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英妈(1900—1946)女,温县前杨垒村人,穷苦农民。反奸反霸斗争中,积极投身运动。194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会主席。1946年秋,国民党还乡团侵温,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秋英妈怀孕未能上山,遭还乡团逮捕。审讯中地主、恶霸分子对她马鞭抽、烟锅敲、火柱烙,用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敌人...[详细]
屈存兴(1925~)。苏家作乡寨卜昌村人。1945年参加民兵,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村武委会主任兼联防队长。1948年入伍,历任区武委会委员、副主任、主任,区委组织委员、副书记、书记,县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县长等职。1956年调省文化干校学习,结业后调省委办公室任组长,省经委...[详细]
任辰生(1885—1968)温县南张羌村人,自幼家贫。任对打井有丰富经验,1951年率全家自建砖井一眼,粮获丰收,全村人相率向他学习,掀起了打井抗旱热潮。1952年,他领班在本乡建井119眼,帮外乡建井94眼,当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先后出席了县、地、省和华北区劳模会。1953年,他总结了“深耕八寸...[详细]
任大娘(1900——1983年),紫陵乡紫陵村人,是革命烈士任建樟的母亲。大娘痛恨旧社会,向往新生活。早在30年代,她就支持长子建樟参加革命。1932年秋,建樟因参与并领导“沁济-”被捕入狱,大娘毫不畏惧,多次赴开封看望儿子,转达党对建樟的问候,并以慈母的爱鼓励儿子同敌人顽强斗争。建樟被杀害后,...[详细]
任建樟(1912 -1933年),字香桥,紫陵乡东紫陵村人。建樟家境贫寒,读小学时屡次辍学。小学毕业后,先当学徒,后到紫陵小学任教。1931年考入沁阳行知学校(后来改为沁阳师范学校),先后与同乡的教务主任李冠慈(建通)和国文教师郭文祥(大佛)结为好友,共同投入抗日行列,组织进步师生成立“沁师抗日...[详细]
任雷远,原名任振尧。河南沁阳东紫陵镇后街人,1917年11月15日出生。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受革命教师资助读小学四年。18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在村小学做教员四年。“七七事变”后,任紫陵(学校)抗日救亡宣传队队长。1937年7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详细]
任升荣(1909一1945)字东华,乳名大果,因其所在结拜的“七大弟兄”中排行第五,又称“任老五”,温县南张羌村人。住在青少年时代多交徒闲汉,常在社会上闯荡,骚扰乡里,曾遭当局缉捕,先后逃往武汉、西安。1930年“西安事变”,任升荣颇受影响,遂返乡,扯旗拉杆,鼓动抗日救国,并建立了一支二三十人的...[详细]
任小风(1914——1968年).又名任有志,紫陵乡东紫陵村人。小风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民国18年(1929年)毕业于私立新民小学校,20年(1931年)考入省立沁阳十三中学,后因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回乡后,他追求进步,靠近党组织。24年(1935年)他和地下党员...[详细]
任秀兰(1924~1971年),女,武陟县木栾店人。1938年7月参加革命,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她出生在木栾店花店街贫苦家庭。上学期间刻苦努力、成绩优秀。1938年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爱国浪潮影响下,15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太行南区游击队,后被送到华北干部训练班学政治、学军事,学习期满分配到晋...[详细]
任应(1918——1985年),原名家让,曾用名任英、任瑛,紫陵乡东紫陵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 1945年9月,在解放焦作的战斗中,时任营长的任应,主动协同兄弟部队围歼伪华北兴亚巡抚军顽固据守的核心工事,他只身闯入敌人碉堡,迫使敌人缴械投降,并亲手抓...[详细]
桑临春(1928~),清化镇六街人。1945年参加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干队员、通讯员。1946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学习,结业后任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志愿军司令部营级参谋,15军炮兵司令部作战训练科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空降兵44师司令部副师级副参谋长、师党委委员。曾立...[详细]
尚德来(1921、9~),原籍-县。1953年落户于郊区待王乡王庄村。他自幼家贫,14岁开始给地主放牛。1936年3月参加红一方面军。1939年9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赴延安"抗大"学习。1945年3月在孟县战斗中负伤。历任警卫员、武卫队员、排长、连长等职,曾任修武三区部长。1953...[详细]
尚思光,西向镇义庄村人,1937年8月入伍,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新军排长、通讯队长、参谋、副团长,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股长、教导大队副大队长、第二支队长,太岳军区新九团团长、军大分校教育长、晋冀鲁豫十八分区参谋长,华北一兵团四十三旅参谋长、十八兵团一八四师参谋长、一八五师副师长,西...[详细]
闪光,原名闪明德,1933年出生于焦作一个回族家庭。他从小酷爱曲艺,1950年8月拜师于著名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远钧,赐艺名闪光。1958年任市歌舞团相声演员、曲艺编导组长。1962年任市曲艺队队长,l963年5月到市文化馆工作。30多年来,他创造性地运用方言土语,自编自演,触景生情,出口成章,...[详细]
闪文章(1903~1953),许良乡大辛庄村人,回族。青年时代不务正业,好-。民国13年,他与丹国贤开始贩卖-。后经别人介绍,结识英商,在英商协助下,开始生产-,商店号为“中和记”,商标为”九鼎牌”,-大部分运往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销售。民国22年,闪、丹两家发生矛盾,丹国贤分现洋四万多元...[详细]
闪湘玲1952年5月生,女,回族,河南省博爱县人,初中学历,助理经济师,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月~1973年6月,在市纺织厂工作;1973年6月~1986年10月,在市百货大楼任营业员、组长;1986年10月起,任市百货大楼服装商场经理兼党支部书记。1994年起,任市政协九...[详细]
邵克忠(1925~),清化镇五街人。中共党员。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历任巾国地质学会理事、河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教授。其合著的《铜矿花岗闪长斑岩》是我国“斑岩铜矿”研究领域中对“侵入体”研究最早发表的论著之一。他提出的“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分带理论”比美国劳厄尔等提出此理论还早10多年...[详细]
申方明,1922年生,武陟县宁郭乡宁郭村人。198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杂技团学馆艺术顾问、兼艺术指导。著名杂技演员。申方明从6岁起,在上海大世界学杂技期间,曾随杂技团到广州、香港等地演出,尔后到澳大利亚演出数年。1952年返回祖国后,参加上海杂技团,多次为中央召开的会议和外宾演出,受到周恩来...[详细]
窦声九(1903~),原名窦鹤鸣,许良乡陈范村人,沁中毕业。自幼热爱书画,30多岁书画已成名,多次在县内展出。1980年,被县命名为“农民书画家”。1983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刊登其照片和事迹后,日本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日本中日美术交流协会会长横江敏夫曾向其索求作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