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民(1917~1994),今兰沃乡邢柳邵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曾就读于冠县第一高小、冠县师范讲习所,1935年考入寿张山东第八乡村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回乡务农。1938年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同年10月结业。后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连指导员、冠县独立...[详细]
张廉芳(1910~1973),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工作,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八支队政治部干事、政治部总务科长、八路军129师筑先纵队供给处长。1939年2月,调任冠县抗日政府县长。7月任鲁西银行副经理。1941年7...[详细]
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今梁堂乡张里村人。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详细]
张其隆(1928~1989),今清水镇锡华村人。幼时读书务农。1945年2月参军入伍,先任八路军、解放军某部战士、班长、警卫员。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被评为团模范。1949年12月,任郑州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侦察员。后在军分区文化速成学校学习半年。1952年,任河南省军区...[详细]
张庆澍(1895—1942),字雨村,国民党爱国将领。东阿人。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和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去东北军张学良部任职,历任副团长、团长、副官处处长、陆海军总司令部潼关行营中校参谋、国民党军少将高级参谋等职。“西安事变”后,随部队转移到苏鲁皖地区驻防。 1938年4月,参加...[详细]
张其维(1850~1934),回族,今冠城镇张尹庄人,著名武术大师。自幼即酷爱习武,7岁随名师张乾学艺,终日苦练,常年不辍,20岁时武艺便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查拳、滑拳、跑拳、洪拳、腿拳等无不精通,尤其是查拳,身法不凡,出神入化。并善使各类器械,尤善虎头凤尾镗,镗使开如风车,数十人不能近身,人...[详细]
张绍虞(1911~1992),曾用名张传舜,山东省梁山县程海村人。自幼读书,1935年于山东省曲阜第二师范毕业后,被聘到东平县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历任中共东平县第八区区委委员、中共寿张县委组织部长、东平县委委员、区委书记等职。1940年因受人诬陷被关押,...[详细]
张新时,生态学家。原籍山东高唐,1934年6月30日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详细]
张秀德(1930~1993),阳谷县四合村人,中专文化程度。1947年6月参加工作,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小学教师、寿张县粮食公司业务员、寿张县侯庙粮库副主任、寿张县粮食局副股长、冠县粮食局科长。1992年12月离休。在冠县粮食局负责粮食仓储保管工作期间,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带...[详细]
张衍孔(1906~1986),字少尼,今烟庄乡义村人,家境富裕。自幼上学,1927年于济南北园中学高中毕业,并加入国民党。后任冠县第一高小校长。1928年后,任国民党冠县县党部监察委员、国民党直属冠县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任绿林武装书记官。后在家积极发展国民党组织,...[详细]
张英振(1896~1977),号俊卿,回族,今冠城镇张尹庄人,中国著名全能武术家,尤以祖传查拳独步武林。少时因生计艰难,常为富家打短工、当更夫。12岁时,曾因到富户地里割草被痛打一顿,倍受欺凌。为此决意练武,随其同宗著名拳师张乾、张其维学习武功。夏练酷暑,冬练严寒,经过几个春秋的艰苦习练,精通祖...[详细]
张永珍(1906~1937),原名甫生、春立,今冠城镇戴屯村人。自幼读书,16岁考入济南一中,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去武昌、广州、福州读大学,后在江西河口镇、北平任教师,又入保定军官学校。曾任某军师长、河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1933年,因作战失利赴北平报社工作。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宪兵...[详细]
张之和(1820~1891),今贾镇张榆林头村人。自幼读“四书”,17岁随外祖父学医,22岁独自应诊。精外科,自制“拔毒生肌散”、“消肿膏”等,疗效显著。其子瑞生尽得其传,著有《药性巧合》。其孙跃普继承家传,医术益精,曾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10年(宣统二...[详细]
赵安邦(1916~1964),今范寨镇赵里庄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任堂邑县抗日游击队政治指导员,1940年后任堂邑县政府秘书、第六区区长、县政府行政科科长。1943年,任莘朝边办事处区长。1944年后,任堂邑县司法科长、民政科长、县政府秘书、副县长。1949年2月...[详细]
赵光远(1551~?),字世芳,号裕峰,明代崇文乡一里(今梁堂一带)人。其性情谦和平易,与世无争。17岁中举人,1589年(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历任平谷、邢台、泾阳知县,“所至以宽得民”。后任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奉诏总理昌平饷务时尽职尽责,被褒奖为“处脂弗润,握算惟明”。因功升任户部郎中,又出任...[详细]
赵国璧(1922~1998),今斜店乡孙庄村人。1939年8月参加革命,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冠县第二区动委会组织委员、冠县农救会武装科长、中共冀鲁豫区委党校学员、冠县第五区推进生产合作社筹委会主任、第四区农救会主任及抗联主任、中共鲁西北地委党校学员。1945年,随中共鲁西北地委工作团进...[详细]
赵建国(1959~1988),今冠城镇南街人。1977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冠县马车社工人、解放军某部战士、冠县运输公司一队驾驶员、副队长、代理队长。1988年6月15日下午,他帮助油料保管员向地下油库卸油。当地下油罐装满油还未盖好罐口时,他发现由于天气炎热,刚卸入罐内的汽油和罐内原有轻质汽油混...[详细]
赵健民,一位传奇式人物。1912年出生于冠县,1931年考入临清六县联立简易师范,1932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的赵健民于冠县被捕入狱,受尽酷刑,1937年10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他加入抗日行列,英勇善战,令日军闻风丧胆...[详细]
赵金盘(1904~1971),字名勋,今店子乡赵当铺村人,县内著名的民主人士,曾任县人民政府委员和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身于士绅家庭,幼年读私塾,年轻时便有以身报国的雄心。抗日战争前,曾任拥有200多人的民团团长,在县内有较高声望。1938年,李聚奎率八路军先遣纵队驻当铺一带,李聚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