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福,龙岩市小池乡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他14岁入龙岩袁氏馆子弟班学汉剧,16岁后参加龙岩“新乐天”和广东“老三多”等戏班演戏,拜广东名丑唐官贤、刘阿周、阿文丑等为师,专工汉剧丑角。由于他相貌奇特,身段洒脱,音色铿锵,唱腔流利动听,表演诙谐风趣,演出很受欢迎。19岁出师后,便很快...[详细]
陈兰生(1898~1969),字敬存,笔名公弢,岐岭乡霞山村人。出生数月,父亲去世,家境日艰,但他自幼一心向学,勤习不辍,终于在亲友资助下修完福建省立九中学业。嗣后在厦门一家报馆做英文翻译,20岁,赴南洋谋生。从马来亚飘泊到缅甸,先供职教育界,不久被聘为《仰光日报》。从此便在该报工作,直到日军侵...[详细]
陈六□(1577~1647年) 陈六□字子仪,号参周,晚年自称二漳山人。漳平县感化里(今溪南)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入庠,二十五年(1597)补廪,光宗即位时(1620)选为恩贡。天启七年(1627)顺天中式举人。崇祯元年(1628)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五年(1632)被派往两广...[详细]
陈茂辉(1912年-2015年),男,汉族,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委、江苏省军区副政委、第叁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副兵团职)...[详细]
陈明(1902—1941),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原名陈若星,字少微。出生在福建龙岩县(今龙岩市)东肖区龙聚村一个庄户人家。从龙岩省立第九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与邓子恢等进步青年一起,发起组织了“奇山书社”,前后参加者达二百余人。1923年创办《岩声》报,邓子恢亲笔为其题写报名。该...[详细]
陈匹荀(1629~1703年) 永福里西山村人。清初名医,善治疑难杂症,载誉闽西南,被誉为妙手神医。乐善好施,曾捐田置华安草坂渡船基金,方便舟楫,为人称道。有医作《陈匹荀验方集》传世。 ...[详细]
陈笃卿(1896~1935),岐岭乡霞山村人,永定苏区建设和福建省苏财政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青少年时期,在家乡读完小学后,考入汀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培文馆”教书。民国15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永,在全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他与当地进步青年李卓华、陈兆...[详细]
陈荣光(1889~1937),峰市乡下水犁前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在峰市一带-鸭小贩,后与武平土匪曾锡山勾搭,结拜为把兄弟,进而购买0、招收喽啰,上山为匪,曾与仙师瑶上土匪王石甫勾结,在永定河沿岸拦截来往的船只。又经常在闽粤边界隘口、要道抢掠行旅财物。至民国14年(1925年),已拥...[详细]
陈汝奎,东肖龙泉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父业医,幼年受医学熏陶。及长,入上海中国国医学院攻读中医,毕业后,留校执教。后转漳州、厦门行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岩开诊所。1956年参加创办城关联合诊所,任主任。翌年参加筹建龙岩县中医院(后改名县第二医院),任副院长。1962年任县医院副院长,...[详细]
陈性初(1871~1939年) 陈性初,又名庆善,字嘉祥,以字行。漳平县菁城镇福满村人。少年聪明好学。及长,应清代漳平县和龙岩州举行的三场考试,均名列榜首,被誉为“小三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恩科秀才。得当时福建提督学政王锡蕃器重,赠给一部《輶轩语》(张之洞著)以为奖励。性初为...[详细]
陈学宠 (1937—1982) 陈学宠,男,广东省文昌县人,生于民国26年。次年,随父侨居新加坡,在华人学校读书,1959年高中毕业。1960年从新加坡回到祖国,安排到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1964年分配到漳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外语系任助教。1970年主动要求到闽西山区工作,先后在连城麻...[详细]
陈月娘(1910~1931年) 陈月娘,女,漳平县永福镇内洪村人。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少时先后两次被卖到卓村、陈村农家当童养媳。18岁与陈村农民叶进如结婚。 1930年3月23日,永福农民总-后建立总区赤卫队,陈月娘夫妻一起参加赤卫队。当陈月娘受到革命教育后,对照自身实际,懂得工...[详细]
陈玉西,东肖镇隔顶村人,民国12年(1923)7月生。民国27年加入共产党,任东肖区隔顶村党支部委员。民国29年10月,为中共闽西特委基干队队员。翌年5月后,历任中共东肖区委委员、中共湖邦区委特派员等职。 民国33年11月,在闽西王涛支队任副班长,作战中机智勇敢,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支队长刘...[详细]
陈正(1905~1931),原名成都,下洋乡古洋村人。民国11年(1922年)进厦门集美师范读书,不久,在进步师友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2年春回乡度寒假,参与创立下洋进步青年团体“晨钟社”,出版社刊《钟声》,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4年集美师范毕业,在家乡与曾牧村等创办“下洋公学”开展义...[详细]
陈祖康(1904~1979年) 陈祖康,字绍文,号宜安,漳平菁城人。出身于殷富之家。1916年(民国5年)入龙岩九中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得乌灵大学理科硕士,次年获法国西方工学院土木工程师职称。被该校聘为助教。在留法期间,由熊雄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6年春回...[详细]
陈佐廷(1864~1942),字荫棠,岐岭乡陈东村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秀才,以后补“优廪生”。中秀才次年即受聘为私塾教师,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废科举兴学校后,在永定、南靖和广东大埔的公私立中小学里执教国文、历史等科,极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民国29年(1940年)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详细]
邓光瀛 (1873~1943) 邓光瀛,字覃百,号复庵,连城县庙前镇丰图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辛卯科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广东候补知府。民国4年至民国19年(1915~1930),任连城县立中学校长。民国27年,连城县私立明耻中学创办时,他被聘为校长...[详细]
邓子恢,原名绍箕,东肖镇邓厝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8月17日生。父亲邓洪陛,行医为业,后应聘为桐冈小学校长。子恢幼时就读于桐冈小学,十七岁入龙岩中学堂(后改名省立第九中学)。民国4年(1915)组织、发表演讲,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同年,在中学秘密加入中华革命...[详细]
成都军区司令部原顾问。 丁甘如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测绘员,参谋、股长、科长、东北民主联军师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处长、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