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福(1922—1951)淄博市博山区税务街赵家后门人。1945年8月参军。是年冬,抢修汽车十几部,荣立三等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荣立二等功。1947年1月抢修缴获国民党军队的90部汽车,再次立二等功。在莱芜战役中,连续5昼夜及时安全地完成了抢运弹药任务,又立二等功。1948年...[详细]
李贤荣(1955—1979)桓台县邢家乡吉托村人。1975年入伍。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班长。他所带的班,先后18次受到连、营奖励。1979年3月2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谅山战斗中牺牲。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详细]
李晓光 (1922—1967)原名李仁修, 曾用名李玉华。桓台县西沙沟河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任中共桓台县委书记,1948年任清河地委组织部长。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贸易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副局长。1958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文革”中遭破...[详细]
李兴源 (1888—1968)又名李树园, 字左泉,别号砚田老农。博山县西冶街(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国画家、著名陶瓷艺人。8岁入学,习文学画。经6年,所画山水、花鸟、虫鱼已见功底。14岁辍学,专攻书画,精心揣摩宋、元、明、清各代名家的画技,得其要领。19岁即名噪一方,索画者甚多。1912年,投...[详细]
李志业(1924—1946)桓台县西龙村人。特等战斗英雄。1940年麦收前,侵华日军推行强化治安,汉奸逼迫年仅16岁的李志业为日军修据点,他途中机智逃脱,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警卫连的一名战士。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张许、牛王庄、玉皇堂、道旭、寿光城和寿光县田柳庄等战斗30余次, 受过...[详细]
李宗山 (1895—1939) 原名李崇功,化名鲁东。长山县三区和家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大姜乡和家村) 人。师范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后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 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与景宜亭等人组织百余人参加抗日,后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当年加入中...[详细]
罗茂臣(1917—1951)沂源县鲁村镇杨庄村人。1946年10月,加入鲁中军区警备一旅一团当战士。 1947年7月在沙土集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次、一等功1次,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再次立1等功1次。1948年6月在开封、杞县、睢县战役后, 被授予“一等战斗模范”称号。1949年2...[详细]
吕济川(1919—1947)淄博市博山区石马桥西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区政治部股长、前卫报、卫生处协理员。抗日战争后,随部队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某部团政委。1947年在四平街战役中牺牲。 ...[详细]
吕民三 (1907—1943) 原名吕允忠,又名吕进。淄川县二区(今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佛村人。中共党员。1939年6月任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40年2月赴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1月,任莒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被错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临沂地委作出按因...[详细]
吕宪章 (1914—1941) 长山县第三区宁家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高塘镇) 人。1937年12月筹措0弹药, 组成抗日游击队,自任队长。1938年4月,整编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七支队, 后任五军司令部警卫连连长。1938年6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营长。1939年10...[详细]
吕希望(1884—1947)博山县岜山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人。十几岁从事琉璃专业, 30岁成为擀珠能手, 人称“擀珠大王”。先后创制成“凤眼珠”“猴珠”“燎渣珠”等。1947年被国民党军队杀害。 ...[详细]
吕云骢,2010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淄博,童星。2015年,拍摄电影《外公芳龄38》。2016年,在《陆垚知马俐》中饰演小陆垚一角。2016年,在电视剧《周末父母》中饰演于致远(刘恺威饰)和赵佳妮(王鸥饰)的儿子于震轩。 ...[详细]
马安氏(1881—1959)女。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 3位抗日烈士的母亲。她17岁嫁于本村,早年丧夫,独自扶养3男1女成人。其长子马耀南去济南、天津读书,全靠她养蚕收入供给费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先后支持3个儿子参加抗日军队。 她说:“咱不当-奴,用剪子、...[详细]
马立训(1919—1945)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于家庄人。特等战斗英雄、山东爆破大王。出生于矿工家庭,12岁下煤窑做苦工,后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1940年1月, 他在博山小田庄战斗中被解放入伍,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三营十二连当战士。10月随队到沂蒙山区作战。在进行反“扫荡”战斗时,他...[详细]
马天民(1910—1939) 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抗日烈士。马耀南之三弟。15岁辍学后,到济南学徒。19岁时父亲去世,继掌父亲在长山的“恒盛栈”酒店,兼营杂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其兄马耀南的影响, 弃商投戎,参与抗日工作。他四处奔走,筹集0,联络人员。...[详细]
马同贵 (1916—1942) 又名马兢生、马千里、陈放。桓台县马庄村(今属淄博市张店区四宝山乡)人。1937年9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26日带领10余名青年参加黑铁山起义, 任第五中队政治干事。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任中共长(山) 桓(台)临(淄)...[详细]
马晓云 (1906—1944)原名马方杲。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 人。抗日烈士。马耀南二弟。幼年读私塾,周村高等小学毕业后,务农且经营作坊。性情豪放,喜武术,乐交往。1924年赴天津参加东北军,屡立战功,升至营副。后返回家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附近村庄串联有识...[详细]
马勋臣(1916—1942) 高青县丁家庄乡马庄村人,系高苑名绅马连池之子。曾任鲁南八路军游击队团长。1937年毕业于乡村师范,后去鲁南参加八路军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职。期间屡立战功。1942年12月12日在沂蒙山区对日作战中牺牲。 ...[详细]
訾梅村 (1889—1943)又名訾占魁、訾克俭。临淄县敬信乡(今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乡)訾家郭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武装,后任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炮兵连连长。1939年任清河军分区兵工厂(后为渤海军区兵工厂)厂长。1943年11月,日军对渤海根据地发动残酷“扫荡” 21天,兵工厂转移时,他和通讯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