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财 [公元1969年-1998年]

  • 黄炳财(1969~1998),原籍东莞,后入籍增城新塘镇渔民村。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任卫山派出所民警。1998年11月21日凌晨5时许,卫山派出所民警徐景华、吴星杰等执勤在清查新与美旅店房间时,突然遭到4名案犯开枪射击。正在执行公安巡逻的黄炳财上前截查,又遭到案犯开枪射击而中弹,送医院抢救无...[详细]

黄伯耀 [公元1863年-1940年]

  • 黄伯耀(1863~1940年前后),清番禺县茭塘司崇文二十四乡大桥(今广州市芳村区)人。他少年时期在佛山读书,十三四岁时就帮助父亲所管理的纸店记账。成年后回家乡麦村学堂教书,郁郁不得志。1891年(一说1894年)与其弟黄世仲前往吉隆坡谋生。当时,尤列创设中和堂于英属南洋各埠,工界从之如归,伯耀...[详细]

黄道开 [公元1946年-1999年]

  • 黄道开(1946~1999),增城新塘镇东华村人。1968~1973年服兵役,196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任东华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心系群众,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几年间,在全村创办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共139家,村集体收入除分配村民外,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治安管理、教育、卫生等公...[详细]

黄飞 [公元1921年-1947年]

  • 黄飞(1921~1947),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一平、黄文升,新华镇黄歧山村人,革命烈士。 黄飞出身于商人家庭,祖父黄镜波在香港经营米业,父亲黄祥徵在港开设船务公司。从民国15年(1926)起,黄飞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第四十九小学及培英中学西关分校;后又转读于香港华侨中学和南华中学,毕业后,到...[详细]

黄国梁 [公元1898年-1978年]

  • 黄国梁(1898~1978),字日如,广州增城县人。其父黄俊明早年赴南洋谋生。他13岁时随母去南洋读书。后于民国6年(1917)返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二十期步兵科。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师任教官、排长等职。1923 年,因讨伐军阀建功,升为连长。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诸战役。1925 年秋又升任...[详细]

黄惠芳 [公元1919年-1945年]

  • 黄惠芳(1919~1945 年),女,从化街口镇城内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27 年(1938年)夏,她在从化读完初中后到广州读高中。民国28 年,参加抗日的群众组织—群策救亡会。同年秋,在温泉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 28 年(1939 年)11 月,黄惠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曲江参加省妇...[详细]

黄锦添

  • 黄锦添,1959年3月出生,广东从化人,高中学历,中共党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县--大队三中队队长、河西派出所所长、桃园镇党委副书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92年至1993年,在公安战线工作期间,带领-三中队干警艰苦奋战,共破获各类案件534宗。1993年7月...[详细]

黄金源 [公元1871年-1944年]

  • 黄金源(1871~1944),花县镜湖上社(今新华镇东镜村)人。少年家贫,念过3年私塾,10多岁就在村中干担“八音箱”等杂活,后到广州、香港谋生,做屠宰工。几年后,便自设肉档营业,逐步扩大为3个肉档。 金源跟香港著名拳师林世荣学得一手好武艺,为人慷慨豪侠,仗义疏财,因而受到本派洪门会友及肉行...[详细]

黄旧

  • 七八十年代,黄村医生黄旧,因擅长治疗肾炎而远近闻名。黄旧务农出身,据说其医术得自本村黄达森真传。从此,黄旧潜心钻研诊治肾炎良方。黄村盛产茄子,黄旧就地取材,以白茄瓜入药,配之以其他药材,制成专治肾炎药,疗效显著,治愈肾炎患者甚多,名噪一时。慕名登门求医的肾炎患者,纷至沓来:有邻近村乡的、也有外省...[详细]

黄妹 [公元1898年-1975年]

  • 黄妹(1898~1975),别名汉光,字影河,原籍广东省新会县,世居中山七路。14岁时就拜当时有名的周云生为师,初学洋庄绣品,后转学绣画。22岁时,不但绣工、画理全面,而且会染色、洗花,并独创八面旋转针法,以多种颜色的绣线掺合交错使用,色彩丰富,用来绣刻荔枝和孔雀的翎毛及鸡冠花最为神似,其法称为...[详细]

黄谦 [公元1880年-1928年]

  • 黄谦(1880~1928),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西滘村(今东漖镇葵蓬村凤溪),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7岁开始读书,13岁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其后除教过4年私塾和经营毛衣缝织店外,长期在家务农,深受地主豪绅的压迫剥削。 民国13年(1924)1月,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是年秋,国民党中央...[详细]

黄勤 [公元1921年-1987年]

  • 黄勤(1921.8-1987.3),曾用名榕芹,从化街口人,小学学历。1947年,在街口与人合股创建合益隆商号,经营副食品。1956年,带头接受工商业改造,合益隆转为公私合营。此后,历任私方副经理,公司副经理,县财贸农场副场长,县工商联主委,县政协副主席(不驻会)。1984年9月,主持兴办“从化...[详细]

黄任恒 [公元1876年-1953年]

  • 黄任恒(1876~1953),字秩南,祖籍广东南海,世居广州河南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早年就读于广州越华书院。毕生埋头读书,专心著述,未曾涉足社会任事,是一位资历颇深、默默耕耘的历史和乡邦文献学者。广州建国初期,朱光副市长曾 驰书聘请他任市人民政府参事,但他始终未到职。 任恒熟悉...[详细]

黄士龙 [清][?-1688年]

  • 黄士龙(?~1688)字非潜,岐山村人,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举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士龙与生员陆其荫等上 书广东抚院,建言花山地区宜开县设治以利教化而图久安。其所手拟之《建县条议》极言建县有十利,并对建县规模及有关人财物力等筹措方法逐一条陈,为抚院采纳。是年冬,官军进入...[详细]

黄世仲 [公元1872年-1912年]

  • 黄世仲(1872~1912),又名黄小配,黄耀恭之弟,别号“禺山世次郎”,又号“世界一个人”,笔名“黄帝嫡裔”。早年就读于佛山书院,后因家境渐贫,一度在广州谋生。后与其兄同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谋生。曾在保皇会的《天南新报》任记者、。随后参加了孙中山 尤列领导的“中和堂”,在政治上与保皇会决裂。...[详细]

黄廷彪 [清][公元1818年-1882年]

  • 黄廷彪(1818~1882),字豹伯,人称彪虎,原籍顺德,世居广州番禺溪峡乡(今属海珠区海幢街)。少年好弄 棒,臂力过人。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一次廷彪随父经商过南洋,遇海盗上船企图洗劫,他便与船员商定制贼办法,勇敢果断地将海盗全部擒获。 清道光二十年(1840),廷彪参加水兵训练,充当捕盗兵...[详细]

黄晓鸿

  • 黄晓鸿,1975年11月出生,广东从化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从化市经济调查队副队长、队长等职。在2002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中,任市基普办副主任,参与协调指挥全市的基普工作。他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出色完成主抓的数据处理工作。2003年1月,被第二次全国基本...[详细]

黄小配 [公元1871年-1912年]

  • 黄小配(1871~1912),又名世仲,别号“禺山世次郎”,又号“世界一个人”,笔名“黄帝嫡裔”,广州番禺人。出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父亲和祖父均是理学家。早年就读于佛山书院,后因家境清贫,一度在广州谋生,又曾到马来西亚,后到新加坡,在保皇会的《天南新报》当记者、。随后参加了孙中山 尤列领导的中和...[详细]

黄细英

  • 黄细英,女,1968年8月出生,广东从化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市统计局工贸基建股副股长、办公室副主任、综合科科长、副局长等职。在1996年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中,认真负责,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细致地做好各项统计、核查工作,按时按要...[详细]

黄耀恭 [公元1871年-1942年]

  • 黄耀恭(1871~1942),番禺县崇文社(乡)西塱村(今东漖镇西塱村大桥)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青年时曾在乡间麦村学堂任教。 清光绪十七年(1891),他与其弟黄世仲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谋生。光绪二十六至二十七年间,任星洲《大南报》,加入孙中山 尤列创设的“中和堂”(同盟会前身)。后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