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财恭(1939—1967)蒙阴县谢家庄人。1958年入蒙阴纤维厂当工人,大搞技术革新, 提高了工效;并经常帮助同班组的职工解决技术上的问题。1959年,他所在的班组超额完成绳索10635公斤。翌年,他被省人委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详细]
杨成忠 (1913—1947)沂水县河奎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 1940年夏, 任柴山乡总支委员、村支部书记,不久任高桥总支书记。1942年8月担任柴山区委书记, 组建了区中队,使柴山区成为沂北行署模范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沂城区委书记、东庄区区委书记。1947年4月...[详细]
杨次章 (1879—1957)名孔宪。 沂南县朱家里庄人。自幼读书。有4子2女。1932年长子杨荫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变卖家产,五去济南,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营救杨荫田出狱。 1938年2月,次子杨云田与他人一起组织起百余人的抗日队伍, 他把家里的粮食全部拿出来供应部队。6月,他...[详细]
杨德春(1911—1972)回族。泰安县人。伊斯兰教经师,阿訇。1938年至1940年,在费县梁丘清真寺当阿訇,协助中共党组织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因汉奸告密被日军逮捕,后经营救出狱。1940年后,在泰安二十里埠清真寺当阿訇,并继续在回族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1945年,先后在泰安、沂水、泰城等...[详细]
杨焕彩(1890—1965)别字佩章。沂水人。国民党陆军少将。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第十三期、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兵器教官,国民革命军军官教导团队长、 营长、团长,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参谋、科长、参谋长。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战爆发后,曾任山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苏鲁豫边游击挺进...[详细]
杨晋昌(1918—1942)苍山县庄坞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多次立功。1942年8月3日,驻守在甲子山区(日照与莒南县交界处)原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官兵,在师长常恩多的带领下举行了“八三”起义。该师三三一旅顽固派旅长孙焕彩,乘机纠集旧部与顽匪李延修、朱信斋相勾结,抢占甲子山营地,妄...[详细]
杨鸣皋(1920—1974)苍山县庄坞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其所在部队由地方武装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五旅,转战鲁南、滨北和胶东地区。后任武汉空军某团团长、武汉空军政治部直工部主任。1974年病故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详细]
杨泮芹(1904—1983)莒南县十字路二村人。1954年任县联社铁工厂技术员,先后研制出既省工省料又使用方便的手摇水车、适用山地作业的山地车、双刃和单刃的手摇地瓜切片机等。1958年被省科协聘为特邀研究员。1959—1960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
杨清法(1886—1941)苍山县扶丘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协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投身抗日,历任边联县农救会副会长、会长,被鲁南区党委誉为“农救会模范”。1941年10月27日,国民党军六八三团对鲁南区党委所在地银厂村进行突然袭击。区党委机关以及边联县机关的部分人员同时被包...[详细]
杨青山(1906—1972) 今地方镇红石岭村人。1929年,投身于冯玉祥所属部队当兵。1931年12月参加江西省度县武装暴-动 。之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当警卫员。1932年6月,在广东水口战斗中表现突出,受军政治部奖励。1933年8月,在江西省会昌县补充师任连长。1934年7月,...[详细]
杨松贵(1885—1968)女。蒙阴县垛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村妇救会长,后为鲁中区参议员。积极带领妇女推米磨面、做军鞋。她还多次救护八路军战士, 护理伤病员。日伪曾悬赏500元伪币抓捕她。她毫不畏惧,继续为革命工作奔波,还相继送4个儿子参加革命,大儿媳接替她担任了村妇救会长。 ...[详细]
杨庭芸(1888—1968)苍山县庄坞村人。“七七”事变后组织武装,自任团长,其队伍被习称为“杨团”。后所部被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支队四大队。1941年10月日军“扫荡”鲁南,其家人被俘,日伪诱逼其部改编为“剿共团”。1944年4月在中共教育下率部起义,任山东军区警备九旅十七团团长。新中国建立后任省...[详细]
杨文学 (1963~) 笔名远乡。山东费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师、记者、报社副总。2003年调入《山东文学》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绿色梦》、《杨文学中篇选集》,长篇报告文学《穷官》、《远空一轮骄阳》、《尴尬与突围》、《梦想飞...[详细]
杨星华(1923—1957)原名杨振寰,笔名黄三。平邑县前西崮村人。革命烈士。高小毕业后,考入费县师范讲习所。1938年5月去苏北参加抗日义勇队,6月转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音乐干事、戏剧组长、鲁中宣传大队副大队长、第八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二十六军文化...[详细]
杨荫田(1913—1942)沂南县朱家里庄人。1931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与朱寿年等组织抗日队伍,同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1942年10月,在甲子山反顽战役中牺牲。 ...[详细]
杨月阳 (1907—1984)苍山县小城东村人。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苍山-。1939年后任鲁南三军分区参谋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在海军司令部舰船修造厂任领导职务。 ...[详细]
杨云阶(1906—1973)沂水县杨家城子村人。曾与李澄之等发起组织鲁南抗敌协会。1942年后任山东公学校长、鲁中副参议长。土改时,将家中土地献给农民。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后任山东省农林厅农业处长、副厅长、厅党组书记等职。倡导“南茶北移”、“南竹北移”。1973年病逝后被批...[详细]
杨志安(1898—1962)平邑县杨村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任乡长。带领群众引种良种、沤制杂肥,提高了粮食产量。时有“要想吃饱饭,多找杨志安”之说。他还将自己培育的2000株梨树无偿分给农民栽种。1951年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颜景伦(1908—1941)苍山县后芦柞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开始组建抗日武装。后任八路军沂河支队独立一团团长。1941年10月,日军对鲁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率部掩护三地委和临沂县党政机关突围时牺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