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履恒,字元素,号烜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曾任宁县知县、广西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兼学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府丞、户部右侍郎等职,还曾为云南、江南典试官。他少承家学,擅诗文,著有《冶古堂文集》5卷、《梦月岩诗集》20卷、《诗余》1卷,另有剧作《 庙传奇》传世。...[详细]
吕谦恒(1652~1728),字天益,号涧樵,新安仓头横山人,清雍正年间曾任光禄寺正卿。 吕谦恒自幼勤奋好学,数十年苦读不辍,在他居室临窗的书案下足迹凹陷寸许,辅的地砖几乎磨穿。他虽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每次应考却屡试不中。据说,康熙四十五年,吕谦恒和儿子耀曾都参加了应试。一天中午,全家人...[详细]
孟光,字孝裕,三国时期河南洛阳人,长期任职于蜀国,官至大司农。 孟光博物识古,博览群书,尤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谙熟汉代旧典,好《公羊》、《春秋》。东汉灵帝末年为讲部吏。后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甚为尊敬。蜀先主刘备定益州,授孟光议郎之职,让他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刘禅继位...[详细]
孟化鲤(1545年—1598年),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与曹端、尤时熙等人并为明代“伊洛七贤”,是著名理学家。 孟化鲤自幼即“慨然以圣贤自期”。师从尤时熙,刻苦研究程朱理学。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官授户部主事,曾受命到河西一带负责税收。他一方面处理政务,另一方面在当地开办学校...[详细]
丘和(551年—637年),河南洛阳人。历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个朝代,是北周、隋、唐三朝重臣。文武兼备,显赫一时。 丘和少年善骑射,有侠义之风。北周时为开府仪同三司。隋朝为右武卫将军、平城郡公。历任资州、天水和蒲州刺史。为政宽惠,深受朝廷依赖和同僚的敬重。后因参与文帝第五子汉王杨谅的反...[详细]
任西和,1928年12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县顾县村。1944年偃师沦陷,日寇洗劫顾县村,任西和难忘帝国主义烧杀抢掠的罪行,对侵略者产生了强烈的仇恨。 1951年五一节,任西和参加声讨美国反动派的-大会,并报名参军。会后回到家里,向年近花甲的父亲任建章讲述大会上抗美援朝、报名参军的动人情景。任西和...[详细]
武亿(1745年—1799年),字虚谷,清代河南偃师人,著名的学者、金石学家,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生著作颇丰。 武亿十几岁父母双亡,家境困难,但他却学习刻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武亿中举人,四十五年(1780年)中进士,五十六年(1791年)授山东博山县知县。博山县山多地薄,他充...[详细]
王嘉(?年—约385年),字子午,北朝河南洛阳人,著名方士。 王嘉形貌丑陋,很不注重举止,看起来滑稽可笑,不与世人交往。他通常不穿华丽衣服,不食五谷,类似现在说的辟谷。然而他外拙而内聪。初隐居于东阳谷中,后居终南山,凿崖穴居。追随其受业者常数百人。前秦时苻坚屡次征他为官,皆不应。他喜谈神仙怪...[详细]
王静敏 南京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王静敏是河南洛阳人,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东北参加抗战,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宣传科长兼保安连政治指导员、豫东工委书记、杞县中心县委书记、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游击支...[详细]
王稚鼎,字大羹,号宝拙,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他从小刻苦好学,明天启甲子科(1624年)中举人。 王稚鼎在任蓟州(今天津蓟县)知州时,当地遭受兵祸天灾,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四处流离。他捐俸赈济,并多方筹钱筹粮,解救贫苦。 在任保定同知时,饥民闹事,哄抢粮食。朝廷命王稚鼎带兵平乱。王稚鼎认为...[详细]
万选才(1892——1930),乳名二涛,字得英,男,汉族,祖籍洛阳县成坡,后迁嵩县阎庄乡段沟,再迁阎庄街。家庭贫寒,租种薄田数亩,逢集日随父卖馍度生,读私塾3年而辍学。 万性格强悍,不甘受辱,心怀大志,时有同街高博堂、刘仲锋举荐,当上局丁。民国9年(1920)2月2日夜,尽收阎庄总司 11...[详细]
刑清忠(189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65师师长 男,1899年出生,河南嵩县人。早年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6年2月任第15军64师191旅旅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奉命赴河北正太路沿线作战。1937年10月参加忻口战役,守备东西荣华村及灵山一带阵地,与日军...[详细]
薛琡(?年—550年),字昙珍,北朝时洛阳人。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代,他善谋划,为官执法严厉。 薛琡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薛豹子为北魏徐州刺史。薛琡最初为典客令,是国家负责接待宾客之官。每次待客,他礼节态度都非常优雅恰当,不卑不亢,受到北魏宣武帝高度赞赏。孝明帝正光中,薛琡任洛阳令。都城之地,素...[详细]
姚枢(1203年—1280年),字公茂,祖籍柳城(今河南西华),后迁居洛阳,元初著名理学家,元世祖重要谋士。 金朝灭亡后,姚枢与杨惟中北投蒙古,得到元太宗的赏识和重用。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元军南攻宋朝,姚枢受命与杨惟中随蒙军一路寻访各种人才。在湖北德安得名儒赵复,遂与之同赴燕京,在...[详细]
尹焞(1070年—1142年),字彦明,一字德充,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程颐之门生,他为人正直,不贪图名利。 尹焞少年丧父,但自幼勤奋好学,后拜程颐为师近20年,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喜爱。他青年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后来坚决放弃,终身不再走科举之路。程颐去世后,尹焞又以程颐的学生张绎为师。...[详细]
尤时熙(1503年—1580年),字季美,明代河南洛阳人,著名理学家,人称“西川先生”。 尤时熙“生而警敏不群”,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人。当时,理学家王守仁的《传习录》刚刚问世,并不为士大夫所接受,他们竭力排挤。尤时熙读罢感慨万分,惊叹曰:“道不在是乎!”对之推崇备至。他后来到章邱任...[详细]
元岩(?年—593年),字君山,北周、隋初洛阳人。他从小就喜爱读书,为人正直,注重名节。为官后,他敢于直言诤谏,不计个人得失,堪称一代名臣。 元岩步入仕途时为北周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对他非常器重,令他为中外记室、内史中大夫,封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后,为政暴虐,无恶不作,他动辄诛...[详细]
虞初(约前140年~约前87年),西汉洛阳人,号黄车使者。汉武帝时,任方士侍郎。据《汉书·封禅书》载:“(武帝)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又说:“太初元年(前104年),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可见虞初在汉武帝时以方士得登高官。 中华文明源远流...[详细]
宇文福,生卒年不详,北魏洛阳人。他一生战功卓著,为官清廉有方,名声甚好。 宇文福“少骁果,有膂力”。孝文帝太和初年,他先后官拜羽林郎将、建节将军、南征校尉,赐爵新昌侯。因功升为显武将军,不久又为恢武将军、北征将军。他率军击败蠕蠕部,俘敌万余。太和十七年(493年),为假军将军、后军将军,随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