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仲举 [宋]

  • 魏仲举 名怀忠,以字行,宋代建阳人。生卒年不详。庆元六年(1200年)自编自刻《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被四库馆臣评为“椠镌精工,在宋版中亦称善本。今流传五六百年,而纸墨如新,神明焕发”。魏氏还编印有《韩柳年谱》8卷,《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28卷...[详细]

翁采 [宋][公元1089年-1148年]

  • 翁采(约1089~约1148),字景文,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为太学生,曾多次向朝廷上 书言事。重和元年(1118)中进士,任归州教授。因上 书朝廷评议“花石纲”为害百姓,降为潭州刑曹,不久就辞官告隐。 ...[详细]

翁光国 [公元1898年-1951年]

  • 翁光国字任民,光泽县司前乡举贤村富家坪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民国11年(1922)于福建省立第六中学初中毕业后,受聘到家乡邻近的管家洲李氏家塾教书,受李氏的青睐,以女儿嫁给他为妻,并出资帮助他在举贤庙角开设商店。 民国22年土地革命运动席卷全县,翁认为有机可乘,遂弃商从军,投靠...[详细]

翁鹤年

  • 翁鹤年,字琴舫,建瓯县人。清末优贡,长于诗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瓯创办建郡中学堂,被聘为国文教师,到民国15年(1926)离职,连续执教历20年。紫芝街原为宋代建宁府署北园,为紫霞洲故地。鹤年住在这里,认为很富诗意。家侧有磨房庙,小阁玲珑。因加以修葺,名玉雨楼,作为吟诗读书之所。他朗诵诗...[详细]

翁纪 [宋][公元1006年-1064年]

  • 翁纪(约1006~约1064),字世则,崇安县吴屯乡人。与哥哥翁纯同在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出仕后他任大理司直迁观察御史,勇于弹劾不法官员,出任袁州知府,有政声。子翁肃,中进士后回乡,终生不仕。 ...[详细]

翁邵 [宋]

  • 翁邵字好德,初名醇。顺昌人,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笃信好古,博学工文。调崇安县尉,时刘为布衣,翁邵以国士礼待。迁福清县丞,清慎方正,大兴学校,当路闻其名,以疾归里。县令俞伟兴学校,请翁邵主讲席,不出,友人杨时寄书敦促,不得已答应,数州之士负箧云集向他求学。官至宣教郎。 ...[详细]

翁树年 [公元1902年-1934年]

  • 翁树年,建瓯县人,清绪二十八年(1902)生。民国14年(1925)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擅长国画,学米芾笔意,潇洒俊逸。民国15年杨峻德自北京过上海,他和潘作民、葛越溪随杨同道返建瓯开展革命工作。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二军六师进驻建瓯,在-表肖劲光推动下,成立国民党建瓯县党部筹备处...[详细]

翁藻光 [唐][公元844年-928年]

  • 翁藻光(844~928),建安县崇安场吴屯乡人。河西节度使翁承钦之子。幼年喜在寒冬季节扣冰沐浴,出家后,人称扣冰和尚,死后称扣冰古佛。 相传翁母临盆前,梦僧人持钵求宿。翁藻光在襁褓中见佛像即开口嘻笑。唐大中十年(856),他13岁时要求出家。父母以为应验梦境,送他到吴屯清潭寺,拜释行全为师。...[详细]

暨文海 [公元1922年-1980年]

  • 暨文海,政和县东平乡人,民国11年(1922年)10月出生于贫苦农家。他幼年给地主放牛,14岁参加中共闽浙赣省委警卫营,成为革命战士。他抽空学习文化和政治,进步很快,不久任班长、警卫队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文海调任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任副支队长、支队长。他作战勇敢,平易近人,在战友和群...[详细]

温卿绍

  • 温卿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今武夷山市人。民国16年(1927年)春,参加农民协会。翌年,参加上梅农民武装-。民国20年春,任中共闽北分区委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谋兼秘书。民国21年11月,为分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分区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委员及文化委员会主席。民国22年3月,为分区苏维埃政府...[详细]

吴栻 [宋]

  • 吴栻字顾道,瓯宁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崇宁二年(1103年)徽宗和高丽正式修好,派给事中吴栻和户部侍郎刘逵一同出使高丽,宣传宋廷以德修好的意旨。从此高丽不断派使前来进送贡物。自王俣立为国王,更派士人入中国太学进修,宋廷给以博士之称。吴栻出使高丽,曾著有《鸡林记》二十卷(鸡林即高丽...[详细]

吴棫 [宋][公元1100年-1154年]

  • 吴棫,字才老,建安(今建瓯)人。约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绍兴间(1131~1161年),任太常丞,后转泉州通判。曾撰《韵补》,认为古人用韵较宽,有古韵通转之说;对古音的看法,与唐代陆德明的见解相同。又撰《诗韵补》、《字学补韵》、《楚辞释音》等,皆已失传。 ...[详细]

吴逵 [宋][公元1099年-1157年]

  • 吴逵(约1099~1157),字公路,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大将村人。宣和三年(1121)中进士。任永福县尉时,以剿捕海寇有功,升泰宁县知县。当时茶叶税额过重,经吴逵呈请减去半数,后又前后任顺昌、将乐两县的知县,政绩显著,提升为南剑州通判和肇庆知府。知肇庆府时,他力主倡廉惩奸。当地的学田一向为...[详细]

吴邦彦 [公元1906年-1978年]

  • 吴邦彦 笔名春光,化名孟心坚,浦城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民国9年(1920年)考入建瓯省立第五中学,曾以学生代表身份组织-的--。民国13年秋毕业回乡,在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为推动新文化和-,他发动组织读书会。“五卅惨案”发生后,进行反帝宣传工作。民国16年,考入上海无线电训...[详细]

吴承洛 [公元1892年-1955年]

  • 吴承洛 字涧东,浦城古楼乡洋溪尾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民国元年(1912年),浦城西山两等小学堂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后考取清华大学。民国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理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在美期间,曾任中国工程学会副会长,并与陈裕光、侯德榜等留美同学商议组织中...[详细]

伍诚仁 [公元1895年-1970年]

  • 伍诚仁 伍诚仁,字克斋,又名宝瑜,浦城城关苏处衕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民国4年(1915)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堂毕业后,赴广东加入粤军第一师,民国12年入广东西江陆军讲武堂。次年5月5日,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任第三队分队长。毕业后,曾任教导团第三连见习官、代理排长,第四军补充团二营营...[详细]

吴处厚 [宋]

  • 吴处厚邵武人。登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因进言请建公孙杵臼、程婴二人祠,仁宗命为将作丞。蔡确尝从吴处厚学赋,及作相,吴处厚数事与蔡确交恶。打算把处厚放逐,后出任通州(四川达县)知军。元祐中(1086~1093年),蔡确罢相知安州,处厚找到蔡确早在安陆写的《游车盖亭》诗10章,引唐朝郝处俊于上...[详细]

吴从周 [明]

  • 吴从周,字宗文,邵武人,生卒年不详。性格刚毅果断,有干才,好读书,特别重视兵法钻研。嘉靖末(约1554)由岁贡任庆元(今浙江宁波市)训导,后又担任县令职务。这时,海盗刘大眼聚众攻城,情况十分紧急,前后持续7昼夜,吴从周从容周密部署,并在要道上埋设火铳,海盗探悉城内戒备森严,收兵撤退,遭火铳袭击,...[详细]

伍弟奴 [公元1905年-1931年]

  • 伍弟奴,松溪县路下桥民众会创始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于松溪县花桥乡官后村,世代务农,家境清贫。由于长期在外伐木、放木排,结识不少思想进步的朋友。民国17年(1928)秋,参加崇安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民众会组织,并担任民众队班长。民国18年4月,受崇安苏维埃政府的派遣,与叶林生等人返回松...[详细]

吴栋 [明]

  • 吴栋(生卒无考),字廷用,县城恺悌坊人,出生富家,处己甚俭。明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任户科给事中,因办事勤谨,得到太子朱高炽的赏识。朱高炽即位时,史部按资历升他为云南佥事,朱高炽特升他为刑部右侍郎。在奉命往江西清理军伍时,吉安府有位老大娘只有一个儿子,被里正以卫所士兵的名义占用服役,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