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树,1911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原光山县)陡山河乡刘湾村一农民家庭。 1939年秋的一天,太阳高悬,刘文树正和同伴在山上砍柴。忽然,一个中年大嫂匆匆忙忙跑上山,对他说:“文树,快回家,你家出大事了。”大嫂说完就神色慌张地跑下山了。刘文树心急火燎赶回家,发现自己心爱的母亲躺在血泊之中。...[详细]
刘志敏(1903~1935年),河南省罗山县人,女。民国11年(1922年),考入省立开封北仓女子中学,在校期间,刘志敏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的影响下,参加女中学生举行的-、-,声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罪行,声援北伐战争等活动,并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详细]
成都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鲁加汉同志是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军宣传员、通信员,敌工科长、总务处长,兵团办事处主任、政委,军分区-部长、政委,成都军区干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长,四川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详细]
卢如金(653~713年),名铁,其祖籍范阳,后徙光州固始。唐总章二年(669年),以府兵校尉从陈政戍闽,为岭南行军先锋。 陈政病殁后,卢如金鼎力辅助陈元光,靖抚漳江以北“蛮獠啸乱”,向漳江以南挺进,始建屯营于修竹里,与元光、天正开拓山林,剿击与教化并举,终于征服了“啸乱”之众,置州于漳水之...[详细]
秦贤安,1912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乡应山棚村(今属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里属于大别山区,山大、沟深、路险,穷乡僻壤,劳作十分艰辛。 秦贤安在幼年时,父亲终年给地主当长工,饥累而死。母亲带着哥哥、姐姐和他四处流浪,沿街乞讨,挣扎在死亡线上。不久母亲也含恨死去。哥哥为了报仇,投奔了红...[详细]
沈世纪(生卒年不详),又名彪,河南光州固始县人。身材魁梧,能文善武。初为河南某县案牍吏,后投身军旅,为陈政部下。陈政受封玉钤卫左郎将时,世纪也获嘉奖。 唐总章二年(669年),世纪随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入闽,率部进驻绥安,骁勇善战,一举攻陷36个畲寨。高宗闻世纪骁勇,颁诏赐名沈勇。 仪凤二年...[详细]
谭友夫原名谭幼福,1917年生于河南省新县卡房乡古店村谭家洼。7岁就放牛、捡柴,替兄长干一些家务活。1929年,红11军31师在柴山保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革命(弟兄6人参加红军,其中4人在战斗中牺牲)。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由团转入...[详细]
谭知耕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 谭知耕同志是河南省光山县柴山堡谭家湾(今属新县千斤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勤务员、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参谋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详细]
王才贵 (1907.6-1978.5) 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三八六旅七七...[详细]
王潮(846~897年),字信臣,唐会昌六年(846年)生。祖籍琅琊郡(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五代祖王晔曾任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固始县令,遂定居固始。父亲王恁务农为业,颇有资财。王潮35岁时任固始县佐史,和弟弟王审邽、王审知均才勇兼备,号称“三龙”。 唐朝末年,兵祸不息,民不聊生...[详细]
王大华,1916年生,河南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五...[详细]
王审邽(858~904年),字次都,王潮二弟,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六月生于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固始县。少年时喜爱读书,特别是《四书》、《春秋》。 光启元年(885年),王审邽随王潮入闽。光启二年,王潮攻据泉州,王审邽协助治理政事。景福元年(892年),王潮入福州,王审邽代理泉州刺...[详细]
王世仁 (1907年—1983年),1907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新集镇扒棚村山石门一户贫农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霍山县委宣传部部长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八团副营...[详细]
王息坤 (1955-1979) (1955—1979)河南光山县人,男,53470部队6连排长,1976年3月入伍,1979年9月入党,高中文化,在一次反阻击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主动出击,五人对敌七十多人,歼敌六十三人,他一人歼十一人,最后在搜索残敌中壮烈牺牲,终年24岁。中央军委授予...[详细]
王延政 原籍光州固始县,五代闽王审知第十三子,人称十三郎。生卒年不详。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其兄王延钧继审知称闽王,审知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谋夺王位,率领水军袭击福州,兵败被杀。延钧便派延政到建州抚慰军民,出任建州刺史。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审知幼子王延曦继承延钧王位,骄淫暴虐,...[详细]
王志仁,又名王成名,号静斋,1904年出生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王湾村一封建地主家庭。七岁进入本村私塾读书。当他十七八岁时,开始阅读一些革命故事和诗文,这对他的思想启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决心要走出乡村,到大城市里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 1923年,王志仁怀着要到外面闯一闯的念头,来到武汉。...[详细]
吴迪,原名吴世禄,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现属河南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幼年,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一亩山林,全靠父亲吴先正租赁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窘迫的生活使吴世禄全家只得寄人篱下,靠借住别人的房子勉强度日。 1922年,湖北闹灾荒,由于实在无法生活,吴世禄全...[详细]
兰州军区原顾问。 吴华夺同志是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分队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部指导员、参谋、营长、副团长、...[详细]
吴昆,又名吴先炎,1913年底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原属湖北省黄安县)郑边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给大地主吴惠存打长工,他给地主家放牛。长年累月,受尽地主的盘剥。 1927年,吴昆参加农民赤卫队,1929年,担任农民赤卫队第三大队第一中队的中队长。同年7月1日凌晨,吴昆参加“农民赤卫队”配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