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枫 [公元1933年-2001年]

  • 丁枫(1933~2001),原名沈佛传,增城人,祖籍广东宝安。1949年于增城中学初中毕业,195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基层工会文化教员、县粤剧团及县文艺宣传队演员、县文化馆馆员、副馆长、馆长,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还兼任广州市文联第二、三、四届副主席。1965年11月被评为全国农村和广...[详细]

丁广兰

  • 丁广兰,女, 1951年生,中师毕业,广园小学高级美术教师。丁广兰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不少教学论文,皆获好评。丁广兰多次为省、市、区美术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她执教的美术课《画一条带装饰的鱼》、《动物联欢会》等课题获得广州市美术课比赛一等奖。她辅导的学生分别在全国、省、市...[详细]

丁鸿 [公元1918年-2003年]

  • 丁鸿(1918~2003),原名湛鉴黎,又名湛邓鋆,增城新塘镇新何村人。1938年在中共中央青委安吴青训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山西安泽县青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中央青委巡视团团员。1940年赴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高级班学习。1942年任延安文化俱乐部秘书、中央党校三部俱乐部主任...[详细]

丁仁长 [公元1861年-1926年]

  • 丁仁长(1861~1926),字伯厚,晚年自号潜客。原籍安徽怀宁,前辈来粤定居,落籍番禺。自幼承受家学,12 岁作古石赋,显露不凡才华。光绪八年(1882)中举,翌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散馆,授编修,任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七年任贵州乡试正考官。光绪十九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大考二...[详细]

杜君慧 [清][公元1904年-1981年]

  • 杜君慧(1904~1981),女,广州人。早年就读于简易师范,民国13 年(1924)考入广东大学,是广东第一批女大学生之一,与著名革命烈士陈铁军同班同桌。1926 年曾参加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 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暴行。1928 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留学生社会科学研究社,努力学习进步书...[详细]

杜明昭 [公元1913年-1966年]

  • 杜明昭(1913~1966),广东南海县人,民国16年(1927)在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肆业。民国22年大学毕业后,在龙津东路开设诊所行医。民国35年任广州市中医师公会理事。民国37年任广东省中医师公会理事。1951年任广州市中医学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区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行动委员会广州分会委...[详细]

杜庭斌 [公元1970年-1995年]

  • 杜庭斌,1970年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市灵山镇高沙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老师称赞的好学生。他曾任班长、团支部委员。离开校门后,他学过无线电技术,学过医,当过油漆工,做过化妆品推销员。 1990年9月,杜庭斌被吸收为派出所治安队员,由于工作出色,不到一年,便被提升为治安队长,1991年...[详细]

樊伯贤 [公元1916年-1993年]

  • 樊伯贤(1916~1993年),番禺县龙眼洞乡(今天河区龙洞街龙洞村)人。 民国27年(1938年),樊伯贤考取中医师执业证书,与友人欧子卿在广州市惠爱路合办一间民生堂药店,做坐堂医生。 1955~1957年,樊伯贤到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广州中医学院前身)学习,深研中医理论。1958年被...[详细]

冯广 [公元1912年-1929年]

  • 冯广(1912~1929),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自幼父母病故,在香港与大哥冯新相依为命,后来到一家小工厂做工。 民国14年(1925)6月,省港大-爆发,冯广回到广州。民国15年4月,参加劳动童子团,先后被选为副团长兼宣传部长、总团候补执行委员,并加入了共青团。不...[详细]

冯其章 [公元1851年-1939年]

  • 冯其章(1851~1939 年),神岗镇大坳乡人,前清秀才,年少时跟从名医戚江秀习医,深得其师真传。清光绪中叶(1875~1908 年),在街口镇东成横街设馆业医。他精通医经典籍,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在从化县素有名望。冯晚年设帐授徒,县内有名望的中医,多出其门下。 冯其章以济世为怀,有良好...[详细]

冯锐 [公元1900年-1936年]

  • 冯锐(1900~1936),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就读于康纳尔大学,获农业经济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后到河北省的中华平民促进会工作,参与改革乡村建设事业。民国20年(1931),冯回到广州任建设厅农林局局长兼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 上任...[详细]

冯询 [清][公元1792年-1867年]

  • 冯询(1792~1867),字子良,世居广州。年幼时跟张维屏问道学诗,甚有心得。清道光年间,南园诗社和西园诗社在广州最负盛名,冯询青年时代就是西园诗社的新秀。一次,西园诗社雅集,冯询写《玉山楼春望》诗,诗人们互相品评,对冯的诗最为欣赏,评为冠军。 嘉庆二十四年(1819)冯询中举人,道光二十...[详细]

冯云山 [清][公元1815年-1852年,太平天国南王,太平天国的奠基人]

  • 冯云山(1815~1852),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人。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 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在家乡创立拜上帝会,冯云山是他的忠实信徒。为了宣传“拜上帝会”,他把家中所供奉的佛像神像和儒书以及孔丘、孟轲的牌位...[详细]

冯肇宪 [公元1895年-1922年]

  • 冯肇宪(1895~1922),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民国元年(1912)初中毕业,考取了广东黄埔海军学校。民国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舰队工作。民国11年初,冯肇宪在广东江海防司令陈策荐举下,由孙中山亲自委任为永丰舰舰长。 民国11年(1922)6月15日,陈炯明背叛活动的消息传到舰队后,广...[详细]

甘先 [公元1824年-1855年]

  • 甘先(?1824~ 1855),字广高,番禺鸦湖乡岗尾村(现属广州白云区)人。祖辈以务农为业。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了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翌年1月,英侵略军进犯虎门,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后又驱兵占领广州越秀山的四方炮台,包围广州城。清将奕山向敌人乞降,订立城下之盟《广州和约》,向...[详细]

高健伯 [公元1905年-1977年]

  • 高健伯(1905~1977),字鎏华,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中医世家,民国16年(1927)随父高植生学医,30年代初在广州市龙津中路19号(祖居)自设诊所开业行医,并以救世为怀,参加善堂义诊。民国27年参加抗日医疗救伤队。不久随父到香港继续行医。香港沦陷后即回广州原医馆与妻子林秀兰中医师共同执中医...[详细]

高永明

  • 高永明,1961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9年11月参加工作,1995年1月起任白云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审判员。高永明带领刑庭与白云区-共同研究制定《刑事案件普通等距离简易化审理的规定》,缩短了办案周期。在他的带领下,刑事审判庭连续多年收、结刑事案件数量均位居全市各基层法院首位,被...[详细]

关良 [公元1900年-1986年]

  •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州番禺新造镇南亭村人, 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详细]

顾海城

  • 顾海城,增城市人,祖籍江苏省海门市。1972年参军,历任文书、连长、团长、师副参谋长等职,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一次战斗中率5人侦察小组深入前方,连续4昼夜侦察,为炮兵准确摧毁越军火力点立功。他刻苦钻研军事科学理论,撰写军事论文30多篇,在《人民炮兵...[详细]

郭冠雄 [公元1909年-1999年]

  • 郭冠雄(1909~1999),增城福和镇官塘村人,年青时在南海县教书,1937年回乡与李东林、魏友相、李旭初、魏武等爱国青年,联合官塘、永兴、凤池、合口、濠迳、塘尾、池岭等学校教师,成立福和民众抗日御侮救亡团(后改称救亡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春担任继枚小学校长。1939年6月参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