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干,字尚质,南宋隆兴至绍定初(1163~1228年)安东乡罗浮(今长春镇里城村)人。 庆元三年(1197年),黄干前往古田县杉洋村蓝田书院拜朱熹为师,后成为协助朱熹办学的门人,名列朱熹亲撰《十八门人录》的第九。 庆元五年,朱熹因“伪学”之禁到长溪县访友避难,在罗浮村黄家授徒讲学。朱熹离...[详细]
黄宏梅,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于今周宁县岭头村一个贫苦农家。17家出嫁到屏南县岩后村,29岁时其夫病故,未曾生育,过继娘家侄女为嗣,后招赘周墩楼下岗人为婿。因生计艰难,女婿女儿迁回周墩,宏梅为支撑夫家门户,不愿随从,靠做针黹、种杂粮艰辛度日。 民国24年(1935年)春,中共屏南...[详细]
黄家祥(1909~1942年)城关人。出身富商家庭,兄弟六人,排行第二。父辈在上海开设“黄砚记”商行。民国12年(1923年),黄家祥随其四叔赴沪求学,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法政大学,其父要他弃学从商,接替父业,而黄家祥却在校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二八”事件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一次...[详细]
黄培庭(1918~1983年)又名黄奶助。八都镇仁厚村人。 黄培庭于民国23年(1934年)4月在霍童桃花溪参加游击队。民国26年,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民国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班长、排长、连长、代理营长、山东省荣军直属大队副大队长。民国32年,在泰州战斗中荣立三等功。民国3...[详细]
黄若金,又名毓卿,城郊乡前山村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出生。若金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口才甚佳。因家贫只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字,却能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年青时在霞浦县城当过伙伕和杂役,适逢福州一位评话先生到霞浦献艺,他听后受到启发,把自己看过的小说故事编成群众口语的七字句,开始说书生涯。他说书...[详细]
黄寿祺,字之六,号六庵,小南区盐田(今盐田乡中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生。幼承家学,民国17年初中毕业,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后改名理工中学)。翌年,考入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学预科,后升入本科国学系,民国2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他在中学念书时受老师影响,对地方文献和桐...[详细]
黄淑琮(1906~1934年),学名黄坚,号石卿,福鼎店下筼筜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幼年失怙,由母喻三妹抚养长大。少时聪灵,9岁到秦屿谊父林步蟾家寄读,10岁转店下学堂。民国6年(1917年)进福鼎桐山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2年考进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他学业成绩优异,对书...[详细]
黄树荣(1863~1923年)又名有晬,字作敷,宁德霍童石桥人。16岁应县试入邑庠,以优异成绩名列一等廪生。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诰授朝议大夫,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值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黄树荣面对“庸碌无所见”的京城政界,十分愤慨,毅然辞职归里。 光绪二十九...[详细]
黄淑宗(1906~1934年),学名黄坚,号石卿,福鼎店下乡扆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幼年失怙,由母喻三妹抚养长大。少时聪灵,九岁到秦屿镇谊父林步蟾家寄读,翌年转店下学堂。民国6年(1917年)进福鼎桐山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2年升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他学业成绩优异,对...[详细]
黄孝敏(1907~1937年),原名黄孝闵,别号黄效明,字景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生于平湖镇达才村。少年就读于平湖公立小学和古田超古学堂。民国13年(1924年)考入福建大学中学部。在校期间,阅读《语丝》、《创造》等进步书刊,热心参加反帝运动。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详细]
黄颐,字松龄,号鹤年,福建闽侯桐口乡渡坞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黄颐自小习农,好学勤奋,半耕半读完成中学课业,后出洋到北婆罗洲、沙涝越等地办学。民国18年(1929)回国,考取中山大学师范专修科,在校期间深受林植夫先生新民主主义思想影响。毕业后,曾在霞浦、福安、...[详细]
黄以褒(1890~1964年)名其荣,号一皤。霍童街人。出身贫苦家庭,幼年聪敏勤读,经族人推荐,进入霍童黄氏家族的双峰书室就读,亦读亦樵。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福宁府(今霞浦)岁考,取甲辰科第十九名庠生,成为科举制度最后一科秀才。光绪三十二年进入县城的莲峰学校,终因家贫辍学。先后在咸村(...[详细]
黄一府(1082~1166年)虎浿乡黄家村人。自幼敏捷,俭朴勤奋,好学上进,尤爱习武,八岁能诗文。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年方15岁的黄一府,以其灵巧的手艺,挥刀劈天杉树成薄纸,曲卷片块,再用线缝固定接头处,坚如盆桶,用作蒸食器具,轻便易熟。杉片饭甑的问世,更新了自古用于蒸饭的笨重瓦...[详细]
黄元起(1909~1990年),又名黄商予,福建福安穆阳苏堤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早年在福安读书。民国16年(1927年),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和-,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散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进行社会调查,宣传中国...[详细]
姜英,字士杰,十二都(清源乡姜厝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明天顺三年(1459)秋,中第二十二名举人。历任浙江萧山县儒学教谕、江苏南京武学训导、湖北当阳县知县。在当阳任职九载,勤政爱民,不阿权贵,修建城池,明辨诉讼,深受群众拥戴。离任时,民为之谣:“姜当阳,古循良,任满去,德难忘”,并建亭纪念。 ...[详细]
江作宇(1922~1990年),凤都乡际面村人,民国11年(1922年)生。民国24年考入古田超古中学,继后在福州三一中学、永安省立师范等校就读。时值“七·七”事变发生,作宇奋然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组建剧团、歌咏队,到各地公演以唤起民众。 民国29年2月,作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组织委托,先后...[详细]
金丽祥,福安赛岐人,民国11年(1922年)12月出生。民国36年在福建学院法律系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毕业,学业成绩优异。在校期间,酷爱文学艺术,阅读过许多文学名著,并以金莎风、叶一帆为笔名,在省级文艺副刊上发表散文、杂文、诗歌、小说和文艺理论作品。他的短篇小说《稻草人》,无情地抨击旧社会...[详细]
金雁翔(1885~1943年),福鼎县城关十字街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父金潮,名医,开设“金大益堂”药铺。雁翔少颖慧,13岁时始学医。其父督课甚严,促其遍涉名家典籍。16岁时,为名医苏寿仁纳为传人,授以医学秘传。由是弱冠脱颖而出,声名噪起。其诊病拟方,思考周详,用药专切,深为病人所...[详细]
姬志立(1921~1994年),民国10年(192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县牛村的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7年,他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高平县委通讯员、一区武委会情报干事、区大队长、区武委会主任、县武委会组教科科长等职。民国38年2月随军南下,任南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