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乾(1929-2006),1949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195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1951年与张亚男女士结婚。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先后在天津师范学校、第六干部中学、河西业余大学、天津市广播电视大学任教。1988年任副教授,1990年退休。2006年因突发脑血栓去世。生三子:长...[详细]
肖文,原名刘凤武,字绍文,曾用名陈晓斋,山东省蓬莱县人。1939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蓬莱县抗日民众动员会组织委员、中共胶东区委宣传部干事,中共安东省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中共辽南省委干部学校校长,中共海城县委书记,辽东省教育厅厅长,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中共第五届辽宁省委委员...[详细]
修珍红,女,汉族,1917年9月出生,山东掖县人,请到华东彩印厂退休职工,2002年6月去世。 修珍红1956年出席过山东省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52年任印染厂家属委员会主任期间,处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经常深入每家每户,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解决,真正树立...[详细]
徐诚之,男,原名徐崇信,山东省招远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8月至1978年5月,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 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警卫连政治干事,参加了多次战斗。1939年4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招待所主任,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详细]
徐惠滋(1932.12.09-2005.01.05),山东蓬莱人。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曾任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 物生平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此后加入解放军。1948年10月参军...[详细]
阎崇年,山东蓬莱人,汉族,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蓬莱市戚继光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详细]
杨考绪(1927.10~2005.9),山东省蓬莱县人。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通讯员。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至1947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热河17旅31团6连、独立8师1团6连文书、文化教员、副指导员;1948年5月至1956年8月历任东北1纵91团1连指导员...[详细]
杨赞周(1918—1999),曾用名杨文郁,山东省蓬莱县长裕村人。 杨赞周1935年初中毕业后,来到青岛德聚东商号店当店员。1938年,赴香港利源长号任总监理、万利成商号任副经理。 建国后,他不顾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造谣中伤,谢绝了亲朋好友的挽留,于1951年由香港毅然回到青岛。得到青岛市人...[详细]
叶连松,男,汉族,1935年3月出生,山东莱阳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机械系船舶内燃机及动力装置专业毕业,大学文化,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履历1954——1955年,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船舶内燃机专业学...[详细]
于春圃(1887—1958),名元方,又字纯朴,山东莱阳县前河前村人。 于春圃4岁从父读书,12岁登州府试秀才第1名,随代父教授乡里。15岁省试,中副举人第1名。后游学北京,考入北京高等警校。适逢举贡会考恩科,遂以副举人中试。时已废科举,所中者皆以进士称,不复有状元、翰林之名。复殿试,以26...[详细]
于洪亮,1935年1月生,山东龙口人。1953年1月参加工作。1956年5月入团。1959年1月入党。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 1953年1月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合力机械厂工人。1959年10月为哈尔滨市第一机床厂工人。1962年10月为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工人。1970年4月任中共黑龙江省...[详细]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团长,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1945年长春市文化中学肄业。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详细]
于一心(1910—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参谋长。 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上庄镇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后随父到养马岛读私塾。1932年,在威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威海太平庵小学任教。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威海后,于一心立即返回家乡牟平,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同年,...[详细]
张伯龙,清光绪时太医院御医、琼岛知府,原名张士让,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西街人。光绪初在太医院执医,有国手之称。张伯龙出身宦门,天资聪敏,精通文史,但青年时不求做官,潜心钻求医术,颇多成就。某年其父患病,病象危急,多次请名医诊断,都说无法可医。张伯龙精心疗理,奇方排难,终使其父痊愈。张一生著述医...[详细]
张超(1923-1968)蓬莱县(今蓬莱市)张家窑村人。1938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胶东蓬黄战区青年干事,黄县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蓬莱县青救会主任,胶东南海区各救会副会长兼青救会主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详细]
张而驳(1922.4~2010.12),山东省黄县(现龙口市)人。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政治助理员、文化教员、青年干事、连副指导员、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师政治部副科长、科长、团副政委、政委;1951年5月至1953年3月奉命参加广东省土改工作,带...[详细]
张福运(1890-1983),山东烟台福山人。中华民国官员。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幼年就读于王懿荣(山东人,光绪六年进士,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发现者)主办的私塾。 光绪二十七年(1901),12岁,在烟台美国长老会毓璜顶英文馆(烟台第二中学前身)就读...[详细]
张镜清(1887-1948),又名张汝海,山东福山县陌塘村人。生于贫若农民家庭,7岁丧父,后由伯父带到烟台,依靠母亲做针线活和伯父做木工的微薄收入读私塾6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镜清到烟台洪昌盛杂货店学徒,历任店员、记帐员、采购员,1913年提升为副经理。他根据当时国内商业发展形势...[详细]
张奎(1899-1936),男,别名老姜,汉族。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于山东省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在学校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中断学习。为寻求生活出路进入工厂。“九·一八”事变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伪满大同二年(1930)6月被任命为“抗日救国游击军”参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