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眉川 [公元1902年-1975年]

  • 李眉川(1902—1975)菏泽市牡丹区城内东门里人。山水画家。祖父李继先是扎纸匠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渐渐爱上了书画艺术。16岁时专攻美术,18岁去济南学习绘画,对郑板桥的竹子、兰草尤为崇拜。1943年他画的竹子、兰草已声震菏泽。40年代,作品已传至日本、美国。新中国建立后,李眉川先后在菏泽一...[详细]

李明德 [公元1919年-1942年]

  • 李明德 (1919—1942)曹县古营集乡李庄村人。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 冀鲁豫支队在曹县扩军,在他动员下,有200余名农民子弟参加抗日队伍。 1940年,任曹县五区区委书记。1942年2月,到冀鲁豫区党校学习。同年夏结业,任高陵县三区(今属河南省内黄县)区委书记。是年农...[详细]

林菁华 [公元1915年-1971年]

  • 林菁华(1915—1971)曹县人。1932年入北京中法大学就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宣传干事。1940年秋任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1943年先后任南华县、成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6年10月任中共定陶县委委员、定陶民主县政府...[详细]

刘采甫 [公元1910年-1969年]

  • 刘采甫(1910—1969)曹县刘岗村人。山东梆子演员。农闲时学戏并跟本地高调梆子戏班演出,先演花旦,后改唱彩旦。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担任本村农会主任。 1944年初,组建光明剧社,任社长。是年5月,光明剧社同冀鲁豫第五军分区宣传队(大弦戏)合并为群众剧社,仍任社长。期间,组织剧...[详细]

刘德润 [公元1905年-1961年]

  • 刘德润(1905—1961)乳名刘娃,艺名“红脸娃”,又称“红脸王”。曹县魏湾村人。 豫剧演员。 11岁时拜彭怀亮为师学艺, 3个月后登台演出即崭露头角。1935年同赵义庭、王锡堂等著名演员赴河南开封对戏,在众多红脸中名列第一,人称“红脸王”。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祭灯》《司马懿扒墓》《...[详细]

刘德显 [公元1925年-1950年]

  • 刘德显(1925—1950)成武县孙庙乡刘土城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宣传员、书记员、副指导员、营副政委、团宣传股长、师青年科副科长等职。1949年,在长江西线荆门渡江作战中,他带领尖刀连三连,夜乘木舟渡江,占领了对岸的滩头阵地,三连获“突破长江英雄连”称...[详细]

刘葆琴 [公元1916年-1939年]

  • 刘葆琴(1916—1939)字运宏。单县城关镇东关街人。革命烈士。1935年考入单县中学。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苏鲁豫区党委宣传队任干事,同年夏转任鱼台县县大队教导员。他在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中共单中支部领导的抗日宣传活动。抗战全面爆发,刘葆琴与魏钦公等在单县城组成单县抗日宣传队,...[详细]

刘儒林 [公元1902年-1980年]

  • 刘儒林 (1902—1980)成武县成武镇刘桥村人。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26年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北伐战争中,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直鲁豫皖军事特派员,独立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职。1929年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秘书、新野县县长。1942年任成武县县长兼保安团团长,坚持抗日。不久又回国...[详细]

刘士端 [公元1853年-1896年]

  • 刘士端(1853—1896)单县高老家乡西刘庄人。苏鲁豫皖“大刀会”首领。考过秀才,也曾练过排砖、排刀及“金钟罩”等武功。后自立“大刀会”,传授徒弟。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会员发展到近10万人,遍布江苏、河南、安徽、山东十余个县。大刀会以“保卫身家”为口号与“土匪”对立,深得百姓拥护。天主教...[详细]

刘现玉 [公元1902年-1947年]

  • 刘现玉(1902—1947)巨野县沙土集村人。豫剧演员,是鲁西南一带有名的豫剧名丑。他擅演女丑,扮演《老于婆劝架》中的于婆、《小姑贤》中的王母,人物形象幽默滑稽, 栩栩如生。1943年3月,参加冀鲁豫第八军分区创建的大众剧社,1947年该剧社与第五军分区的群众剧社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详细]

刘云驷 [公元1890年-1946年]

  • 刘云驷(1890—1946)艺名“小桃”。原籍东平西关,后迁居郓城县徐姑屯。柳子戏演员。他从师于赵汝敬,擅演小生,以饰《抱妆盒》中陈琳闻名。演《兴围》《回围》等剧,亦颇出色。他唱西皮戏,像《走雪》《四郎探母》《大登殿》,深受观众欢迎。有“押了房子卖了地,一心要听小桃的戏”之赞誉。 ...[详细]

李小峰 [公元1966年-1985年]

  • 李小峰(1966—1985)巨野县双庙乡华营村人。一等功臣,革命烈士。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5年9月1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仅19岁。军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记一等功。 ...[详细]

罗明星 [公元1897年-1939年]

  • 罗明星(1897-1939),郓城县李集乡罗楼村人,1912年全家逃荒至吉林省九台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为驱逐日寇,光复国土,他于1932年3月在九台组织“三江好”抗日义勇军,历任师长、军长、司令。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后,被任命为第十九支队支队长。他率领这支抗日武装转战于吉...[详细]

马新贻 [公元1821年-1870年]

  • 马新贻 (1821~1870),字穀山,号燕门。回族。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人。他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马新贻自幼聪明,13岁能作诗,27岁中进土。先后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 1853年(咸丰三年)马新贻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详细]

孟中文

  • 孟中文 (1972~) 笔名钟文。女。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企业会计、〉丹》杂志记者、,现为部主任。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味道》、《水过留痕》,散文集《天使的声音》,共出版文学作品三部。短篇...[详细]

牛明性 [公元1909年-1940年]

  • 牛明性(1909—1940)又名牛建,字善斋。郓城县二十里铺村人。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入济南乡村师范学习。在校期间适逢“九一八”事变,曾率学生赴南京-。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被判10年徒刑。在狱中,他发动领导了济南第一监狱大规模的-斗争。1936年12...[详细]

牛千古 [公元1803年-1854年]

  • 牛千古(1803—1854)字奇观。定陶县黄店镇牛楼村人。清代书法家。其家世代为书香兼武功门第。自幼苦读经传史集,知识丰富,却无心于仕途,独爱书法艺术。勤学苦练,吸收欧、颜、柳诸体之长,独创一体。其字刚劲有力,富有立体感。“鸟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是他的代表作。后因家境败落,便漫游卖字为生。1...[详细]

牛荫奎 [公元1905年-1944年]

  • 牛荫奎 (1905—1944)又名聚五。 成武县汶上镇牛双楼村人。革命烈士。1935年去曹县县立第四高级小学任教,由于在学生中宣传革命而被校方驱逐。1937年返回家乡,做抗日宣传和联络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巨野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长。期间受巨(野)金(乡)喜(祥)成(武)...[详细]

庞玉璞 [公元1850年-1905年]

  • 庞玉璞(1850—1905)菏泽城内东庞楼人。清朝官吏,官至两广督标中镇府和两广水师统训、两广水师提督。曾废捐减政,捐资兴办家塾;并跟随冯子材参加凉山抗法之役。清政府先后诰封他为武功将军、建威将军等。 ...[详细]

祁致中 [公元1913年-1939年]

  • 祁致中(1913—1939)原名宝堂,又名明山。曹县曹家庄人。中共党员,历任东北抗日联军师长、军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黑龙江省桦川县驼腰子金矿, 派矿警队看管工人,残酷地役使工人为其生产黄金。祁宝堂等7名矿友不甘心受欺压,结为盟兄弟,把积攒的金末子秘密换了两支手枪和几十发子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