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玉琨(1888~1925年),字润卿,河南省嵩县人,出生于贫民家庭。光绪末年,杀死豪绅郭八仙投奔杨山,同王天纵、关金钟、张治公、柴云升等结为杨山“十大兄弟”。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豫响应武昌起义,憨玉琨随王天纵攻打洛阳不克,旋赴潼关,加入张钫的秦陇豫复汉军东征军,在潼关至新安一...[详细]
黄干卿(1902~1986),家庭妇女出身,民国30年(1941年)由河南洛阳徙居西安北关自强路。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初,她拥护共产党,靠拢人民政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组织街道妇女突击絮绗10万余套军服支援前线,并办起两个街道妇女识字班。因此,先后当选西安市妇联执委和第八...[详细]
解新富(1887~1949年),河南省洛阳县人。是高跷曲的革新家,“洛阳小调曲子”创始人之一。 解新富出身贫寒,担着货郎挑子卖货为生。他生来聪明,记性又好,听人家唱曲儿,他多数都能记下来。他借着走村串乡的有利条件,经常同玩友们进行讨论,磋商各种唱曲的优劣,吸取其优者,扬弃劣者。经过一个时期的...[详细]
吉温(?-755年),唐朝大臣。玄宗天宝年间有名的酷吏,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吉顼之侄,父亲吉琚,母亲是百济义慈王的曾孙女。开始唐玄宗不喜欢他,只任命他为新丰县丞。后来,吉温投靠李林甫,参与陷害李适之,用酷刑逼供,擢升京兆府士曹。后来和王𫟹陷害杨慎矜,出力最多,被李林甫擢升为户部郎中,常带御...[详细]
李肯堂(1874~1927年),字可亭,河南省洛阳县人。清末秀才。戊戌变法时,曾致书康有为支持变法;武昌起义爆发后,响应辛亥革命参加了张钫领导的东征军。 袁世凯0辛亥革命果实后,李肯堂认为:“欲社会治非施以切合世界潮流之新型教育,别无其他良策。”于是,自筹经费,创建新型高级小学,自任校长,教...[详细]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河南省洛阳人,清末民初河南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吉士。林东郊早年致力国学,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样差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政治和工业。宣统三年(1911年),为京察一等...[详细]
林祖式(1886~1941年),字谷士,林东郊之子。20岁左右,以全县考生第一名入县立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科拔贡,肄业于北京京师法律学堂。以副贡任湖北武昌地方厅检察官。由于办案干练,调任湖北沙市商埠地方检察长。辛亥革命后回豫,任河南省立法政学校校长。继任河南省高等审判庭庭长,开封地方...[详细]
李清义(1894~1959年),河南省孟津县人。因家贫16岁时随父李志成学石匠。由于酷爱碑刻,曾多次外出求教,细心观摩。为了熟悉汉字的间架结构,坚持临帖练习书法,20岁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刻字艺术风格,成为遐迩闻名的铁笔。 民国3年(1914年),李清义经人推荐进入洛阳著名书法家林东郊公馆,...[详细]
李天宠(?年—1555年),字子载,号汲泉,河南孟津人。抗倭名将。 李天宠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初为御史,后迁任徐州兵备副使。当时倭寇猖獗,经常成群结队窜入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无法生存。 李天宠奉朝廷命令,奔赴前线,在如皋、通州一带大败倭寇,战功卓著。嘉靖...[详细]
李廷相(1877~1946年),字子良,又名李生,回族,河南省洛阳老城人,自幼好学,考取秀才。民国初期,就读于河南省公立政法学堂,毕业后,初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后相继任光山、罗山、南召、确山等县县长和偃师、中牟、邓县、宜阳、沁阳、孟县、卢氏、嵩县、陕西省兴平县等13个县的司法官...[详细]
刘吟舫(1884~1935年),原名庆咏(以字行),清庠生,河南省洛阳老城人。喜诗词,善书法,青年时已闻名乡里。 “五四”运动期间,豫西学生联合会、豫西-委员会,查扣、没收了大量的日货。民国9年(1920年),学联会负责人张雪波、张修斋等人,决定把没收的日货一部分价款,创办小型新闻刊物《河洛...[详细]
李占标(1846~1938年),河南省偃师县人。李占标的先祖自清初为游方郎中,足迹遍豫西。其父李振声,习武于少林寺,兼受长老金匮秘术,故有“尚武尚医”之称。占标随父习武,深得少林真传,并学得一些治伤知识。光绪年间,他应科举考试,以“抱石拿刀开硬弓”之技,被录为武秀才;之后又流浪江湖,卖艺糊口;清...[详细]
吕维祺(1587年—1641年),字介孺,号豫石,谥号忠节,河南府新安(今河南新安)人。他为人耿直不阿,为官清廉,敢于直谏。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明天启初,宦官魏忠贤专权,毁天下书院以建祠堂。各地官员阿谀逢迎,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吕维祺不愿同流合污,他在洛阳建立芝泉讲会,广收门徒,传授知识,...[详细]
牛伯超(1893一1927年),河南省偃师县人。年轻时就读于开封法政学堂。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占领河南,牛伯超因才学双全得到冯的赏识。问其志愿,答曰:“宁赴边疆,以报黎民。”冯壮其志,便委派他到甘肃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任知县。 狄道县偏僻穷困,十年九旱,人民生活苦不...[详细]
庞修福(1914~1941年),又名秀夫,字三田,号咏莲,河南省嵩县人。民国25年(1936年)河南大学毕业,考入江西庐山军官学校,结业后任职118师上尉参谋。后因思想“左倾”被捕,得学友崔中芳营救获释还乡。次年8月,受聘到汝州高等小学任教。抗战开始,弃教从戎。于民国27年(1938年),庞动...[详细]
潘琳玉(1838~1925年),河南省宜阳县人,出生于小康之家。他天资聪明,博闻强记。咸丰年间,曾两次参加县学考试,由于官场黑暗,名落孙山。因此他绝意功名,刻苦攻读医学名著,虔诚请教名老中医。用医术为劳苦大众服务。 潘琳玉治学严谨,贯其专而求其精。在他广泛阅览大量医药书籍,探讨研究医理时,如...[详细]
乔允升(约1552年—1629年),字吉甫,号鹤皋,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为官清廉正直。 乔允升最初为太谷知县,因“治行高等”,被提升为御史,并奉命巡视山西及京畿一带。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他协助吏部考核京官,后依律处置了一批-污吏。此后,他又协助河南道剪除匪类,但主...[详细]
桑维翰(898年—946年),字国侨,洛阳人。善谋略,后唐末期佐石敬瑭依附契丹,灭后唐而建立后晋,遂为宰相。此后,他一直主张与契丹和好,以稳定局势。 桑维翰自幼聪明,善辞赋,但长相丑陋,身短面长。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征为掌书记。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被调为天平节度使,...[详细]
石言(1888~1920年),名朝臣,字又謇,乳名贵秋,又名东乾,洛阳嵩县九店街人。石家祖上通晓经书诗词,他幼年聪慧,就读私塾。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开封中州公学优级师范学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入同盟会,为便于秘密活动,化名石言。翌年,回县在饭坡南庄创办初、高级学堂,以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