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炳初(1889~1966),原名全临、全节,平江县三市镇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历任湖南银行清理处长、省河厘金征收总局局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法处处长、财政部湖南统税局局长、烟酒事务局局长等职。1939年平江惨案发生,他曾营救过新四军留守处主任黄耀南。解放前夕,...[详细]
唐国华(?~1878),字新臣,今平江县虹桥人。少年参加平江军。清同治初年,隶属老湘营刘松山部,曾参与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继而转战山东等地,攻击捻军。后调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光绪二年(1876)随刘锦棠大军出关,参与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天山南北各地。他作战以智勇著称,累功保陕甘遇缺提督...[详细]
汤汉志(1901~1979),女,今岳阳楼区人。因其父母均在塔前街福音堂供职,她从小接触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思想,立志要接受最好的医学教育,当普济众生的医生。 她天资聪颖。早年入教会办的贞信女小与初中学习。民国7年,考入教会办的南京金陵大学。1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今协和医科大学),成为当时...[详细]
唐明(1912~1996),原名唐道德,平江县安定镇人。1929年加入少先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五军一师三营三连班长、代理排长,江西军区电台报务员,中央新闻台收报员,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详细]
唐天德(1909~1990),又名令欧,后改名文,平江县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军副旅长。抗日战争初期,任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少将高参。民国33年任伪长沙自治筹备处处长。次年任伪长沙市市长。日军投降后,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后“保外就医”,1949年去香港。 同年(公元1909年)...[详细]
谭旷(1900~1931),原名振鹏,字辉梅,号昌逸,原籍益阳,后迁居华容县北景港。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化装离开广州回到华容。192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南县、华容县党团组织遭到破坏,他机智逃脱。1929年,与鄂西特委接上关系并留特委工...[详细]
谭秋吟(1909~1931),华容县洪山头镇人。1926年夏,华容县第一个区农民协会在明碧山成立,被选为区农协联络员。同年秋,考入广州黄埔军校。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军校大肆“清党”,他毅然离校返乡。9月,参加华容年关-和夺枪斗争。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初,明碧山游击大队长...[详细]
陶澄轩(1836~1890),名鼎乾,号定升,清巴陵县城东门人。清咸丰六年(1856)投效曾国藩湘军,为统将王鑫所识拔。后隶属广东提督刘松山部,刘倚之如左右手,每战偕同。他统率老湘营第一旗,转战赣、皖、豫、鲁、冀、陕、甘,克复诸多州县,被刘松山保荐为花翎游击、州提督,赏正一品顶戴,赏冠勇巴图鲁和...[详细]
陶桓馥(1901~1997),女,岳阳楼区人。1917年入长沙早稻田女子师范就读,受《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影响,思想日益进步。是年,由其父母包办嫁与表兄,参加革命后即与其离异。1919年,回岳阳入县立小学任教。1926年8月,北伐军攻占岳阳后,与表妹彭援华共同发起召开岳阳县妇女大会。10...[详细]
陶绥之(1844~1869),号昭福,字履谦,岳州城东门人。爱习拳术,悍刚勇。清同治三年(1864)投陶澄轩老湘营,随军攻入江宁,获六品顶戴。四年,在河南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为曾国藩赏识,以把总提拔补用。六年,又以镇压河南边境捻回军记功,以千总补用。七年,在直隶吴桥防御战0奇制胜,任领哨官。后为...[详细]
陶锡三(1847~1881),名鼎金,字莹生,清巴陵县城东人。同治四年(1865)入清军老湘营,任堂兄陶澄轩中锋前哨。后在江苏、山东镇压捻军,攻夺绥德州城。七年,左宗棠命其以总兵名义筹办军粮。他年少魁悟,应对如流,至蒙古,蒙古王公大悦,即发粮源源供应。八年夺甘肃灵州诸城,清廷赏其功以都司、游击补...[详细]
田佑民(1915~1979),平江县思村乡人。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在平江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司务长,军需、供给主任、后勤处处长,团参谋长,南京空军交际处副处长,空军场站参谋长、副站长。1959年转业,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天文台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详细]
童杰(1870~1911),字健吾,今岳阳县五垸乡人。清末加入同盟会,与李锜、彭承念、彭一湖、周四维等同盟会员秘密串连,图谋起义。 他带头提倡剪辫,婚后要妻放足,以作示范;卖掉水田3石、房子1栋,支援革命活动。清政府大肆追捕、-革命者,孙中山曾避敌童家,并与他结成盟兄弟。孙中山被迫东渡日...[详细]
王俨(生卒年不详),字民望,明华容县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初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有能名,后改为工部都水统,治吕梁洪,凿石开渠,以便舟楫,并将沿河数百家迁聚为一市镇,便利行人和贸易。后改刑部广东司,历河南司郎中,“折狱允会”。因尚书王恕奏荐,升四川成都知府,“入计治行,为天下第一。”后改河南...[详细]
王堉(1890~1952),字育三,今临湘市桃林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湖南陆军小学,民国1年被选送南京入伍,半年后转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3年毕业。不久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5年,回湘任赵恒惕师见习排长、骑兵排长。次年,因战功升任连长。9年升任营长,12年升任团长。15年初,在...[详细]
汪保林(1874~1938),字维周,派号忠桢,临湘县聂市镇人。民国27年11月,日军入侵接近聂市王见畈(现称洋姜畈、扬见畈),64岁的汪保林发觉后,随即高喊:“日本鬼子快来了,大家快躲!”喊了一遍又一遍,10多户人家的男女老少都已外逃,而日军已进他家堂屋,他躲避不及。日军以刺刀挟持,强迫为其“...[详细]
王翦波(1900~1958),字宇检,学名守身,今临湘市忠防镇人。民国6年弃学从事 运动。7年,谒见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国民党。9年,参加金华衮领导的临湘 军,任营长。14年投奔湘西建国川军熊锦帆部任教导团长兼援鄂军第一路指挥官。15年参加北伐。18年赴上海参加湖南旅沪清党委员会任委员,不久调南京...[详细]
王存度(1850~1944),字仲达,今汨罗市人。15岁考入湖北陆军工程队测绘科。18岁考入日本东京成城中学,2年后考入东京岩仓铁道专门学校建筑科,后在帝国铁道学院实习2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黄花岗、武昌起义,民国1年任湖南船政局局长、株萍铁路局会办、粤汉铁路工程师等...[详细]
王大权(1901~1960),名建中,平江县冬塔乡人。8岁开始读书,24岁时由平江县立师范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民国18年6月毕业后入国民党部队服役,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中校督导员,直至任第五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第一八七师少将副师长,24年9月被派到平江办理国民义务劳动,任平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