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振炎(1863-1936),字肖彦,号晓岩、孟县城关乡西何庄人。父粱俊,清同治四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京畿道署吏科给事中,广西梧州.四川潼州知府。晓岩生于同治二年(1863)七月十五日,幼敏而好学。光绪五年十七岁成秀才,能诗善文.然而两次乡试均未考中举人,从此,不再赴试。晓岩笃信许衡.吕坤的治...[详细]
连文秀,女,生于1930年,修武县人。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新乡地委干部学校学习。1949年至1950年在博爱县委帮助工作,1951年至1953年在沁阳县县社工作,1953年至1956年任沁阳妇联会副主任,1956年至1960年任沁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61年4月至1964年6月先...[详细]
李长庚1947年3月生,男,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河南省修武县政协正科级协理员,高级经济师,工程师。兼焦作市专家协会会员,修武县机械厂顾问。 从事企业管理与机械设计制造20余年,经济管理10余年,具有较高水平,并获多项成果、奖励。1982年,主研的69-2235×...[详细]
李常田(1915-1948),修武县北霍村人。少年时在本村和城内上小学,又先后到辉县、汲县、汝南上初中、师范。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李常田到汝南去,至黄河边,见中、日两军隔河炮战,慨叹:"国家将亡,读书何用?"遂投笔从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南区抗日游击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游击...[详细]
李畴(1923~),界沟乡东界沟村人。1949年前在山西解县学徒。1949年任解县工商企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委员等。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解县百货公司副经理、运城市商业综台公司副经、蔬菜公司副经理、运城市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常委、人大常委、山西省政协委员、民建山西省常委、...[详细]
李德文,1915年生,武陟县阳城乡五车口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武陟县县委书记。1936年2月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学员、文化干事、连长、参谋,山西晋城情报站站长,太行二分区教导队长。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四纵警卫营营长,军政干校...[详细]
李端章(1916——1945年)字文甫,乳名河印,王召乡西王召村人。其父李汝香,原配早逝,续妻杨氏,李兄弟二人,端章为前母所生,兄名伦斌,系继母所带。 抗战前,李家有房屋6间,地9.5亩,毛驴l头。民国22年(1933年)其父病故后,端章遂与继母分居,自分房3间,地4.5亩。他9岁入本村私塾...[详细]
李福堂(1919~1977),清化六街人。出生于工艺之家,从小热爱书画,20多岁在县内已小有名气。对中国画功力尤深,在博爱有较大的影响。 日军侵占博爱时,1944年李福堂在地下工作人员路福保的帮助下,到解放区的复兴印刷厂工作。为配合敌占区的宣传工作,他设计封面为《小放牛》、《甘露寺》、《霸王...[详细]
李冠慈(1908~1947年)原名建通,又名李迪,字贯之.紫陵乡王村人。冠慈8岁上学,后考入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他读了《通俗资本论》、《列宁主义ABC》、《史学纲要》以及《响导周报》等革命书刊,聆听了许多“五四”运动的革命故事。 1927年初,冠慈第一次走出学校,随...[详细]
李光耀,1935年8月生,男,汉族,河南省孟州市人,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 1957~1961年,在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1961~1968年,孟县一中教师、教导处副主任;1968~1969年,孟县廉桥学校教师;1969~1971年,任孟县城关高中...[详细]
李河运(1891一1941年),西向镇义庄村人。她出身贫寒,自幼痛恨旧社会,同情穷苦人,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非常关心。1932年,她不满国民党统治和地主土豪的横行霸道,先后多次参加农民-斗争。1934年春,她在中共沁阳工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捐献粮款衣服,赶做军鞋,大力支前。1937年,在党的教育...[详细]
李坚(1915~),清化镇八街人。1938年入伍,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八路军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分配到山东莱芜办事处搞-工作。历任115师政卫连连长、指导员,滕县四区区委书记,邹县城关区、凫山县石墙区、曲阜县南郊区区长、区委书记。1949年2月渡江南下,先后任浙江省海宁县、吴兴县县委...[详细]
李坚(~1399),明武陟县李后庄人。其父李英,随朱元障起兵,官沂州(今山东临沂县)卫指挥佥事,后升骁骑右卫。洪武十四年,随颖国公傅友德征云南,屡立战功,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倚重,后值云南海上彝族上层分子起兵反明,英又去平息“杀数百人而死”。朱元璋派官致祭,赐葬于南京紫金山,追封为镇国将军指挥使。 ...[详细]
李嘉言(1911~1967),字慎予、泽民,笔名高芒、景卯、家燕、常山、慎予,武陟县布庄村人。是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家、教授。 李早年在河南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和开封国立河南大学预科读书。中学时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开封团市委书记,因从事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详细]
李基伦(1908~1985),武陟县三阳乡北官庄村人。1929年3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本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32年5月在焦作李河煤矿从事工人运动。 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队长、参谋、营教导员、西华县交通局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乡市-科长、大队长...[详细]
李来财,1929年出生于紫陵乡西紫陵村。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全旅模范党员和全国模范党员。在朝鲜华岳山战斗中仅同负伤的排长两人就击溃敌人3次反扑,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奖章1枚,记一等功1次。在战斗中双脚被冻坏,靠着假脚练走路,学开...[详细]
李莉,女,1958年出生,焦作市人,著名射击运动健将。1973年选为河南省射击优秀运动员。1980年至1986年4次获得全国射击飞碟多向个人冠军,两次打破全国记录,超1项世界团体纪录。1984年第二届亚洲飞碟射击锦标赛获女子飞碟多向个人冠军,并与外省队友合作获团体冠军,超世界纪录。1985...[详细]
李琳(1923-1950),修武县西常村人。 1938年修武县惨遭日军铁蹄 ,15岁的李琳目睹祖国河山破碎,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遂毅然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严酷考验和锻炼,逐渐成长为革命军队的一位优秀基层指挥员,并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琳作...[详细]
林国选(1905—1984 1.13)字建升,温县招贤乡上苑村人。自幼上学,酷爱作画,常着意涂抹以自赏。1928年7月毕业于开封东岳艺术学校。后曾在汤阴县政府组织的区、段、村长训练班任教数月。1929年初,到上海美术专业学校深造,曾直接受教于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刘海粟大师。1931年毕业后,先后在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