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伊平(1892~1977),字钟灵,号森北。岳阳县康王乡人。民国6年于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毕业后,历任岳郡联中、县立中学、县立高小教员,湖滨大学教授,兼任岳阳县教育会会长。15年任国民党岳阳县党部常委,后调任湖南公路汽车路局常驻委员、省公路局科员、购地委员,先后工作12年,“马日事变”发生当...[详细]
任震(1881、~1954),号祐震,字祗存,岳阳县筻口镇人。清末四川武备学堂毕业,任四川营务处帮办、东三省总督署参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华兴会,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堂,加入同盟会。三十二年,萍、浏、醴起义爆发,任回国响应,在岳州被捕。一年后获释,去武汉办报,宣传革命。曾数次回岳...[详细]
任振吾(1864~1931),今汨罗市古培镇人。幼年习武,为邑武庠生。弱冠从军,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云南新军中任统带。时滇西兴起种植罂粟,民多吸食鸦片,他受命赴滇西禁烟清毒,铲除毒害。在滇、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克服重重困难,禁毒十年,成效较大。后返回昆明,训练新军。宣统元年(1909),...[详细]
阮觉施(1897~1963),岳阳县人。中国橡胶工业的创始人之一。早年公费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毕业。曾在日本橡胶厂任工程师,并成为日本橡胶学会会员。数年后回国,在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及福建学院附中等校任教。 民国19年,在上海创办中国工商橡胶厂,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生产各种...[详细]
阮湘(1889~1947),字淑清,岳阳县筻口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巴陵公学(旋改岳阳县立中学),宣统二年(1910)考取上海中国公学。民国初年,2次东渡日本,学习政治经济。 “五·四”运动爆发后,回国参加运动,为《五·四宣言》六个起草人之一。民国11年任商务印书馆,参与编写...[详细]
阮有秋(1902~1980),曾用名阮贯之、袁贯之、阮昌稼,笔名任重、毅仁、黎明等,今岳阳县筻口镇人。自幼聪颖好学,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和经济学,1935年获经济博士学位。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董必武、李克农的领导下,利用合法身份,长期在白区做隐...[详细]
邵一之(1904~1939),又名镇堃,湘阴县六塘乡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1929年毕业,分配到国民党刘建绪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1936年被遴送至南京学校深造,1937年5月,调任装甲兵团战车防三炮营中校营长。8月,参加淞沪抗战,后任战车防御炮团上校团长。1939年11月,日...[详细]
沈榜(1540~1597),字二山,今湘临市羊楼司人。学笃行慎,为士林所推崇。明隆庆元年(1567)中举,历任内乡、东明、上元3县知县。任东明知县时,与该县名儒穆文熙一起,选刻《文浦铉珠》刊世。任顺天府宛平知县时,留心宛平时事,搜集地方掌故,加上署中档册文献,编著《宛署杂记》20卷,为研究明代...[详细]
沈峨僧(1902~1951),别名型钅戍,字景梅,今临湘市沅潭镇人。民国14年毕业于湖北武昌甲种商业学校,任湖南省湘中汽车路局潭宝路购地委员兼文书,19年调回临湘办理烟酒税;半年后,任沅潭区区长;25年任沅潭产销税卡主任。 民国27年,日军进犯湖南,临湘沦陷。沈峨僧为抢占地盘、在聂市组织游...[详细]
沈凤楼(1933~1958),今临湘市羊楼司镇人。1949年,考入湖北沔阳襄南公学,次年5月,被分配到石首县八家乡搞土改,任工作组长。195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调绣林区委会,先后任组织干事、区委副书记,1953年底,任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次年秋任石首县委书记。他坚持参加劳动,双手布满...[详细]
沈三权(1908~1941),今云溪区桃李桥人。家境贫寒,父母早丧,靠打短工维生。他身怀两种绝技:一是善跑,跑时能追上狗;二是能使双枪,弹无虚发。 “七·七事变”后,他投军在临湘县县长王翦波的帐下,任游击队大队长。凭着机智勇敢,率部共缴获日军600多支枪,杀死日军100余人,活捉日军41人。...[详细]
沈万选(1897~1951),别号平波,派号德吾,化名叶久青、张子文,今临湘市文白乡人。青年时期,先后充任临湘县聂市、源潭、坦渡3区联合团防局局长、粤汉铁路监护团副官、临湘县第六区区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县自卫团中队长、县挺进大队长、 队长、县自卫团副司令等职,经常指使爪牙劫财害命。...[详细]
沈植(生卒年不详),字二思,今临湘市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举,授温江知县,后迁福建漳州同知。任内辅政有方,使沿海息警,闾里安宁。晋升为奉政大夫。后转广东按察司佥事。作为朝廷钦差,整饬南韶二府所属州县及清远、连州、南雄、韶州各卫所兵备。廉政秉公,正己率下,使全境肃然,安居乐业,盗贼屏...[详细]
瞿寿褆 (1883~1942),又名湘衡,今汨罗市高家坊镇人。青年时-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并潜心研究撰写《大战学理》,成为远东第一部现代军事著作,先后译成日、法、英文本,在国际上颇有影响。民国4年,出任陕西第四混成旅参谋长。是年冬袁世凯称帝,瞿寿褆以陕西代...[详细]
舒适存(1898~1989),平江县瓮江镇人。民国6年入伍当兵,南北混战,无役不从。21年任南昌行营少将参议。27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师参谋长,参加台儿庄会战,力主改变统帅部集中兵力于临城的命令,改为沿运河布防,得以确保徐州和台儿庄大捷。28年任国军荣誉第一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进攻昆仑关之敌,夜袭...[详细]
宋至平(1916~1949),原名学芬,字若春,在地下工作时期曾化名岳平、岳军、岳慕先、张至诚、张志真、宋春山、宋若愚等,今汨罗市白水乡人。1931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积极参加反日群众运动和“一二·九”-。“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戍,入军政部军械人员训练所学习,结业后分配到贵阳第七军械处工作...[详细]
孙穑民(1865~1947),字宗祥,华容县胜峰乡人。一生行医,名闻数县。他出诊收费贫富有别,给官绅富商治病,要坐轿、骑马,收红包;给穷苦人家看病,一律步行,只收微酬,有时还免费施医、施药。他在行医中很注重中医药学理论的钻研、临床经验的总结。一生收集、整理、撰写约100余万字的医案和医学论著,流...[详细]
孙子俦(1901~1932),原名秉权,字崇祥,岳阳县三荷乡人。1926年下半年,任岳阳县第十七区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只身来到武汉,奉命赴监利,组建两湖非常委员会,任执行委员。组织秋收-和年关-后,历任中共监利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洪湖月刊》主编、鄂...[详细]
苏文标(1902~1977),字伟俊,别号炫奇,平江县三墩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任国民党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政治训练处处长、政治部主任。民国26年,晋升第七十三军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35年,任第四军政治部少将主任。1950年从平江经香港去日本定居。三墩乡 平江县辖乡。1956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