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汉兴 (1915—2000),笔名墨斗,广州番禺人,世居河南(海珠区),1945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文学系。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麦公敏是广东画坛名宿,故自幼秉承家学,与丹青结下不解之缘。早年师承名画家李寿庵,又常与李野屋等岭南派画人接触交往,耳濡目染间,得岭南“二居”技法之真传。国画作品《...[详细]
麦信坚(1863~1948),字佐之,广州市黄埔区南基村人。 早年,麦信坚入香港师范书院、北洋医学堂等校学习。1888年,任北洋医局医官。在北京期间,麦信坚医愈了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顽疾,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将其推荐给朝廷为慈禧太后治病,仅一个月,便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病。慈禧太后十分高兴,要重酬麦信...[详细]
蒙诏(1517~?),字廷纶,号近野、宗远子,广州番禺瑶头乡(今属海珠区新滘镇联星村)人。年幼聪慧,勤于诗书。明嘉靖年间(1540)即乡试夺魁。送迎亲礼时,岳父之兄令诏以“河南村狗”四字,用鹤顶格赋诗一首。蒙诏即口占道:“河汉浮槎到五羊,南风吹送桂花香。村人多少来争看,狗吠仙姬会阮郎。满座为之惊...[详细]
欧钊(1912~1975),人称金鱼钊,原籍广东顺德县陈村,世居广州西关和坚里(今龙安里)。13岁开始学玉雕,其师傅林鸿光是当时玉器行业的大师,因出产花鸟、狮子等工艺品而驰誉同行。欧钊学艺专心、刻苦,学师4年,颇受器重。40年代,玉器行业能造立体玉雕的人不多,为雕凿出逼真的玉石金鱼,他购买真金鱼...[详细]
欧阳磊(1892~1967),字克难,号佐邦,广州从化县江埔凤院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2 年任大元帅府警卫团二营三连排长。1924 年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三团一营副连长。1926 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十六师四十六团少校参谋,第十五师军需处长。1927 年任增城县县长,19...[详细]
欧阳志坚,1962年11月出生,广东从化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9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任石海小学校长。在任期间,他提出“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拓展几育和谐发展”的改革构思,形成“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的办学特色。1993年9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并获...[详细]
潘达微先生(1880~1929),原籍广东省番禺、即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人。原号铁苍、别号景吾。 清宣统元年(1909),潘达微先生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墓表曰:“君毕生致力革命,同情人间疾苦。性恬淡、擅丹青、尚道义……”他为革命事业无私无畏,为振兴华夏文化、革新文艺及慈善事...[详细]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又号独立山人,广东番禺人(今属广州市海珠区)。自小受业于乡贤叶衍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德国柏林大学聘请潘飞声为汉文学教授,他在国外执教,结交了一些国际友人。后来离开德国回国,住在广州河南龙溪的花语楼。著有《西海纪行卷》及《天外归槎录》。...[详细]
庞良程,1968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白云区人民-公诉科检察员。庞良程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办案实践与理论研究,善于总结积累经验,对一些法律适用等实践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撰写了40多篇较有独见和指导意义的调研理论文章。如针对修订颁布后的刑法、刑诉法有关条文和起...[详细]
潘仕成,字德畲,又称德舆、德隅。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早年继承家业经营盐务,后承办海防和战船军工生产,遂成巨富。 潘仕成青年时代原有志于科举成名,走仕子功成之路,故取名仕成。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顺天(北京区)乡试,得副榜贡生。适逢京城灾荒,捐赈巨款救济饥民,得钦赐举人。自后无心官场角逐而...[详细]
潘文治(1882~1949),番禺鹿步司朱紫乡(现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珠村,黄埔第一、二次建区时,东圃、珠村均属黄埔区辖)人,出身于贫苦家庭。1900年,得老师帮助,考入黄埔水师学堂(黄埔军校前身)学习驾驶,为第八届学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派往英国留学深造。归国后,于1919年任永翔舰...[详细]
潘振承(1714~1788),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原籍福建漳州龙溪乡,后迁居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为潘氏人粤寄籍的始祖。 潘振承壮年从事外贸,贩卖丝茶,颇有盈利。18世纪40年代,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同文行,业务颇为兴旺。后又联合其他9家行商设立外洋行,凭借他的手腕和财富,居...[详细]
潘正衡(1787~1830),字仲平,又字钧石,原籍福建,先辈入粤,著籍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因报效治河工程有功,授予同知衔,任盐运副使。正衡事母至孝,少负诗名。因癖爱黎简书画,便于河南栖栅建造房舍,购黎简书画悬之四壁,并名其室为黎斋。当时岭南名流,没有不知黎斋大名的。他们雅集中...[详细]
彭炽权 1947年9月出生,广州市人。广东省佛山青年粤剧团团长、文武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佛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2岁考入广东粤剧学校。后加入广东粤剧院实验剧团,受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罗家宝等言传身教,并为文觉非和香港著名粤剧大师新马师曾收为...[详细]
戚炯煌,1948年12月出生,广东从化人,中师学历,中共党员。1972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任良口镇达溪小学教师、良口三村小学校长、良口中心小学副校长、校长,良口镇教育办公室主任、良口善施学校教师等职。他率先在从化进行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办学的实践探索,其论文“集中办学造就山区教育新优势”在《教育导刊...[详细]
秦成业,男,汉族,1929年11月生, 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至1953年在番禺县萝岗区、太和区参加土地改革,荣获土改二等功。历任公社书记、郊区商业局长等职,1980年任中共广州市郊区区委副书记兼郊区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1987年、1990年...[详细]
秦明纲(1862~1926年),字贵登,号祥光,石溪村人,秦氏岭南始祖秦悦会的第十九世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五品同知。从事商界,开办丝绸庄、丝厂,在广州沙面开设时昌洋行,人称“MERCHANT登”,为广州知名富商。曾支持孙中山革命,受托执掌“粤军政府募捐军费钤印”大印,筹集经费。 ...[详细]
秦庆钧(1903~1993),著名财经专家,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南岗村西约人。1903年5月出生于增城。父亲秦海筹是一位中医。1911年,秦进入乡间私塾读书,只读了4年就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断。13岁入药材店当学徒,希望能继承父亲衣钵,行医济世。秦庆钧年少志大,在学徒生涯中刻苦自学医书兼读文史。后受...[详细]
秦悦会(1159~1224年),又名曰会,别号石溪,南宋进士,曾任南雄府君别驾,宋朝文学家秦观第十代孙,祖籍金陵常州府无锡县,秦姓入粤始祖。今天河区石溪村秦姓始祖。 据说,大约在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元朝军队南下攻占广州。有一天,元兵到石子粟村寻仇,向秦悦会打听石子粟村在哪里。秦悦会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