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1897~1949),女,河南省滑县人。幼家贫,4岁丧母,8岁当童养媳,后被人贩卖到博爱,与魏庄村农民赵存禄结婚。 1939年元月,张璋到博爱筹建“中共博爱县工委”,开展抗日斗争。是年冬,因工作需要,张璋住蒋秀家中。蒋秀在张璋的启发教育下,很快懂得了革命道理,提高了觉悟,加入了中国共产...[详细]
焦守信(1932~),寨豁乡艾蒿坪村人。1946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员、班长、警卫员、区队长、参谋。1954年7月转业到山西省大同市人事局任副科长、科长。1961年后任山西省汽车配件公司副经理、大同汽车修配厂副厂长、厂长。1984年2月调任雁北汽车运输公司党委书记、高级经济...[详细]
焦书轩(1931~),柏山乡上屯村人。1948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焦作矿区政府复兴商店供销社营业员、组导员、办公室主任,制革厂秘书、科长,市委工业部干事、市冶金局党委办公室主任、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市委财贸部组织科长、市供销}土党委副书记、市第一商业局局长、市委党史办主任等...[详细]
贾延瑞(1904-1968),孟县石庄乡祝庄人,自幼丧母,家庭贫寒。成人后到龙台镇"汇丰店"当学徒,又外出到中牟县当学徒数年,因无力养家顾口,遂弃商务农。 1938年6月入党,为党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许多工作。1940年10月任中共孟县地下党县委组织部长,后历任太岳四分区阳北县农会副主席、中共...[详细]
贾玉印(1914~1951),武陟县谢旗营村人。自幼上学,1937年高师毕业,1939年毕业于重庆 学校。1941年加入国民党。 1942年任重庆 所长。任职期间,疯狂镇压抗日积极分子,亲自带领暴徒-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社,欧打报社干部、工人,砸毁办公用品,烧毁报刊杂志、文稿等...[详细]
姬长奎(1928~),郊区上白作人。1946年9月参军,在部队历任连指导员、中队长、团长、副师长、师长等职。1970年4月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司令部副参谋长,1983年3月以副军职顾问离休。 姬长奎在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时曾击落MK一8英国战斗机1架,荣获朝鲜人民军三级军功章1枚。...[详细]
吉恭甫(1896~1984),原名吉万安,字恭甫,武陟县王道村人。1923年在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毕业后任河南省立第二商业学校(校址木栾店)教师、校长。1924年在河南省建设厅当技术员。1925年到开封商业学校(高中班)任校长。1928年在冯玉祥举办的训练区、县长的训政学院任指导员,半年后调到河南省...[详细]
靳法蕙(1844--1917),字香谷。焦作市中站区东王封村人。靳少年好学,看到家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仅少数村民以笨重工具土法开采,浪费甚大,收效甚微,心中十分苦闷,其异母兄长靳法兰临终前拜托好友博爱县土窑主毕金陵,照顾法惠,在煤矿混碗饭吃。此后靳法蕙努力攻读有关书籍,对方园百里山川实地考察。...[详细]
郜靖方(1919~),柏山乡贵屯村人。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64军191师医生、卫生队长、师卫生处医务主任、副处长,19兵团第一机动医院医务主任,兵团后勤部卫生部医务科长,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防疫处副处氏,解放军齐齐哈尔医院基础医学部主...[详细]
荆太贵,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武陟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时年15岁)即在郑州瑞章文具店做学徒,1949年调新乡市国营建新印刷厂当工人,1950年调焦作矿务局印刷厂当工人,1957年调《焦作日报》社,先后任校对、记者、,1960年调焦作市委办公室,先后任干事、秘书、副主任,19...[详细]
靳尚超(1895~1944),郊区王封村人。尚超自幼喜武,拳术、剑术、武功对打,均超人一等。他到焦作市区杂耍,使用的武器大样刀,需两人抬才行。他的"旱地拔葱",能跳上8尺平台,能将1根擀杖粗细的弯曲铁棍,双手一捋变成直的。抗战前,尚超赴开封打擂,夺得省级冠军,获证书一张,金柄七星宝剑一挂,柄镌"...[详细]
靳思弼(--1931),化名韩良辅、李志良。焦作东王封人。1923年在沁阳十三中上学期间,曾回乡组织村民保卫矿权,同英帝国主义福公司进行斗争。不久到开 安德烈教会学校读书,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5年,靳思弼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到上海大学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军,在唐生智所属团部任-表。l92...[详细]
靳思亚,1937年生于焦作市郊区。195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朱村公社文书、统计、东王封大队队长。1959年11月,任中站区委组织部干事。之后又任市委组织部干事、政工组组织组副组长。1973年11月任丹河电厂办事组副组长。1975年11月任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干事。19...[详细]
靳贤书(1916-1976),沁阳西向镇人。18岁时到太原"三义园"饭庄学徒。其天资聪明,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经过3年学习,不仅掌握了各种烹调技术,还练就一手打烧饼的好手艺。1948年,靳贤书在焦作经营各种油酥烧饼,他的烧饼制作精细,配料严格合理,以黄、焦、酥、脆、不变形、不发硬而闻名于焦作一带...[详细]
靳振学,1922年7月出生,修武县人。1949年至1977年,先后在李封矿、小马村矿、中马村矿当工人。退休后,主动参加街道爱国卫生运动,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带病带领群众大搞卫生,1982年被评为焦作市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1983年5月,又被评为河南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 ...[详细]
康师尧(1921.12~1985.3)男,汉族,笔名康巽,号仍佛,河南省博爱县人。40年代毕业于武昌艺专。生前为中国美协及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副院长。曾参加过第三、四次全国文代会。1956年以后,任美协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主任,与石鲁、赵望云共研艺道,积极探...[详细]
亢文彩,1927年生,武陟县城关乡西仲许村人。1945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政治指导员、教导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师直属营政委,师政治部科长、130团政委。1966年任师政治部主任。1969年任45师副政委。1970年任师政委。1978年任空军空降兵军...[详细]
李爱峰(1923~),清化镇八街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于1939年分到八路军129师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又到陵川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太行四分区,后调到2野12军.先后任军侦察科长、17旅参谋主任。1952年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任正团...[详细]
梁琨(1915~1944年),字毓亭,武陟县北小段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35年参加革命。1938年组织工人抗日游击队,任指导员。后任太行南区工委委员和修武县工委委员。 1938年初,梁琨为了抗日,组织了抗日敌后援会和武陟县抗日宣传队(他担任副队长和指导员)。他带领宣传人员,奔走于城镇乡村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