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汝为 [宋][?-1132年]

  • 范汝为 瓯宁(今建瓯市)人。生年不详,盐贩家庭出身,粗知文书。 建炎三年(1129年)春,御营前军统制苗傅、副统制刘正彦为逼高宗逊位,发动政变,事败后领兵退入建州。各路官军入境追击,到处烧杀劫掠,百姓-迁徙-。宋军擒获苗傅、刘正彦去后,建州发生灾荒,斗米千钱,饥民遍野,官府不加怜恤,反而...[详细]

范滔 [唐][公元891年-950年]

  • 范滔唐大顺二年(891年)生,浦城下沙村人。闽王登位,范滔为浦城左先锋将。时逢吴播叛逆,范滔奔赴击溃吴播军,以功任上左厢虞侯。闽永隆二年(940年),越军10万攻建州,并重兵围浦城西岩山达4个多月,范滔采取“昆阳之战”、“常山之阵”的战法,大败越军,以战功担任保胜西岩指挥使。后投南唐。南唐升元六...[详细]

范廷干 [公元1897年-1968年]

  • 范廷干,字子贞,松溪县城关人,是县内一位颇有声望的教师。生于清光绪廿三年(1897)。少年勤奋读书,中学毕业后,于民国16年(1927)考入国立厦门大学,修业三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休学。 民国23年2月,他被任命为松溪县第一区区长,目睹旧社会官场黑暗腐败,深感不满,又因性格倔强,不愿同流合污...[详细]

范祖栋 [公元1927年-1970年]

  • 范祖栋,小名栋仔,松溪县河东乡长巷村人。民国16年(1927)出生于贫苦农家,念过私塾,粗通文字,小时放牛,长大务农。建国后,1953年在县农场当工人,1954年回村任村干部,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范祖栋平时持重寡言,善谋深算,办事果断。1958年他担任长巷大队中共支部书记后,率先响应...[详细]

范作枢 [清]

  • 范作枢号紫桓。政和人。少有俊才,9岁就通“六经”、《史记》、《左传》,背诵如流,下笔语惊人。以拔贡中式,清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座师沈维督闽学,雅重作枢,檄县官聘主星溪书院。时诸生多趋时好,作枢讲授必根柢经史,选择可告语的诸生教以读书立言之要,其有纵轶闲检者,就面斥之,或移书警戒。后任永...[详细]

冯金荣 [公元1886年-1944年]

  • 冯金荣,字秀山,又名冯复,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顺昌县大布乡,他少年好学,尤其爱习武功,后考进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很有造诣,遂被输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清光绪三十三年,冯金荣由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回到福州,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外侮接踵而来,冯感到民族危机深重,立志投身革命,秘密加入同盟会福...[详细]

冯克明 [公元1895年-1980年]

  • 冯克明(1895~1980年) 原名兆峻,建阳县黄坑人。少年时在乡读私塾,后转省立五中(今建瓯一中)读书。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财经界任职数年。他除从政外,还在黄坑招工种茶,在福州等地设立茶庄。随后以荐任职派往福建晋江任县长。民国17年(1928年),调任建阳县粮管处视察、县...[详细]

冯梦得 [宋]

  • 冯梦得,字初心,祖籍河南固始。其三世祖冯遵,受朝廷派遣到福建做官后,便选择南剑州剑浦(今南平市)落籍定居。冯梦得少年聪颖,专志好学,博学经史。南宋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历任给事中、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梦得忠直不阿。初任给事中时,“敢死谏不避斧铖”。因不徇私情而闻名,升任侍郎后,有人用...[详细]

傅国洪 [公元1958年-1979年]

  • 傅国洪(1958~1979),邵武桂林乡上岚村人。桂林曾是个老苏区,他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立志长大后要当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杀敌立功。1976年春天,征兵工作开始,傅国洪就积极应征,多次找民兵营长、村支书、公社武装部长表示自己的应征决心,但因年小体瘦、身高不够而未能如愿。次年1月,征...[详细]

傅汉亮 [清][公元1873年-1909年]

  • 傅汉亮,原住武夷山挂墩,天主教徒,以耕山、打猎为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法国神父大卫到建阳大竹岚毗邻的崇安挂墩,得傅汉亮及其弟银亮的帮助,制成大量鸟类标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英国人拉图奇在福州动物标本世家第二代传人唐氏三兄弟的陪同下,第三次到闽北,在黄坑街巧遇傅银亮,并得傅...[详细]

高才 [公元1923年-1976年]

  • 高才,光泽县城人,生于民国12年(1923)。小时在光泽县立中心小学读书,毕业后到上海阳光中学学习,初中毕业后回到邵武任天主教会所办三育小学校长。在工作之暇,他自学高中课程,抗日战争时期以同等学历考入暨南大学。民国35年暨大毕业,应聘到邵武中学任高中数学教师。民国36年回到光泽担任县立中学校长。...[详细]

高登鲤 [清][公元1866年-1931年]

  • 高登鲤 字鱼门,顺昌县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后从事地方教育。光绪三十年(1904年),率县贡生向知县建议,将华阳六贤书院改为高等小学,成为顺昌第一所新式学校,登鲤任校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高登鲤调任长乐县教谕。同年,福建总督府筹建省...[详细]

高发生 [公元1953年-1971年]

  • 高发生(1953~1971) 邵武吴家塘溪东人,生于1953年。所在村是国营吴家塘农场所属的生产队,他既是农场职工,又是基干民兵。村里五保户谭婆婆,没有亲人,日常生活由高发生帮助料理。他每天收工后,都去看望一次。谭婆婆病了,高发生倍加关心,经常上山采集青草药,煎好药后,喂她服下。谭婆婆逢人就...[详细]

高澍然 [清][公元1774年-1841年]

  • 高澍然 字时埜,号甘谷,晚号雨农,光泽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苦读,甚得老师赞赏。性至孝,14岁时母死,高澍然按古礼,倚墓结庐而居,不忍舍离,里人为之动容。嘉庆六年(1801年),高澍然中举人,但会试失败,乃出资捐得内阁中书。在京供职才半年,父又死。高澍然以未能居...[详细]

葛老五 [公元1903年-1973年]

  • 葛老五(1903~1973年) 一名财荣,建阳徐市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6岁丧父,很小就开始砍柴、放牧,以帮助维持全家生活。 老五青少年时,出卖劳力,往返于建阳、建瓯与顺昌间,帮商户肩挑货物,有时以吹唢呐为生。为躲避抓壮丁,曾外流做工,回乡后由保长介绍当甲长。 民国...[详细]

葛越溪 [公元1901年-1989年]

  • 葛越溪,建瓯县吉阳镇玉溪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北京大学文学系毕业。民国14年(1925)在上海由沈赍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上海南市小沙渡工人运动,后调南市部委工作,同时任国民党第二区党部委员。民国15年初,受中共党派遣回福建,7月与潘作民、杨峻德一起创建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详细]

龚子襄 [公元1900年-1960年]

  • 龚子襄(1900~1960),原名龚赞成,名以字行,邵武城关人。幼时上私塾,酷爱诗词、书法绘画,在业师指点下,临帖、绘画渐有长进。14岁入邵郡中学堂(后改名福建省第六中学)。民国6年(1917)毕业后,受聘邵武县第一高初两等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深受师生欢迎。课余,他与地方宦绅、文人,经常相聚于沧...[详细]

郭德麟 [宋]

  • 郭德麟字邦瑞,一字应之,浦城人。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授侯官(今福州市)尉,调信阳(今属河南)摄荆南录事参军。审讯劫盗罪犯时,牵连数十人,主帅要一律惩处,德麟认为不妥,力争之。后调衡州茶陵(今属湖南)丞,改宣教郎、知明州奉化(今属浙江)县。经太守赵粹中推荐,任敕令所删定官,后历任军器、司...[详细]

郭三妹 [公元1908年-1941年]

  • 郭三妹,浦城裴墩村杨山头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出身贫苦,做香菇营生。少年时代有侠士气魄,常为穷人打抱不平。民国24年(1935)初,郭三妹在松溪路桥村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他工作积极,立场坚定,斗争性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春,任中共浦城县渡头区委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详细]

郭志山 [公元1919年-1978年]

  • 郭志山(1919~1978年) 山西沁县人,出身贫农家庭。幼年曾读小学,自学中学课程。抗日战争爆发后即投身革命,1938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老解放区,他历任中共村支部书记,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农会主席。1949年随军南下,先后任中共邵武、政和县委组织部长,水吉县委副书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