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实嗣(1908~1989)女,宁乡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从小受父亲何叔衡思想熏陶,1925年在长沙读书,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马日事变”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沩山起义”。1928年初,到上海在毛泽民领导下从事地下印刷工作,与丈夫杜延庆装扮成商人,与敌人周旋10...[详细]
何雨农(1878~1954) 名劲,字雨农,长沙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自号六不先生,晚年自称“三新翁”,系基督教徒。饱读经史,但不参加科举考试。光绪末年,与徐特立等创办梨江高小,宣统元年(1909)又与黎雪渠等创办县立第二高小。辛亥革命后,任湖南学务司模范演说团团长,并自办《演说报》。...[详细]
何章杰 (1896~1930) 何章杰,又名时迭,字萼初,长沙县丁字湾勒马山(今属望城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小学毕业后,考人武汉湖南旅鄂中学,继人汉口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学习,毕业后任教于长沙县北山、丁字湾等学校。“五四”运动爆发,他受爱国思潮影响,毅然投笔从戎,八湘军讲武堂...[详细]
何振吾 (1900~1934) 何振吾,浏阳县城郊乐善桥熊家湾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少时读私垫3年,因家贫辍学务农,农闲时常挑货郎担走乡串村以维持生计。 他个性倔强,为人正直。时乐善桥设有为荒年赈灾的积谷仓,被豪绅卢兴岳把持。1925年春荒严重,卢又肆意抬高粮价盘剥穷人。...[详细]
贺执圭 (1899~1989) 贺执圭,又名毓湘,别号志军,宁乡县回龙铺竹山湾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1915年秋,他与刘卫黄(少奇)、任克峻三人赴长沙求学,初入宁乡县驻省中学。1918年独自考入北京宪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湘军第一师第一团见习,由少尉排长迭升至师直属宪兵大队长。...[详细]
洪赓舾(1898~1928)名涛,宁乡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幼与刘少奇同人私塾就读,相互砥砺,情同手足。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21年回国,Jh任会同县县长、洪江厘金处处长厦长沙禁烟局局长等职,与湘军显要人物关系密切。1925年12月担任全国总工会副委员&的刘少奇,回长养...[详细]
瞿鸿机 (1850~1918) 瞿鸿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长沙县影珠山西冲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同治九年(1870)中举,次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大考翰詹,他列一等第二名,擢侍读学士,先后任福建、广西乡试主考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详细]
洪兰生 (1875~1948) 洪兰生,又名本楠,宁乡县西冲山鹿角窑村人,光绪元年(1875)生。二十六年,他在武昌参与林圭、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事败流寓汉口,与革命党人黄钺、成邦杰、黄易等人在上海组织“寰球中国学生招待所”、“广艺书局”;在武汉开设“益中书局”、“武库书局”、“大家来客栈...[详细]
洪荣圻(?~1912)字春岩,宁乡人,清术廪生。留学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宣统三年( 1911)回国,任宁乡驻省中学堂监督,鼓吹革命,参与长沙起义。光复后任湖南都督府司法司司长,致力于宣传法律常识。思想激进,见都督焦达峰、陈作新被杀,湘事日非,忧愤深再,有“济世不能,求死不得”之语。翌年夏卒。 ...[详细]
洪行(1902~1944) 字明达,宁乡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先后在湖南讲武堂、国民党陆军大学毕业。历任预备二师第四团团长、副师长、第六军新编=三十九师师长。1938年调滇西抗击日军。1944年10月在云南保山县战斗中牺牲,被追认为陆军中将。...[详细]
侯秋林(1922~1963)原籍湘潭,1922年出生。18岁到长沙湘宝玻璃厂当工人,后升至技师。1952年凋长沙玻璃厂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车间主任、厂工会主席、副厂长、厂党总支委员等职。1957年,他被派赴上海学爿先进的“半煤气”熔炉的建炉技术。回来后他克服困难按照“半煤气”熔...[详细]
黄锳 (1861~1930) 黄锳,字桐陔(也作同皆),长沙县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祖父黄冕官至云南迤东兵备道,父济曾任重庆知府。黄锳幼年随家宦游滇川,屡试不第,光绪末年捐资为两淮吕泗场邮课大使。在任七年,因母丧辞官归里。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其家乡(长沙清泰都)与胞妹...[详细]
黄曜(?~1945)长沙人,黄兴堂侄。早年就读于上海哈同大学,后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留校任政治教导员。1930年任国民政府赣粤闽边区江西兵部卜校科妊。1937年在重庆以“通共”嫌疑被关押,经黄兴夫人保释出外。次年任军委会后勤部副官处少将处长。1945年在昆明任中美合作所西南补给区司令部副官处少...[详细]
黄本龄(生卒年不详) 宁乡人,清道光五年(1825)举人。历知临桂、灵川等县。晋同知,升桂林知府。自律甚严,尝著《自镜录》以自励。署临川时,剔除陋规,减免重赋,百姓称颂。太平军起义后,受委办理粮台。不久病卒,赠道衔。 ...[详细]
黄丙焜 (1838~1919) 黄丙煜,字少霖,号云轩,长沙县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20岁举秀才,此后屡试不第,于是投笔西上甘肃,往依叔祖黄冕。 时左宗棠用兵新疆,驻节肃州,黄炳煜以黄冕的关系投谒左宗棠,被留居幕中。新疆平定后,他受委办理喀、库善后事宜,因劳绩显著,保叙知...[详细]
黄昌年(1856~1940)原名经学,字耔舆,号履初,晚号蜕庵,善化(今长沙)人,清咸丰六年(1856)生。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京畿、河南、陕西、山西道御史,天津、河间知府。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船山学社社长。任御史时,极力反对借外债修筑粤汉铁路,将路权让给外国人。他赞同...[详细]
黄敦厚(1879~1932) 长沙县观佳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家贫,靠挑脚做工为生。1926年农民运动兴起,长子步阶、二子旭阶、四子可阶均先后加入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与妻吴氏及儿子一家7口,都参加了赤卫队。步阶任指导员,可阶任中队长。1930年红军攻人长沙,他一家又参加打土豪、分...[详细]
黄冠群(1907~1931)化名黄英,宁乡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翌年人武昌国民革命军叶挺部学习,1927年春毕业回乡,在本县汤泉区组织农民自卫军。“马日事变”后遭通缉,避走南昌,进行地下活动。1931年在湘乡被捕。7月8日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刑前向狱吏索取...[详细]
黄国厚 (1883~1967) 黄国厚,字振堑,女,长沙县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系湘阴郭嵩焘之外孙女,幼受维新思想影响,主张男女平等。 光绪三十一年,湖南选派第一批女学生赴日留学,国厚与妹国巽随堂姊黄萱祜同时出国,在日本东京青山实践女校师范科学习美术,与秋瑾意气相投。是年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