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可翁,字元宪,号蕙山。江西东乡人。艾可叔弟。南宋诗人。工文词,善兵法。咸淳年间,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白鹭洲书院创始人,南宋爱国丞相)荐于朝廷,为为朝议郎。贾似道逐万里,目为同党,遂弃官不仕。隐居故里,从事诗歌创作,其中以抒-之恨者为多。 著有《蕙山愁吟》...[详细]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 艾性夫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详细]
蔡冠卿,字元辅,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厉六年(一○四六)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为原武主簿,迁知下邳、鄢陵。入为大理少卿,又出知饶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三有传。今录诗二首。...[详细]
蔡国用(1579~1640) 字正甫,号静原,明靖思人。少时入郡学读书,终日勤奋,时人以其为有用之材。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中书舍人,奉命赴辽督饷,见边防废弛,深以为忧。未几,宽甸(今辽宁境内)果变。人服有先见之明。升任山西道御史,上疏有关治国七条政见:定相术、储经略、选将领、筹军...[详细]
蔡菊圃(1897年-1933年),又名秉芳,对桥乡横源蔡家人。 “五四”运动后,蔡菊圃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不满当时的社会,于1924年6月参加了本县由新学界知识分子组织的“益群学会”,积极鼓动改造社会,发展教育,监视选举,振兴实业,内惩-,外抗强权。是一个具有革命思想,要求进步的青年。 ...[详细]
蔡上翔(1717~1810) 字元凤,号东墅,清东门蔡家人。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为文纵横有致。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四川东乡(今宣汉县)知县。为官四川8年,谢请托,绝包裹,清正廉洁,政肃民安,深得巴蜀民心。离任时曾说:“数十年后,必有思我者”。后被当作名宦载入《四川通志》。为官之...[详细]
蔡兆丰(1623~1674) 字维平,一字雪余。国用子。顺治八年(1651)举人,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十八年中会试副榜,除兵部督辅司主事,执法不阿,以勤敏著称。累迁刑部贵州司郎中,后出理淮安关税。淮安河塞,百姓受害。他领命治河,半看告竣,为此疏略税收,造成缺额,鬻产而抵,民称颂之。后补温州知府...[详细]
车梦瑶(?~1640) 字玉符,明黄坊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平江知县,升礼部主事,后任陕西副使,驻凉州。在河西极边地带训练兵马,修缮城堡,备足粮饷,精选义勇。边防得以大治。崇祯七年(1634),外族侵犯,敌围永昌(今甘肃省)等城。梦瑶统兵出战,歼敌5000余人,追兵出寨,大获全胜。...[详细]
陈凤翔(1751-1812)字竹香,江西省崇仁县北耆(今巴山镇桥北)人。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到京师探望父亲时,拜铅山蒋士铨太史为师,甚得蒋器重,乾隆年,将其由监生荐充国史馆誊录,乾隆五十二年补直隶新城(今河北高碑店市)县丞,后调蠡县知县。在蠡县任上,他改变以往治理猪龙河由胥吏经办,耗银万两的做法,...[详细]
陈世崇,临川(今属江西)人。居抚州崇仁。陈郁子。并称“临川二陈”。宋末元初诗人。 随父入宫禁,理宗景定四年(1263),充东宫讲堂掌书,兼两宫撰述。度宗咸淳元年(1265),任皇城司检法。因其父有词讽贾似道专权误国,为贾似道忌,遂归乡。入元不仕,专心著述。元至大元年(1308)十二月卒,年六...[详细]
陈文楷 字星周,清荷岭(今合市镇)人。生性敦厚,稍大,居三巴(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由四川到贵州,开场炼铁于桐梓綦江之间。嘉庆五年(1800),将全部家财二千金于渝州及汉口吴城创立与人社。与人为善,援助贫苦,掩葬枯骨,主行善事。后又经商于贵州、云南,对穷人夏施汤药,冬施棉衣,遇急难困...[详细]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 应宋理宗命记天竺华严阁受赏识,特旨以布衣充辑熙殿应制。景定间为东宫讲学堂(太子上学之处)掌书兼撰述。始末略见其子世崇《随隐漫录》中。世崇载度宗尝赞郁像,有文窥西汉、诗到盛唐之语,宠奖...[详细]
陈元晋[约公元一二二五年前后在世],字明父,本蜀人,侨居崇仁(今属江西)。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 性嗜学,好义。登嘉定四年(公元一二一一年)进士。初授雩都尉,迁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抚使。元晋著有渔墅类稿十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详细]
陈宗庆 字崇吉,又字六山,明市心人。博学励行,举嘉靖十九年(1540)乡试,授浙江嵊县知县。任内上 书言两事:一是嵊县百姓要帮助东关,赋役繁重不均,民累苦万状。建议将曹娥、东关两地合并,从而减少费用。一是嵊县按例食用台盐,道险路远。有时一年还不能运到一次盐,禁止贩运又很严,使得百姓很难得到食...[详细]
戴莘 字怀新,清城北人。幼师从其舅读书,嘉庆三年(1798)举乡试。二十二年,选四川知县,历署大竹、东乡、黔江诸县事。旋授丹棱县,任内断案明快,无积案。黔江隶属酉阳州,州人赴考,皆远赴重庆。自黔江至重庆,路远而险。莘捐款为倡,得金万余两。全送之州,告州牧,让邻县皆筹金,建考署于州城。成,请学...[详细]
邓雱(?~1135) 字子泽,宋云林(今黄通乡)人。性沉毅,有臂力,好兵法。散家财养奇士,剑客多归之。有亡命之徒啸聚四境,官不能治,邓雱一一灭之。建炎元年(1127),赐名忠义巡社。邓雱为社都统,有兵数千,且训练有素。县南有傅安潜,亦聚子弟于里,人数百,与邓雱成掎角之势。二年正月,少保杨次山...[详细]
邓应台(道光末年在世) 字伯华,号云谷,清旸田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乡试,历任贵州、婺川、遵义、开州、毕节、永从、贵筑等县。事必躬亲,案无留牍。初任婺川县令,有难捕之巨盗。应台微服出城,密与人谋,夜抵其居,捕得之。又常立一小册,访四乡良莠之民,分而列之。暇日,则至乡村微服私访,按籍审...[详细]
丁静庵(1843~1901) 又名铸。祖籍金溪竹溪(今属临川)。咸丰十年(1860)到浏阳,在同乡所开的王锦隆布号学徒。出师后,协助祖父丁玉圃经营培德厚商号。两年后,祖父返原籍,他主管店务。 丁静庵看准浏阳鞭爆销路转畅,遂停营夏布和折表纸,专营鞭爆。先后在浏阳金刚、澄潭江、醴陵白兔潭、江...[详细]
董居谊生于南宋绍兴27年(1157)卒于端平2年(1235),孝宗淳熙辛丑科(1181)进士,曾任州通判,太常博士,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秘书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工部侍郎,累官任至四川制置使,金兵南下,军士作乱,居谊遁,被夺五官职,嘉定12年(1219)流居湖南永州,后返乡,卒葬戚姑山附近的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