将军麦铁杖之后,清道光举人麦烈芳之孙,辛亥革命烈士。彝宪少年学业精进,十八岁入庠(秀才)。不幸因其父经商破产,削发出家,自感仕途无望,乃加入基督教,考入广州芳村神道学校。在学期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聆听孙中山演说。...[详细]
麦永坚(1925~1988年),原名麦观浦,化名鲁明,南海县西樵羔州村人。在香港华南中学读书期间,受进步教师的启蒙教育,民国27年(1938年)7月参加由中共组织的太古船坞工人组织“致基社”,以及香港赈济会,并任读书组的领导。民国30年(1941年)经屈乃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中共组织派...[详细]
梅鋗 鋗之先为越王勾践子孙。楚灭越,越人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秦灭楚,越人又自立为王,自皋乡逾零陵往南海。梅鋗随越王至台岭(即今梅岭),筑城浈水之上(即今之中站,古称梅鋗城),奉王居之,聚众垦殖,积粮练兵。 秦末,百越叛秦,推举梅鋗为首领。梅鋗下令每户出一壮丁,编成一支军队,往投番阳(...[详细]
梅鼎臣(998~),翁源江镇铺(今新江镇)人,汉台侯梅鋗之子。宋天圣二年(1024),梅与曲江县余靖同中进士。出任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2~1048),官至殿中丞、殿中省。 梅鼎臣为官刚直廉明,为各官钦敬,宋帝嘉许。他认为没有直言规劝的臣民,则不能真正拥戴皇帝理正朝刚;不坚持正直的言论,则...[详细]
蒙天民 字完初,仁化城口镇恩村人。他从小勤勉好学,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以诗文冠甲乡里,次年登己未特奏科一甲十二名进士。由于他学识渊博,性慧心平,又深谙仁化的民情土俗,即于庆元六年(1200)诏敕其为仁化县知事(县令)。蒙到任后,以振兴桑梓为己任,建筑营堡、设立关隘、开通渡口、兴办学馆、选...[详细]
蒙英昴 (1229-1294),字宗文,号君恩,仁化县城口恩村人。少年聪慧敏捷,七岁就能吟诗,十五岁便蜚声文坛,成为一方才子。二十七岁时登南宋丙辰科五甲一百三十九名进士,与文天祥同榜。此后,初出任道州学正,因政绩显著被荐为国子博士(京城官员子弟之最高教官)。后来因不愿巴结、逢迎而疏远,得罪了当时...[详细]
莫百康,字达衢,南雄城人。咸丰间国学生,诰授奉政大夫,候补军民府。因淡于仕途,弃读经商,出入数年,资逾巨万。富而不吝,急公好义。咸丰八年(1858年),因腐败而内讧的太平军流窜南雄,直逼城下。城内守兵残弱不堪战守,人心浮动,情势危急。莫百康挺身而起,慨捐巨饷,为绅民倡募乡勇,组成雄武军,分兵防守...[详细]
莫氏兄弟,南雄城人。 莫开琼(1869-1944),字美昆,号紫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廪生,同年考入广东法政学堂,潜心研究法律。毕业后,历任清江县、阳江县推事。民国16年(1927年)受聘中山大学法律系讲师。民国18年,出任南宁市审判厅厅长。民国21年在广州开办律师事务所,名重一时,...[详细]
莫开瑶(1870-1952),字次昆,号鹤亭。清光绪十年庠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光绪三十年出任两淮盐运使协理,历任审计院协审官。民国12年(1923年),军阀混战,南雄惨遭劫难,社会-不堪。民国13年,一年六换县长,官员以任职南雄为畏途。民国14年,有好几个月县长虚位空缺。莫开瑶为...[详细]
欧焕舒,字桐阴,乐昌黄圃东村人。0彝,父堪赡。家贫力学,曾肄业于广州粤秀羊城书院,善诗能文,学业有所造就。乾隆三十年(1765),选拔廷试一等。以知县之职分发陕西,历任武功、兴平、邰阳、麟游等县知县。后补岐山、调咸宁知县。时西征军凯旋返回过境,天降大雪,士卒多冻,焕舒慰抚有方,三军皆欢。军帅特以...[详细]
欧堪善,字韶又,生卒年无考。黄圃人,清代乾隆二年丁巳科 (1737) 进士。 欧堪善年轻时即聪明好学,知识渊博。考中进士后,在国史馆参加国史编修十余载,不久提为御史。乾隆十五年升任刑科给事中、晋太仆寺少卿。后因旧病时发,告病回乡,讲学于县南湾昌山书院。 欧堪善为人宽容随和,说话做事直截了...[详细]
欧日章(1892—1929),革命烈士,武江境内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他出生于曲江县(今武江区)重阳镇暖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仅读过两年私塾。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随叔父生活,从小养成正直倔强,敢于-的性格。 民国元年(1912年),20岁的欧日章离开故士,到新加坡、香港谋生。他学过建筑,搞过...[详细]
欧阳强,字效暖,号翰生、俊湘、加修,1894年10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杌边乡麻子村的一个归国华侨家庭。父亲欧阳可赐,年轻时由于生活所迫,漂洋过海,以做苦力谋生,直到40多岁才回到家乡定居。欧阳强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四,幼时读过几年私塾。 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养成欧阳强豪爽的性格和耿直的个...[详细]
欧阳汝玺(1889-1946),名炜,号炳勋,字肃臣,水口镇篛溪人。自幼学业精进,少有大志。宣统二年(1910年)在官立南雄地方自治研究所最优等毕业。曾任南韶连绥靖处饷械官。民国3年(1914年)赴京考取第一届县知事。历任江西省赣北委员、中华佛教总会文书长、福建省高等顾问、湖北夏口地方审判厅推事...[详细]
欧阳思仁,篛过人。生于元至元戊寅(1278年)。少壮勤劳王事,每岁躬至南雄守御千户所应差,因置有军田租300百石,军塘1口,军园1片。归里后,广事经营,轻财仗义,乐善好施。明初,创建社学于祠侧,开篛过村办学之先肇。此后,篛过村耕读成风,人文蔚起。“篛过书房”名闻遐迩。清康熙举人、知州欧阳明万为撰...[详细]
欧震(1899—1969年),字雨辰,享年71年。曲江县龙归镇(今属武江区西联镇)甘棠村人。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省立韶州中学后,执教于县属周田墟小学。欧震在周田执教数年,痛感国内军阀割据使国土四分五裂,乃立志报国,投笔从戎。先在粤军担任排长。民国13年,在粤军讲武堂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详细]
裴唐,字肇虞,别号际宇。生而颖悟,十岁为制举文,多奇语。随父宦闽清江淮间,所至与贤豪长者游,弱冠补弟子员。试辄冠多士,食饩。然数奇不第。万历癸未(1583年),以贡谒选试,铨曹第一。曹郎奇其才,以决科留之。闻季子季直讣,请选以归。得安庆司训,两摄县事,以文学饰吏治,尝慕子游弦歌。已而补常熟教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