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绶卿(1908—1948)原名乔兴绂。肥城县(今肥城市)人。1928年,因竞选区长被诬告坐牢。“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在家乡组织起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1月他率游击队参加了泰西起义,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二大队参谋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影响下,其家族...[详细]
邱光瀛(1859—1916)字仙舫,号幼芝。肥城县东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 出身士大夫家庭。少时聪颖,8岁即能填词吟诗作文章,12岁以第一名考取庠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考取贡生。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考取举人。后寓居济南,讲学于泺源书院。光绪年间,承担治理黄河重任。此时,正值...[详细]
邱明涛(1889—1915)又名松岩。肥城县东衡鱼村(今属肥城市石横镇)人。幼年丧父, 在外祖父家读书。早年他只身南下,行程万余里,历时8个月至广州,参加中国同盟会。赞同用革命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要求从军报国,被派到云南省唐继尧部任下级军官。1911年武昌起义,云南宣布独立,邱明涛升为啃官(连...[详细]
邱士长(1911—1981)泰安市人。1929年考入泰安师范讲习所,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任学校自治会组织部长。1933年后,历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泰安二区区委组织委员、中共泰安师范讲习所特支组织委员。“七七”事变后,赴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山东泰沂山区新四军二旅后勤部长。...[详细]
桑逢康 (1936~) 山东肥城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通讯社,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友人·情人·路人》,长篇传记文学《荣氏家族》、《感伤的行旅——郁达夫传》、《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中篇小说《被囚的普罗米...[详细]
桑新华 (1955~) 笔名叶子青。女。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泰山学院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历任肥城县委常委、团县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肥城市副市长,泰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友协、全国华人华侨...[详细]
尚士濂 (1893—1970)字子洁、志洁,又名世廉。泰安县尚家寨(今属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乡) 人。道士。幼年家贫。1903年在岱庙出家。他聪慧过人,粗识文字后,又苦读儒书和道家经书。酷爱写字,书法独具风格。1928年至1937年任古物董事会(1929年改称保管委员会)事务员(委员)。在看守岱庙...[详细]
孙常业(1923—1969)肥城县孙家庄(今属肥城市新城办事处)人。自幼给地主扛活, 1946年分到了土地。1949年响应号召,组织6户村民建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任组长。同年10月,被评为全县模范互助组。1951年2月,出席山东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向全省互助组挑战,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详细]
孙建毅(1901—1969)原名孙建沂,曾用名孙剑夷。新泰县(今新泰市)灵查村人。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1932年赴英国专修热带病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9月回国,任博习医院内科主任。1938年2月后,任昆明国民党政府陆军医院内科主任。 1941年7月后,在昆明自设诊所。1950...[详细]
孙梦卿(生卒年不详),字辅之。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五代宋初著名画家。 孙梦卿少有清鉴,被人赞誉,而且声名很大。他出身于豪富之家,但没有一般纨袴子弟的习气,而且性格倔强,很有思想。 孙梦卿从小就喜爱绘画艺术,并且有志于绘画事业。他常常自我标榜说:“吾所好者吴生耳,余无所取。”他...[详细]
孙训 (1922—1971)原名孙孝训。泰安县人。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山东纵队直属队特派员、鲁中沂山分区保卫股股长、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保卫科长、东北军区第四纵队保卫部副部长,中南海军保卫部副部长、海军基地政委、南海舰...[详细]
孙亚诚(1898—1964)东平县徐庄人。原为国民党员,曾任国民党县农民协会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17日,东平县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官员逃走。他和中共县工委书记强仁普一起组织抗日武装,任五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团长。 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先后担...[详细]
孙子源(1919—1984)原名孙培全。肥城市新城办事处孙家小庄村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36年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1938年初,参加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自卫团组织部干事。1939年先后任中共肥城县二区区委宣传委员、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宣传股长,发动群众开展抗...[详细]
田烈(1910—1977)原名田数炎。肥城县东穆家河村人。电影演员。出身于富裕之家。自幼酷爱文艺,多次到泰安、济南等地戏园、书场打短工,有时扮演小角色,出台帮场。1928年考入山东省立民众剧场,开始演员生涯。后转入山东省立第一剧院学习。毕业后,他去过徐州、南京等城市,在上海曾与赵丹同台演出。后到...[详细]
王祯(1271-1368),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著名农学家、活版印刷术改进者。他撰写的《农书》是继贾思勰《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杰出的农业科学著作。 王祯一生曾经先后两次出任安徽旌德、江西永丰县县尹。他在任职期间,不仅为政清廉,而且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提倡农桑,奖励垦耕,鼓励人民种好庄...[详细]
王宝功 (1921—1983)泰安市人。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独立第一师通信员、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宣传员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一旅政治部干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详细]
王亨豫(1890—1948)字次通,王价藩之子。泰安县人。自幼受其父影响,立志献身教育。1922年入北京大学就读,获地理学士学位。1924年毕业回乡,先后在泰安县办满庄小学、县女子师范、天书观小学及民众学校教书,后执教于泰安乡村师范和萃英中学。1934年其父王价藩去世后,他秉承父业,致力于泰山文...[详细]
王焕宇(1912—1963)原名王者栋。新泰县(今新泰市)人。1927年至1934年在曲阜师范、北平高中读书。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泰县动委会副主任、四支队中队长、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科长、泰山专署秘书、新蒙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泰南办事处副主任、泰南专署...[详细]
王价藩(1865—1934)字荩臣,又字建屏,号退轩。祖籍四川成都,咸丰年间其父落籍泰安。幼年家贫,依母纺织为生。读过私塾。18岁任私塾教师,25岁入邑庠。后乡试未中,矢志教育,服务桑梓。1899年主办义塾,倡办集火社。1905年倡办图书社,并与范明枢合力创办劝学所。民国期间,历任县教育会长、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