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章,1951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纸店村。 孟凡章在上小学时就爱听英雄事故,崇敬那些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雷锋、张思德等英雄们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染着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 在中学时,孟凡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群众做好事。他不辞辛苦地连续3年帮助本村五保户孙大爷挑水、加...[详细]
王锦伟,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幼时父亲去世,母亲王氏以其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庭,抚育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王锦伟排行居二。他从小就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1970年秋季,王锦伟上小学。从入学那天起,他就刻苦学习,老师教过的课程,他都认真...[详细]
王学武,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少将,任中共河南省西华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河南人民自卫军大队政治教导员,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总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淮上地委副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淮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淮宝独立团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政治部主任...[详细]
王玉兰,1959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城郊乡杨庄行政村张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出生不久,就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中姊妹众多,父母年迈,家境贫困,政府和集体不断地给予她家种种照顾和帮助。王玉兰幼小的心灵由衷地萌生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1976年,王玉兰刚满17岁就参加了基干民兵。劳动之...[详细]
许定国(?—1646年),河南太康人 ,隶属汉军镶白旗,明末清初将领。早年在登州曾从军于袁可立幕下。 许定国初仕明朝,明崇祯年间(1627年―1644年),官至山西总兵官。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朝廷督促许定国率军前往救援,许定国的军队屯驻在沁水,一夜之间军队溃败,朝廷将其逮捕判处死刑。但不久却...[详细]
杨保民,1953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商水县城关镇奎楼街一个城镇居民家庭。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副班长,两次受到营部嘉奖。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退伍后被安置在商水县电业局工作。 在电业局的十多年里,杨保民义务为他人修理的电度...[详细]
张淑珍 河南太康县人,生于1937年,时逢战乱,一岁丧父,靠母亲手工为生,在黄泛区颠沛流离,早年尝遍人间酸甜苦辣。 1957年,她从开封女子高中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1年毕业分配来商南县,在林业站分管苗圃。在全县幼林清查中,她在水沟太白村邵家坟园意外发现9株茶树。从此萌生种茶之心。 ...[详细]
胡闰儿(?-1338) 元代河南农民起义军首领。河南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他善使棒,故又名棒胡。有徒众百余人。1337年(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2月,以烧香为名聚众起义于信阳(今河南省信阳市),人称李老君太子,置弥勒佛、小旗、紫金印、量天尺等,攻破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位柘城...[详细]
景廷宾(?-1902) 清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尚卿。直隶广宗县(河北钜鹿)人。曾考中武举。1901年,参加反对官府勾结洋人欺压盘剥农民的斗争,被推成首领。次年与赵三多率领的义和团余部会合起义,树起“扫清灭洋”大旗,自任龙团大元帅,刘永清为副帅,赵三多为主将,痛歼鲍超的武卫左军左营。挺进威县,...[详细]
刘通(?-1466) 明代荆襄流民起义领袖。人称刘千斤。河南西华人。正统年间,-到房县(今属湖北)谋生。曾与和尚尹天风筹划起义。成化元年(1465年),和石龙等率领流民四万多人,在房县大石厂起义。他被拥为汉王,建元德胜。以石龙为谋主;另一起义首领刘长子为国老;苗龙、苗虎为先锋。起义军连克襄阳...[详细]
李新贵,男,汉族,1959年2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中共党员,现为新疆红山涂料有限公司工人。1982年8月荣获乌鲁木齐市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1982年4月的一天晚上,李新贵下了中班,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赶。当他走到和平桥附近时,...[详细]
穆少卿(1906~1967),回族,九三学社社员,河南周口人。自幼随父学医,20出头于乡里挂牌应诊。民国37年(1938年)定居西安通济中坊,一面行医,一面致力中医教育。先与焦易堂合办济生医药研究社,出任社长。民国30年(1941年)自办国粹中医院及国粹中医学校,主编国粹医药报,开创了西安地区中...[详细]
王燕娜,女,汉族,1982年6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共青团员,现为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2008年荣获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2008年9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2009年9月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详细]
万金刚,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1995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生前系武警新疆总队乌鲁木齐支队四大队十二中队中队长。 2009年7月5日18时20分,连续两周没回家的万金刚正在陪妻子和女儿购物,突然接到中队的报警电话:“国际大巴扎一带大量人员聚集,有闹事迹象,上级要求中...[详细]
徐乃祯(1892-1949) 河南省商水县胡吉村人,1892年生。淮海战役期间,是河南省担架队队员,因长途跋涉,双脚冻伤肌体严重损坏,伤势恶化,久治无效,不幸于1949年春与世长辞,时年57岁。 徐乃祯自幼随父母参加劳动,16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当长工,受到地主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他饱受旧社会...[详细]
严图阁(1903~1936),河南省沈丘县人。1929年蒋冯大战时任营长,1931年12月随部在宁都起义,组成红五军团,升任红十五军师长。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直接指挥红十六军和地方武装作战,转战湘东鄂西,取得显著战绩。1933年初任红十八军军长,率部战斗在赣北。...[详细]
袁璋,男,东汉陈郡阳夏人,袁良次子,袁滂之父,袁安叔父。 如果说在东汉政坛上汝南袁氏大放异彩,上演由盛极而衰悲喜剧的是袁良的大儿子袁昌的后裔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则由袁良的小儿子袁璋一系的子孙陈郡袁氏再创袁氏家族辉煌。袁璋一系子孙自曹魏至唐,显达五百余年。 袁璋从阳夏迁居扶乐(治所在...[详细]
袁滂,汉族,字公熙,陈郡人,曾任大司农,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 父袁璋,子袁涣,陈郡袁氏的始祖,陈郡袁氏自袁滂任司徒开始,直到唐代,子孙连续13代都有人担任重要职务,活跃在政坛将近600年。袁滂虽然官至三公,却始终清心寡欲,不说别人的坏话。东汉末年,党派动荡,只有袁滂中立于朝廷,不被牵连。...[详细]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司徒袁滂之子。 袁涣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汉末战乱时,袁涣流寓江淮一带,初为袁术所用,后投吕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