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斌 [公元1888年-1965年]

  • 孔宪斌(1888—1965)字师周。曲阜市城内鼓楼南街人。出身贫寒之家,自幼随父、兄学习雕刻(其父孔昭棠是曲阜楷雕四大家之一)。20多岁时技艺已相当精湛。1922年,在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上,他雕刻的楷木手杖和百寿如意荣获甲等奖牌。1954年,他雕刻的“群仙降龙”楷杖被推荐送到上海、北京等地展览,...[详细]

孔祥柯 [公元1888年-1920年]

  • 孔祥柯,字则君,孔子七十五代孙,上溯七世祖孔传铎,系袭封衍圣公。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 孔祥柯自幼天资聪颖,倍受其外祖父劳乃宣(清末刑部尚书)的宠爱。少年时代曾随劳在直隶、江苏和浙江等省学校受初等教育。后就读于天津普通中学,接受新学教育,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学馆(北京大学...[详细]

孔祥霖 [公元1852年-1917年]

  • 孔祥霖 (1852—1917)字少 ,号恫民。曲阜县(今曲阜市) 城内人。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人。1877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80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史馆协修,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甘肃主考官,顺天府乡试磨勘官等。1890年(光绪十六年),任会试磨勘官。次年,奉命督学湖北,曾...[详细]

孔祥林 [公元1907年-1967年]

  • 孔祥林(1907—1967)原名孔祥楠,亦名翔男,别号孔孑,后更名祥林。济宁市市中区东门大街人。青少年时就读于省立第七中学、北平大学预科。曾弃学赴南方加入国民党。 1927年秋, 返济宁在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方振武部攻占济宁后,任国民党济宁县党...[详细]

孔祥汝 [公元1921年-1950年]

  • 孔祥汝 (1921—1950)曲阜市东纪庄村人。1947年春,被国民党军抓壮丁。1949年4月在战斗中被解放, 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十六军侦察营三连当战士,参加了解放浙江、福建的战斗。1949年12月,部队追击敌人至乌江支流鸭子河畔。孔祥汝参加了“涉水强渡突击队”并乘第一排竹筏抢渡,在负...[详细]

孔祥坦 [公元1926年-1948年]

  • 孔祥坦(1926—1948)邹县(今邹城市)瓦曲村人。1940年1月参加邹县县大队,英勇善战, 被誉为县大队的“小老虎”。1942年9月,在攻打南孙徐伪据点的战斗中, 带领3名战士奋不顾身冲进敌中心碉堡,迫使30余名敌人缴械投降。1944年6月出席“山东军区英模会议” ,被授予“山东军区战斗英雄...[详细]

孔祥桐 [公元1874年-1922年]

  • 孔祥桐(1874—1922)字润生。曲阜县(今曲阜市)城内考棚街人。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主张维新应以教育为始基,教育必须注重物质学科。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应孔祥霖之邀,赴日本考察学务实业。回国后,尽焚旧存文稿,一意研求新学,崇尚实业救国。不久,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再次赴日本...[详细]

孔昭慈 [清][?-1862年]

  • 孔昭慈,字云鹤,为清末官员,本籍山东曲阜,进士出身。他于1856年担任台湾府知府,又于1858年(咸丰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1862年戴潮春事件中,仰药自杀。 ...[详细]

李淦 [公元1918年-1966年]

  • 李淦(1918—1966)曾用名骥秋,笔名水金。济宁市市中区龙门口街人。音乐家,山东省音协主席。1931年,考入省立(济宁)第七中学。1934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春,加入山东各地抗敌救亡协会和山东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担任秘密社刊《联系报...[详细]

李方成 [公元1924年-1973年]

  • 李方成(1924—1973)梁山县人。1948年参加工作。历任大观园影院放映技师、机务组长。他研制成功了放映灯箱碳精支架装置及电动倒片机等,还无偿为外单位代培放映员120多人次。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

李凤兴 [公元1869年-1916年]

  • 李凤兴(1869—1916)金乡县人。山东琴书南路“李派”奠基人。与长子李若光、次子李若亮号称“父子三将”,创“李派”琴书。喜唱《水漫金山》《单刀赴会》等。为早期从业说书的小曲子艺人。 ...[详细]

李凤云 [公元1921年-1947年]

  • 李凤云(1921—1947)曲阜市小雪镇小雪村人。1943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沂河区中队。1944年所在部队编入沂河独立营七连,他当战士,后任三班班长。在部队大练兵时,被荣记一等功。在魏家坊反击伪军张凤仪部的战斗后,团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在解放新沂县半城镇的战斗中,由于表现突出,再次受到...[详细]

李庆双 [公元1965年-1985年]

  • 李庆双(1965—1985)邹城市大束镇岗上村人。1984年12月参军入伍。翌年5月随部队到了云南边防前线,5月30日,在“1072”高地作战中,他毙敌4人,身负重伤入院治疗。 伤未愈便返回前线。在7月19日夜战中,又身负10余处伤,仍坚持为战友压子弹, 战斗结束后,荣立一等功。经过3个多月的医...[详细]

李寿民 [公元1894年-1958年]

  • 李寿民(1894—1958)原名效恭,笔名叟眉。济宁市市中区龙门口街人。1917年中学毕业后,以教书为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到城乡演讲,揭露巴黎和会-,反对-的“二十一条”。1921年夏,任济宁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兼教员。 1926年5月任济宁县私立乐育小学校长兼教员。1929年,他...[详细]

刘德炎 [公元1905年-1940年]

  • 刘德炎(1905—1940)济宁市市中区人。20年代初在山东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厦大学。受国民党改组派的蒙骗,加入国民党改组派。1929年春,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任教, 并发表声明退出国民党。1930年初,被国民党政府通缉,--天津、烟台、临沂等地。1936年初他在妻子的支...[详细]

刘满朋 [公元1966年-1985年]

  • 刘满朋(1966—1985)济宁市市中区土城乡董庄村人。1984年11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5年初,随部队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2月2日,人民解放军打响了收复“A”高地的战斗,他任第二梯队的第二组组长, 任务是协助第一梯队消灭“A”高地敌人,救护伤员。在战...[详细]

刘乃殿 [公元1914年-1979年]

  • 刘乃殿(1914—1979)又名刘来殿。梁山县-乡郝庄人。1932年在泰安一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捕。1937年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赴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后被派往淮南,先后任新四军八团队副官主任、淮南行署粮食局副局长、冶山县县长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烟台市...[详细]

刘南云 [公元1903年-1978年]

  • 刘南云 (1903—1978)号汉甫,又名乃云,化名刘湘南。济宁县(今济宁市任城区) 刘营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建立了中共济宁特别支部,负任交通工作。 1928年8月济宁特支重建,任书记。1929年他奉山东省委指示,到嘉祥县武翟山一带开展建立根据地活动时被捕。1931年出狱后与...[详细]

刘廷怀 [公元1965年-1985年]

  • 刘廷怀 (1965—1985)兖州市小孟乡刘李村人。1984年底入伍。1985年4月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6月11日, 刘廷怀随突击队向“211” 高地冲击,左腿被击中,但他全然不顾,仍然冒着敌人的炮火,连续抢救了5名战友。6月30日,伤情未愈的刘廷怀随连队到著名的“...[详细]

刘韵珂 [公元1792年-1864年]

  • 刘韵珂 (1792—1864)字玉坡,号荷樵。汶上县刘楼村人。1806年(嘉庆十一年),中拔贡,朝考第一,授刑部七品官。后擢升员外郎、郎中。1826年(道光六年),京察列为一等,授道府级品位。其后,历任徽州、安庆知府,云南盐法道、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