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仰山(1905—1968)字洪涛。潍城区城里人。他师承家学,其曾祖、祖父均系潍城儿科名医,至仰山已是三世医。他19岁悬壶行医,专治婴幼儿症。因攻有专长,疗效显著,年轻时人称“小蒯先生”。1935年,他任潍县中医公会副会长。建国后, 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响应人民政府号召,联系中医界同仁,于195...[详细]
杨守森 (1955~) 山东高密人。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历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外文化、文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作协理事,《青年思想家杂志》主编。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理论专著《艺术想象论》、《审美本体否定论》...[详细]
杨树梅(1905—1945)又名杨绍震,字魁春。寿光市人。1936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1945年4月日军进攻莒南, 为掩护干部、群众转移,沉着指挥,子弹打光后,将0、文件埋好,在与敌人肉搏中壮烈牺牲。 ...[详细]
杨万东(1880—1958)潍坊市寒亭区人。木版年画家。自幼从族兄学艺,25岁自营画社。多以民间戏剧、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木版年画百余幅。代表作有《长坂坡》《四郎探母》等,作品畅销国内外。 ...[详细]
杨万庆(1863—1918)寒亭区杨家埠村人。杨万庆祖业年画,是清光绪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出样名手。他除从事传统的神像年画的复制外,还创作了大量受群众欢迎的年画,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空城计》《打武昌》《天门阵》《吕岳法宝胜姜尚》和幽默画《猴子夺桃》等。 ...[详细]
杨熙光(1883—1928)字绍云。寿光县杨家柳杭村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农科大学。回国后,先任山东省农业专门学校教司兼农场长。1914年任山东公署教育司技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内棉纺织业迅速发展,发展棉花生产已成当务之急。杨熙光被山东省长公署派充劝业委员,在赴各县视察实业时,...[详细]
杨中海(1874—1937)字福源。潍县(今潍坊市)人。他自幼受其父教,精于绘画和刻板。他的画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公泰画店著名的金童子画《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喜报三元》《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等,是他根据传统题材改画刻印的。他精通刻工,所刻《中堂虎》深受群众欢迎,还被国内外顾客誉为佳品...[详细]
阎祚好 (1951~) 笔名阎海峰。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9年后历任解放军86师257团战士、86师文化科编剧、257团政治处主任,福州军区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138师413团政委,潍坊市吕剧团书记,潍坊市文化服务公司经理,潍坊市新闻中心主任。高级政工师。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详细]
阎世良(1895—1958)诸城市阎家同村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45年任该村农会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王庄乡农会主席,1948年任中共王庄乡总支部书记,1952年任该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1956年任中共阎家同村高级农业合作社总支书记兼社长。1957年当选为省-表大会代...[详细]
姚学乾(1834—1876)字恭甫。潍县(今潍城区)城里人。初为铜器首饰艺人。为使饰品美观,他吸收古代雕嵌技艺的精华,锐意改进创新,在铜器和木器上嵌入金、银丝,使嵌银艺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发展,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种新的工艺。 ...[详细]
衣光荣 (1915—1942)临朐县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他回本村建立情报站,传送情报。不久,他参加了杨国夫领导的抗日救国队伍。 同年5月23日,返回家乡,继续开展情报工作。1941年11月17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烙得他死去活来,但他坚贞不...[详细]
殷德江 (1945~) 山东诸城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58年任小学教师。1964年入伍,历任首都-队战士、副班长、班长,北京卫戍区部队排长、书记、干事、团政治处副主任,武警部队北京市总队第三支队政治处主任、第四支队副政委、政委,北京指挥学校政委,北京市总队政治部主任,大校 。2001年...[详细]
尹淑亮 (1954—1977)安丘县官庄村人。1972年12月参军。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5月14日,在“军农”活动中,因试验自制乙炔器发生意外0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83351部队政治部给他追记一等功,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追认他为“雷锋式战士”。 ...[详细]
尹振邦 (1905—1929)高密县人。中共党员。1925年积极参加四方机厂工人大-。-胜利后,当选为胶济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29年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终被杀害。 ...[详细]
有令峻 (1951~) 祖籍山东青州,生于济南。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淄博市临淄四中。1968年入伍。历任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班长,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工会副主席,后在省总工会宣传部、《山东工人报》、《时代文学》杂志社工作。山东省作协创作室副主任。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详细]
于祉(1788—1869)字燕受,号澹园,又号逸樵、独笑生,潍县(今潍城区)人。国子监太学生。好吟咏,兼好书、画,富收藏,精鉴赏。少年应试,入场时搜检至祉,忿然而返曰:“上不以士礼待士子,而视如狗盗,何考为! ”自此终身未事科举。著作有《澹园古文选》《澹园诗集》《三百篇诗评》《揽古轩书画录》等。...[详细]
于超 (1915—1984)原名崔金坡,字筱銮。临朐县人。1931年入县立师范讲习所学习。1933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7年乡师毕业后,回到原籍在县立书院小学任教, 秘密传播马列主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中共临朐县委秘书。在崔家河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崔家河特别支部。1...[详细]
岳玉明 (1962~) 笔名岳南。山东诸城人。中共党员。1981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鲁迅文学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文学硕士。1995年由武警部队转业到《紫光阁》杂志社工作,任主任。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详细]
于建明 (1953~) 祖籍山东潍坊。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党政干部管理专业。1970年从上海赴黑龙江省呼玛县插队。1972年应征入伍到北京。1983年转业回沪。历任上海航天局宣传处干事,上海市作协党组秘书及创联室副主任、主任。上海市作协第六、七届理事,上海市文联第五届委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