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润(1884—1969)巨野县柳林集王水坑人。柳子戏演员,戏曲教育家。11岁学唱柳子戏,习唱小生,后应清丰县洪家班聘邀,在清丰、南乐一带演唱十余年之久。他博闻强记,对柳子戏传统剧目(包括高腔、青阳、昆腔、乱弹剧目在内)生、旦、净、末、丑行的唱、白、科介,全部“抱本”。以继承与革新柳子戏传统表...[详细]
王鸿一 (1874—1930)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 人。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12岁读完四书五经,18岁进秀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省立高等学堂,一年后,被选荐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在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详细]
王焕亭(1919—1966)又名洪涛。东明县大屯乡王屯村人。剧作家。幼年在本村读私塾,后入乡村高小,因经济拮据辍学入中药铺当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医从军,参加八路军东进纵队宣传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任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代理科长,创办抗日初级小学10余处,组建县立高小...[详细]
王乐涌(1830—1905)郓城县北王楼村人。民间古筝艺人。是当地较有名气的中医先生,家开药铺,行医好善。不仅医术高明,还善弹筝拉琴。自幼曾随其舅学筝,精通多首传统古曲。行医之余常和其弟乐盼一起合乐。还将所会乐曲记谱收藏,并授徒。 ...[详细]
王良(1916—1985)原名良准。郓城县南赵楼乡前郑营村人。1936年10月参加革命, 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抗敌服务团队长,河南省息县县委宣传部长,信阳地委-部长,鄂中地委-部长、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中地委副书记、鄂西北三地委书记兼专员、大冶地委副书记。建...[详细]
王青云(1904—1938)字直升。“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2年4月,为山东省政府秘书,后任视导员、黄河防汛局石料处主任。1936年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救国会”。1938年元旦在高集成立冀鲁边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并任司令。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详细]
王沈(生卒年不详),字彦伯,高平(今山东巨野)人。西晋文学家。 王沈出身寒素,虽少有俊才,又不取与世沈浮的态度,遂为豪门所压抑。仕郡文学掾,不尽得意,大概于晋武帝死后不久,“王政凌迟,官才失实”,即辞官归隐,“还终于里闾”(《晋书·本传》)。晋承袭并发展了曹魏的士族门制度,不用说似王沈一般的...[详细]
王石钧(1910—1943)曹县桃源乡王韩寨村人。抗日烈士,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投考菏泽乡村建设研究院。毕业后任定陶县王集乡农学校军事主任。“七七”事变后,他发动地方爱国志士参加抗战。1938年任冀鲁豫第五大队政治委员,转战陇海路两侧。作战中身先士卒,深得部...[详细]
王文德(1910—1978)艺名“小印”。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贤圣寺村人。两夹弦演员。14岁拜徐广远为师,学唱两夹弦,专工旦行。1928年,在家乡成立两夹弦职业班社“共艺班”,担任掌班,培养了一批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菏泽县新艺剧社。在近50年的舞台生涯中,他以演旧社会农村善良妇女的形象著称。其...[详细]
王永光(1560~1638年) 字有孚,号射斗,今东明县三春集镇油坊村人。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主事、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人物平生 永光早年丧父,家贫,少时以给富家放牛为生。他聪颖好学,闲暇之余,常去邻村私塾旁听,以柳...[详细]
王玉兴(1897—1966)艺号“万年通”。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人。评词艺人。1917年开始说书生涯。1958年加入菏泽曲艺队,任队长。其说书的艺术特点是描述人物性格鲜明,正反两方面的人物有着强烈对比,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表演时吐字清楚,注重神似。坚持“三不说”:低级下流者不说,封建迷...[详细]
王忠莲 (1930—1946)女。单县曹马镇王寨村人。刘胡兰式的英雄。1944年6月湖西抗日军民反碉堡战役后,王忠莲的家乡曹马镇王寨村成为金曹县委的重点村,她被群众推选为村姊妹团长。1945年日军投降后,被借调到城关区开辟新区工作。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她在本村坚持斗争,被国民党八...[详细]
王中祥,又名王浮,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巨野县丁官屯乡白果树村。 他幼年就塾,勤奋好学,敬慕英雄,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报效祖国。1917年,王中祥在本村任教,兼顾田间劳动。他教育学生不仅要有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正大的人。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子弟上学,他便用自己...[详细]
张岸,又名心田,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五营乡英成庄。少年时期在本村读私塾,18岁考入菏泽南华中学,在校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为救国家危亡,张岸愤然弃学投军,参加了抗日队伍。1938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南宫分校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考...[详细]
魏永堂(1918—1976)巨野县人。唢呐演奏艺人。14岁从师刘进雨、刘自新父子学习鼓吹乐。 能熟练演奏唢呐、 笛子、笙及部分打击乐器,掌握了许多曲目。1954年,参加山东省音乐工作组,后在省艺术馆、省歌舞团任唢呐独奏演员和教员,并从事民间鼓吹乐的整理工作。其演奏洗练洒脱,充满热情,多次参加省、...[详细]
武魁一(1871—1958)曹县青岗集人。鲁西南、豫东一带名医。1936年曾任曹县中医医术会考主考。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对妇科病的诊治也有独到之处。一生授徒20余人。 ...[详细]
吴志义 (1946~) 笔名吴非。山东东明人。中共党员。1964年应征入伍。1968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工程系。毕业后先后任排、连、营、团职职务。1984年转业后曾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工作。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社社长,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理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7...[详细]
向奉之(1915—1947)原名峻丞。曹县桃源集向庄人。革命烈士。1934年秋考入曹县简易乡村师范。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由中共曹县县委在韩集举办的抗日青年训练班。结业后,成立向庄农会,建立合作社进行革命工作。1939年7月, 调中共鲁西南地委工作,曾任秘书、组织干事、组织科长等职。...[详细]
夏辛酉(1843—1908)字绍襄、庚堂。郓城县夏庄人。同治初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1868年 (同治七年) 在左宗棠部下当兵,随军进驻陕西,以战功升任守备。1874年(同治十三年),沙俄为0中国,挑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0分子造反,夏辛酉奉命征剿,先后攻克乌鲁木齐等城。因平定新疆之乱有功,官至总兵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