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士懿(1870~1929) 著名金石学家。字德忱。今高-。出身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1905年,考入北京大学堂,爱好史地、金石等学科。1907年肄业后,回山东。历任省优级师范、法政、农业、存古学堂教员。1912年以后,先后任山东省巨野、宁阳及湖南省嘉禾、湘潭等县知事。在湘...[详细]
王伯谨(1913—1967)原名王敬传,字伯谨,曾用名朱涛。阳谷县王营村人。1933年考入阳谷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阿城县立第三高级小学任教师。193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历任中共阳谷县西北组组长、第三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参加筹建了谷山游击队、八路军...[详细]
王东海(1923—1945)又名王亚民。莘县尹营村人。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鲁西北特委油印科科长。 1939年7月任中共朝北工委组织部长。1940年2月任中共朝城县委委员、宣传部长。1941年春任中共莘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42年冬任宣传部长。 1943年先后任中共莘朝县委委员、宣...[详细]
王富海(1921—1950)原名周志光。临清县小屯村(今属临清市) 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任中共清平县委宣传部长、-部长。1940年12月任中共博平县委书记。1947年9月任中共冀鲁豫第六(运东) 地委委员、博平县委书记。1948年3月任中共徐翼县委书记。1949年1...[详细]
王桂清(1902—1978)回族。临清市太平街人。临清市地毯厂工人。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他悉心学习传统产品千张袄的制作技术,技艺日臻精湛。为使千张袄制作技术发扬光大,认真传授徒弟,改进工艺,使千张袄的花色、式样不断得到更新,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湖北、湖南等省市。他制作的千...[详细]
王建屏(1904—1942)字树范。高唐县高唐镇祁寨村人。师范毕业后,执教于祁寨和孙五里庄小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组建了中共孙五里庄支部。1940年5月,受命做争取伪团长陈耀泰的工作。同年秋,任中共高唐二区区委书记。1941年,伪县长李彩题以私通共产党八路军为由,将其逮捕关押。一年...[详细]
王晋亭(1913—1942)原名王连级。聊城冯段王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1930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初级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 8年6月任中共鲁西特委组织部长。同年11月任宣传部长。1940年春任中共鲁西区党校总支书记。同年12月任中共泰西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2年4...[详细]
王来先(1901—1980)高唐县王签庄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生产大队队长、县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0年被评为“平原省农业劳动模范”。多次出席省、地农业劳动模范会议,受到领导的表彰和奖励。1980年病逝。 ...[详细]
王寅生(1905—1928)字宾卿。阳谷县安乐镇南街人。革命烈士。1923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山东开辟工作,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初,返回黄埔军校,适逢北伐军攻克武汉,即被派到武汉革命政府工...[详细]
王玉杰 (1957—1979)高唐县人。1976年3月应征入伍。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初,随部队开赴云南边防前线,被分配在3550 5部队任战士,为重机枪第一射手。 同年2月22日,部队攻打79高地时,为掩护部队及时占领有利地形,不幸中弹牺牲。战后,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详细]
王玉珍(1920—1966)东阿县王庄村人。幼时读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 在校期间曾任校党支部书记。1937年2月任中共东阿县委委员。1939年任中共泰西特委调查统计科科长。1940年任汶上县工委书记。后调任中共平阿县委副书记、书记。1942年任冀鲁豫区总...[详细]
魏武昌(1899—1970)高唐县姜店村人。自幼务农,人称“庄稼把式”。先后任互助组组长、农业合作社社长。1950年在自己的农田里修复了一口老井,可浇田4亩,当年粮食亩产超过当地其他农民两倍多。同年被评为“平原省农业劳动模范”。1951年,大胆开创水浇棉田,结果在其它棉田棉花大幅减产的情况下,他...[详细]
魏子方(1914—1971)名翼公。东阿县人。1936年任临清乡农学校校长。1937年参与组织成立东阿县抗日动委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至193 9年3月代理中共东阿县委书记。 1940年2月任中共东阿县委书记。同年3月调中共鲁西区委工作。一度失掉党组织关系。1942年春,经...[详细]
武法科(1900—1973)回族。莘县董杜庄乡刘营村人。自幼靠沿街卖唱、要饭维持生活。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改和互助合作时期,带头斗地主、恶霸,办互助组, 搞合作社。 1951年始,连年被评为省、地、县农业劳动模范。1962年—1963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劳模表彰会,并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详细]
吴秋辉(1896~1927)原名吴桂华,自号诧傺生,为20年代我国卓越的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吴秋辉出生于临清县城内考棚街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幼时天资聪颖,稍识文字,便对文学产生了兴趣,10几岁时写的诗文即闻名乡里。19岁时,在康有为、梁启超酝酿变法、鼓吹新学思潮的影响下,吴秋辉一改厌恶数...[详细]
吴亚屋 (1919—1943)原名吴文祥。茌平县人。革命烈士。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平原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任一一五师华山工作团政治部主任。1940年1月任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第四营营长。194 2年初,任中共茌平县委敌工部部长。1943年初,任冀...[详细]
夏有志 (1939~) 祖籍山东临清,北京人。民盟成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历任北京艺术学院美学教研室助教,中学教师,北京作协合同制专业作家,北京儿童艺术剧团编剧。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二级编剧。著有长篇小说《少年情》、《天国童子营》等1...[详细]
谢鑫鹤 (1912—1979)博平县谢天贡村(今属茌平县) 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30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初级部。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 1937年10月任中共博平县工委书记。1938年4月,调任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三十二支队政训处宣传部长。1939年...[详细]
谢虹光(1920—1947)原名谢家润。茌平县罗庄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任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连指导员。1939年下半年任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四团一营教导员。 1941年5月任河北省鸡泽县县大队政委。1945年秋调到冀鲁豫军区十三团任副团长。1946年调任军区独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