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瑞(1496年—1561年),字维贤,河南宜阳人。曾为兵部尚书,为官清正,人称“王尚书”。 王邦瑞出身寒微,但少而有志,勤勉自励,聪慧刚直。少年时即上 书河南府,呈《条陈平盗十四事》,深受知府器重。他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广德州、滁州、宾州知州,又为南京刑部...[详细]
王伯阳(1905~1932年),原名王励刚,又名北洋、卓甫,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洛阳第三甲科农业学校,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当时在上海大学执教的瞿秋白,蔡和森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4年(1925年),王伯阳亲身参加了上海爆发的“五卅”-。次年(192...[详细]
王法岐(1883~卒年不详),字风岑,河南省洛阳人。清末秀才。因父在禹州做药材生意赚了些钱。为了避世乱,在洛阳城内寿春寺街购得住宅一所,遂之全家迁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洛阳高等小学堂在周南书院(今敬事街小学处)成立后,王法岐曾在该校任教员。遂后,又在该校参加了同盟会。 宣...[详细]
王天纵(1879~1920年),又名天同,字旭九,号光复。河南省伊川县人。18岁时,不满当地官府的封建统治,到杨山聚众拉杆,打富济贫。 武昌起义爆发后,河南革命党人准备在洛阳举事响应,派人与天纵联系,天纵率精兵千余人攻打洛阳,因叛徒告密,失去内应,清兵加强防备,遂率部入陕加入了张钫的泰陇豫复...[详细]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唐初期洛州洛阳人,著名外交家、旅行家。唐太宗、高宗时曾数赴印度,并开创了经西藏过泥婆罗到印度的新路,功绩卓著,名播异域。 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贞观十七年(643年),他奉命护送摩揭陀王使者还国,就是这一次出使印度,开创了通往印度摩揭陀国的新路。 贞观二十一年(64...[详细]
王云安(1887~1950年),又名祥发,河南省洛阳人。王云安家乡军屯村是少林通臂拳武术之乡,他自幼耳濡目染,渐渐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有空就模仿大人的动作苦练起来。天长日久,他练成了少林通臂拳。 民国21年(1932年)开封摆擂比武。王云安代表洛阳县前往打擂。在开封相国寺的擂台上,高大魁伟的王...[详细]
徐吉生(1894~1955年),河南省宜阳县人。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袁世凯操办的模范团,训练期满后,在镇嵩军当排长,陆续晋升连长、营长之职。民国16年(1927年),徐吉生左臂受伤辗转返里。 民国17年(1928年),徐吉生因有数年军旅经验,遂被推为地方团总,组织乡勇,追剿土匪。民国2...[详细]
徐文远,名旷,字文远。其父为南梁秘书郎,母亲是梁元帝的女儿安昌公主。隋朝灭南梁后,徐文远随父亲-迁徙到河南偃师定居。 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位通晓经学的学者。隋代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人,都曾在其门下求学。 隋文帝开皇年间,徐文远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并为汉王杨谅讲授儒...[详细]
杨少万(1883~1914年),又名杨瑾华,河南省洛阳老城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因不满封建教育离家出走,就读于天津北洋政法大学。期间,对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痛心疾首,决心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翌年参加“兴中会”,后又转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后,杨少万与河南府中学堂监督...[详细]
杨体锐(1892~1913年),字姿英,又名学周,河南省孟津县人。清末就读于开封河南陆军小学,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杨体锐奔赴潼关,加入张钫秦陇豫复汉东征军,任模范团大队长。民国2年(1913年)6月被送到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详细]
叶全(1928~1989),原籍河南宜阳,中共党员,腿残疾。抗日战争期间随父母逃难来西安。家境贫寒,自幼以卖水果糊口。解放前后一直经营水果,是果品生意的行家里手。1972年,与西一路街道的12名水果小贩,联合组成永红果品商店。80年代初,走上商店领导岗位。1983年,在农村改革大好形势的鼓舞下,...[详细]
尤士奇(1873~1946年),字绍铭,河南省孟津县人,清末举人,民国4年(1915年)曾出任江西省南康县知事。他体恤民众疾苦,减轻兵差税赋,增设学校280余所、普及农村教育、组织开发钨矿利国利民,绅民立碑颂其政绩。民国17年(1918年)辞官还乡后,目睹家乡民众文化落后的状况,便带头出钱办学,...[详细]
元弘嗣(567年—613年),隋代河南洛阳人。祖父元刚,北魏渔阳王;父元经,北周渔阳郡公。元弘嗣少年时继袭父爵,18岁任左亲卫。开皇九年(589年),随晋王杨广参加平灭陈朝战役,因功授上仪同。他是有名的酷吏。 开皇十四年(594年),元弘嗣任观州总管长史。在观州,他对属下严厉异常,吏人多有怨...[详细]
于化卿(1890~1917年),字广造,河南省宜阳县人,17岁入荥阳警务学堂简易科学习,后又入开封梁垣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河南,于化卿协助张钟端,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打入革命军内部的张光顺、江玉山告密而失败,化卿被捕,后得河南咨议局内革命党人斡旋而出狱。 ...[详细]
张文仲(?年—700年),唐前期洛州洛阳人,著名医学家,医术高明,且著有《随身备急方》传世。 张文仲青年时即以医术知名。唐高宗、武则天时为侍御医。据《新唐书·后妃传》载:仪凤三年(678年),高宗突然头眩,目不能视,张文仲诊断后,认为是风上逆所致,须用针刺头部使之出血才可医好。则天要将文仲斩...[详细]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三国时期学者、官员。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关内侯,又得到晋武帝司马炎赏识,任...[详细]
周济,字大亨,明前期河南洛阳人。他为官清廉正直,善于处理矛盾。 永乐年间,周济中举人,并入太学,任都察院御史。宣德年间,任江西都司断事,又补湖广。正统初,他被提拔为御史、大同镇守。当时大同地方官员非常骄横,明英宗命周济严加惩治。为摸清这些官员的罪证,周济化装为卖薪人混入官府,彻底了解恶官们...[详细]
朱天水(1909~1938年),艺名香水,外号“洛阳迷”,河南曲子创造人之一,洛阳伊川白沙村人。早年丧父,在自家门口以卖绿豆面条为生,母亲擀面,他沿街叫卖。十五六岁时,因嗓子好学唱高跷曲子戏,并随人在白沙街上和洛阳一些商店门口巡回踩唱。天长日久,结识了不少“曲子玩友”。 民国15年(1926...[详细]
蔡龙章(1923-1946) 字斐然,化名逸民,河南省宜阳县(解放前属伊川县)白扬镇人。曾任中共伊川县白杨区委宣传委员、白杨支部书记,伊(川)西县委宣传部长,兼县政府秘书等职。 一九四六年“中原突围”时,由于伪乡公所“狗腿子”告密,蔡龙章烈士不幸被国民党 派逮捕杀害,终年二十四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