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邨(1913—1966)原名丁景宇,曾用名丁九荣。汶上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泰西区抗日武装起义。八路军山东纵队组建后,任六支队一团-队队长,后任八支队参谋处股长。1939年3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连队指导员,后任教导...[详细]
马霄鹏(1903—1939)名著,字霄鹏。鱼台县唐马乡陈丙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上海从事“ ”、“ ”工作。1931年回山东,先后在济南省立一师、平原乡师任教。是平原乡师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1937年组织抗日武装, 建立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湖边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详细]
马星驰 (1873—1934)名驱,字星驰,亦署醒迟。回族。济宁直隶州(今济宁市市中区)人。幼年爱绘画,因家境贫寒,常以黄泥汤代墨作画。1891年(光绪十七年) ,在南京一富家作童仆。两年后,去上海,以卖画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赴广州投身国民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国外寄居10余年。...[详细]
马希文(1906—1927)金乡县城东马庄村人。1923年春,入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党组织决定动员北方青年到武汉参加培训。马希文先后辗转北京、上海,于1927年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黄埔分校),被编在一大队。 同年8月,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详细]
孟繁华 (1951~) 山东邹县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68年赴吉林省敦化县插队。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转入中文系。1982年分配至北京中央广播大学中文系任教,1995年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分配至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详细]
聂继范(1924—1948)女。鱼台县王鲁镇大聂村人。1943年在湖西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被分配到鱼台县罗屯区做-工作,后调成武县二区(苟庄村)任干事。1946年9月,随大部队撤退到黄河以北休整。1948年在参加冀鲁豫区整党后,于四、五月间返回成武,任成武二区妇救会主任。...[详细]
潘复 (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直隶州城东南潘家庄(今微山县马坡乡潘家庄)人。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少时好学。青年时代以“争路”事件崭露头角。在津浦铁路修筑之始,当济宁各界闻知该线不经济宁后,当即推举以他与袁景熙为首组成代表团赴京-。后该线虽未经济宁,但修筑了一条由兖州专...[详细]
彭建华(1910—1938)原名彭传彬。邹县(今邹城市)太平镇人。1932年初在聊城三师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负责中共邹县支部宣传工作,后任中共邹县县委委员,中共邹县工委书记。1937年任县委书记,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微山湖东地区各抗日武装,于12月中旬在邹西南亢阜村乡农学校集中举行了抗日...[详细]
钱凤翔 (1914—1948)又名前进。济宁市中区人。193 6年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陈庄小学当教员。 1938年7月到鲁西北参加八路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东进纵队政治部-科科员。1939年春,转地方工作,任中共河北省宁晋县县委书记。1940年2月,任滏北区农会秘书,1941年2月...[详细]
乔海秋(1910—1946)原名尚涵。泗水县泗水镇乔家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到泗水县组建抗日武装,发展中共地方组织。1938年6月任中共泗水县委委员。 7月任二区区委书记。10月任曲泗宁中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1月任保密局长。1939年任尼山特委社会部部长。1940年2月任...[详细]
乔羽 (1927~) 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历任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专业创作干部,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全国第八届政协委员。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小船儿轻轻》,歌词《让我们...[详细]
齐刚(1919—1968)原名齐成新。梁山县齐岗村人。1936年,在济南第一师范读书,参加了学生读书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与同学一起组织了抗敌救国会,动员和发动群众武装抗日。1938年2月5日,参加了刘星、陈伯衡等领导的“永安寺(今梁山县申垓村)起义”。不久,又主动回...[详细]
秦启荣 (1903—1943)字向村。邹县(今邹城市) 北关人。16岁入小学读书。1926年春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南下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未及毕业, 即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夏,到南京通过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考试,被分配到陆军大学国民党特别党部任干事。1929年,被派返山东,任...[详细]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鱼台县王鲁乡东华村人。1922年考入省立第七中学,1925年入济南私立东鲁中学。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回鱼台,任县图书馆馆长兼师范讲习所教员。不久,去北平入私立郁文学院,1931年肄业,供职于山东省立图书馆,后任编藏部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保存...[详细]
任心会(1920—1969)汶上县任仓村人。植棉能手。1953年,他领导播种的棉田, 亩产皮棉达40余公斤。1956年他扩大生产面积80余亩,最高亩产皮棉达875公斤。多次作为代表受到国家和省的表彰。 ...[详细]
茹兴礼(1898—1960)济宁县(今任城区)茹行村人。南路山东琴书创始人之一。少年家贫,为人牧牛,空余时间学唱琴书。后拜师学唱。18岁开始赶集说书,22岁在济宁设棚演唱,创“殷、贺、茹门”。1954年加入泰安曲艺队。1957年参加山东曲艺会演,获“老艺人纪念奖”,受到全国曲协的高度评价。 ...[详细]
申公(生卒年不详),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 秦燔《诗》、《书》,而学归民间。西汉初年,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渐次出现,而《诗》出现最早;传《诗》...[详细]
司珂华(原名司光敏)中国大陆女演员,1988年9月22日出生于山东济宁,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到ESMOD法国高级服装设计学院学习。影视代表作品有《我爱男闺蜜》、《房战》、《大唐双龙传之长生诀》、《雾里看花》、《风尘三侠之红拂女》、《母亲心》 《冯子材》等。凭借影视剧作品曾荣获云南金盾文学...[详细]
褚思沛 (1899—1942)又名褚雨田。微山县李张阿村人。193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中共李张阿党小组成立,任小组长。6月,以李张阿党小组为基础,成立了中共临沙支部,任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中共苏鲁临时特委决定建立临沙区委,任区委书记。其间,协助建立了张阿人民抗日义勇队,任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