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基,1955年10月出生,广东从化人,大专学历。1974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市统计局副股长、副局长、主任科员等职。在1995年开展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任从化市1%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他带头钻研调查知识,从始至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连续放弃休...[详细]
黄艺博(1896~1970),原名栋材。花县新华镇岐山村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青年时代,曾就读日本某大学,主攻法律。留日期间,曾接受-的影响,后因参加留日学生-,被横滨警视厅以“紊乱国宪,变更国体,捣乱现代政府,破坏私有财产制度”等罪名逮捕,并受审讯。后经留学生总会延聘辩护士出庭抗辩,仍被-两月...[详细]
黄有年。黄有年是黄子贤七世孙。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进士,敕授文林郎。上 书《外宽内明整治莆田书》,钦准,授福建莆田知县。有年任职期间,筑工事,修城堡,以御倭寇,兴修水利,治理河道,发展交通,力劝农桑,重视教化,甚得民心。任职十年,政绩斐然。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子贤黄公祠重修,菱塘...[详细]
黄泽光(1890~1984 年),江埔钓鲤村人。他14 岁高毕业后考入广州培正中学;4 年后毕业,随即参加由政府组织的第一批勤工俭学海外留学学生团,到法国勤工俭学,晚上在餐馆打工,白天到巴黎大学法语系学习,因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美籍华裔李锦伦便介绍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学习。1912 年,毕...[详细]
黄志坚(1919—1994),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19年生于今荔湾区西关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位能诗能文,与书画艺术界来往密切的开明绅士。1932年以前,黄志坚随父母辗转于广州和香港两地生活与学习。1932—1942年,黄志坚定居香港,曾先后在建邦学校、英陶书院、汉文师范中学和岭南艺院读书。...[详细]
黄志文(1929~1983),广州市人,家住荔湾区逢源路宝源中约。1952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农学院,分配到普宁县流沙葵潭农场搞农业科研工 作。1956年调到广东省农业局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曾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广东省内的惠来、东莞、梅县、普宁、新会、潮阳、澄海、乐昌、兴宁等县和白杨村柑桔场的柑园...[详细]
黄志远 (1955~) 笔名黄之原。广东广州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党政管理系。任上海大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大众文学学会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夜色温柔》、《黑色柔情》、《白色梦幻》、《紫色漩涡》、《蓝色忧郁》、《绿...[详细]
黄子高(1794~1840),字叔立,号石溪,广州番禺石溪乡(今属海珠区新滘镇)人。子高书精小篆,下笔如铸。少以词章著称,时人得其片纸,争相珍藏。道光十年(1830)应南海试,立就千余言,督学为之惊异,被选为优贡生,甚得总督阮元器重,被提拔为学海堂学长。其诗诸体皆备,五言更擅。但怀才不遇,屡困乡...[详细]
胡栋朝(1872~1957),字振廷,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4岁丧父,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后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堂,29岁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被选派赴美国留学,专攻铁路桥梁,著有《比较柱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写成《中国铁路指南》,引起中国有关...[详细]
胡海天(1929~1980),又名应波,花东镇阳升村人。其父胡活泉,是当地老中医。民国38年(1949)胡海天毕业于广州汉兴中医学校,先后在广州志德医院、汉兴中医院任医师。1950年以后,曾任广州大众联合诊所所长、广州市卫生局中医技术审查员、广州中医学院讲师、《新中医》杂志等职。 胡天海在发...[详细]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笔名“汉民”。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其父胡文照做过几处州县幕僚。胡汉民幼年从师学习,读了不少经史书籍。光绪十七年(1891)后父母相继去世,便以教书为生。光绪二十五年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接触社会日益增多,深感民族危...[详细]
胡璇泽(1816~1880),原名亚基,字南生,号琼轩,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其父因家庭生活所迫,远赴新加坡谋生,开办“黄埔公司”,经营杂粮食品。璇泽14岁时,亦离乡别井到新加坡,协助父亲经营。清道光三十年(1850),父亲去世后,璇泽继承事业,扩大公司商务,由于经营有方,数年间,新加坡所需的牛...[详细]
胡忠(胡祥忠)(1902~1991),原籍花东镇阳升村。父胡社生与母刘洁在光绪年间离乡往香港薄扶林村养猪,在该处生下了胡忠。胡忠幼年就读于港岛西区育才书社,习中、英文。民国8年(1919)与象山村江素琛结婚,一家仍在港以养猪糊口,其时他曾在一外籍人家庭做帮工,入息微薄。 民国13年(1924...[详细]
简德棉(1958~1979年)。1958年3月,生于新塘村。 1973年7月,毕业于新塘学校初中班。同年9月,在新塘果园场第二作业区第五生产队工作。 1974年8月,调新塘果园场农机站。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1978年8月,被党组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1978年11月,应征入伍,...[详细]
江焕章(1913~2000),增城派潭镇万能村人。年青时在乡耕田、酿酒,稍有资本后在本县经营江荣记烟丝店,收购当地特产烟叶加工成烟丝外卖,是较有名气的企业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常有中共游击队在他家出入,于是他多次捐资帮助游击队解决经济困难。有一次国民党军队搜索中共游击队员,...[详细]
江起鹏(1864~1953),字杰臣,花山镇洛场村人。幼家贫而好学,稍长即赴美谋生,在洗衣馆、牛肉店做工。后与一位有志学汉语的美国人结识,彼此建立中英语互教互学关系,因而精通英语,并有机会进入大学半工半读。光绪二十六年(1900)毕业于钵仓(PROTLAND,今译0兰,属俄勒冈州)理工学院。他是...[详细]
江侠庵(1875~1951),原名楚洋,花山镇龙口村人。父汝沾曾在广西桂平县蒙圩业洗染。侠庵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家贫,仅得二亩余地、半间泥屋。侠庵童年入村塾,及长,博览经史,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 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详细]
江迅 (1947~) 广东番禺人。1968年在安徽省上海黄山茶林场务农。1974年起先后任职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文汇报》、《文学报》。在上海从事文学和新闻工作20余年。1994年移居香港,任香港《亚洲周刊》资深特派员,共和(香港)出版有限公司董事总。香港作家联会会员。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详细]
简锡兴(1915~2000年)。1915年11月9日生于新塘村,年轻时曾就读黄埔军校。1938年前经常扛着-,以打猎为名到凌塘村梁池等同志处接受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后来,积极参加抗日救国队伍,并在徐幽明、梁池等人的带领下,参加抗日青年大同盟(简称抗盟),开展交通、通讯联络、送情报,掩护地下工作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