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忠亮(1961~1985),邵武拿口镇人。他从小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在中学期间,品学兼优,1977年加入共青团,1979年7月毕业于邵武三中,1980年参军,分配在解放军第九十二师二七六团一连。他在当战士期间,由于能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积极支援农村夏收夏种,受到连队党支部的嘉奖;在部队射击训练...[详细]
陆忠仔,松溪县茶平乡人,民国9年(1920)出生于雇农家庭。从小饱受饥寒,11岁到地主家放牛,17岁当长工,后因晚上挑谷子跌伤了脚,被地主赶回家。在他贫病交加一家五口生活濒临绝境时,松溪县解放了。建国后,他带头参加农会,土地改革时当上农民代表。1953年夏,他响应上级号召,串联仰坑村18户农民办...[详细]
吕祉 字安老,建阳人。生于宋元祐七年(1092年)。宣和(1119~1125年)初,以上舍生入仕。 建炎二年(1128年),为右正言,以直言议论政事忤执政,通判明州(今浙江宁波)。绍兴元年(1131年),参加镇压湖北、湖南农民起义。绍兴三年(1133年),升直龙图阁,知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详细]
吕慕祥(1929~1952年) 建阳县童游乡回瑶洪尾村人。兄弟三人,慕祥最小。他家无田,仅有三间破漏屋,全靠佃耕过活。四岁时,母亲劳累过度病逝,父亲忧郁成疾,也于次年逝世。慕祥从小就跟哥哥参加田间劳动。 民国33年(1944年),刚成年的二哥慕嫩被抓去当兵,从此杳无音信。民国37年1月,...[详细]
马日全(1895~1942),又名马义泉,回族,邵武水北乡二都樟树源村人。民国25年(1936)间,由于国民党军第八十师、十一师、七十六师与县保安团的多次骚扰,他-携妻带子,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次年底返回故里,垦荒种粮,以谋生计。民国29年中共邵光顺中心县委在这一带活动,马日全在青年部长程胜福帮...[详细]
牛焕书(生卒年月不详),字翰卿,外号牛柯仔,祖籍安徽太平县。民国初年在崇安经营木材生意,曾任日商“南华公司”在崇安县的买办。 民国13年(1924),-战争爆发后,北洋直系军阀浙江军务善后督理兼闽浙巡阅使孙传芳所部入闽,路经崇安。牛焕书当时任商会会长,为之奔走办理军粮和差役等事。 民国1...[详细]
潘赐 字文锡,号容庵,浦城人。生年不详。潘赐于永乐二年(1404年)成进士,授行人,出使日本。临事庄重谨慎。日本国王承认,因约束不严,致海盗劫掠中国,表示歉意,还谦恭地献上《德化书》、《永乐大典颂》,由潘赐带回。明成祖阅后,命交付史馆存档,提升潘赐为礼部郎中、鸿胪寺少卿。不久,又派潘赐第二次...[详细]
潘谷公(1883~1946),原名潘善庆,字竹孙,曾用名潘祖彝、潘祖贻,笔名潘谷公、潘谷神。崇安县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青年潘谷公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朝、缔造民国的宣传活动。中华民国元年(1912),他由福建省议员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会议员。民国9年,他...[详细]
潘杰民,又名潘雄,建瓯徐墩乡丰乐山边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先后就读于福州马尾海军学校、福建公立农林中学和法政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社会活动,曾任全闽学生会评议会长。1927年初,由东路军政治部徐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由马式材、李培桐委派为福州工人运动指导员。同年4月,福州-政变,撤来建...[详细]
潘圣旺,建瓯县徐墩乡人,1957年生,出生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于1977年1月应征入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三五六七部队八十五分队战士,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奉命行军,全副武装,随同部队穿山越岭,历尽艰险,到达阵地。2月25日,在攻击某一高地战役中,圣旺奋勇前进,猛烈射击...[详细]
潘作民,建瓯县徐墩乡丰乐山边村人,潘杰民堂兄弟。原在省立第五中学肄业,1920年转入上海浦东中学,继升上海大学,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党遣派,回福建开辟工作。同年7月由中共福州地委指派,和葛越溪、杨峻德一起组建中共建瓯支部,担任支部组织委员,负责领导工农运动。 1927...[详细]
彭珰(804~896),彭迁的玄孙。幼年聪颖,勇武过人,荫袭建州兵马殿中都监兼摄郡政,有政声。当时温岭镇日趋繁荣,人丁兴旺,赋税充足。彭珰奏请将温岭镇升为崇安场。唐会昌五年(845)获准,这是“崇安”这一地名最早的历史记载。彭珰病逝后葬于节和里(今兴田镇澄浒村)东山寺后。 彭氏子孙三代披荆斩...[详细]
彭汉(651~716),字云霄,彭迁之子,生于建州。博学力行,经监试部使推荐,授洪县县令。随后擢升为台州判官。唐垂拱四年(688),他继先父遗志,奏准新丰乡为温岭镇,设立官署。彭汉在台州任职两年后,因母病离任回乡,侍奉汤药,拓荒造田,从事桑梓开发事业,后补判南剑军(治署今南平市)州厅事,任内颇有...[详细]
彭华寿,光泽县止马乡仁厚村山坳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父亲经商兼有田产,家庭生活较富裕。华寿童年时在农村私塾读书5年,初具阅读医学书籍的能力。光绪廿四年(1898),拜当地名老中医彭祖德为师,苦学6年,深得其医术真传。光绪三十年(1904),他开始在家乡山坳开业行医。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详细]
彭迁(606~684),建安县新丰乡(今武夷山市吴屯、岚谷一带)人。青年时辅佐秦王李世民平定隋末之乱。唐贞观初年(约627~630),封左牛卫上将军,提督建州(府治今建瓯),遂由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迁闽。唐初政权稳定,偃武修文,勋臣退居闾里,彭迁辞官后居建阳北乡,“捐资雇募民力垦荒,上括信州,...[详细]
彭信,生卒年不详,原名不疑,又名邦信,建瓯县城关人。毕业于建瓯私立培英中学,在县城梨山小学担任英文教员。1926年冬由方文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任中共建瓯县委委员,12月任县委机关刊物主编。1928年5月转移福州工作,1929年初任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3月任中共福州市委秘书长兼组织...[详细]
秦光前(1893~1987),城关人,民主人士。历任民国政府县长和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常委等职。 秦光前在民国时期曾任将乐、长汀、清流等县长和科长等职。1949年政和解放前夕,众多乡绅纷纷外逃,他却在福州一解放就携妻带儿从福州返回政和,他说:“我虽三任县长四任秘书,从政半生,...[详细]
邱木荣,1958年生于顺昌县洋口镇石溪村。父亲阙邱明务农,曾任石溪民兵队长。木荣从小爱听父亲讲对敌斗争的故事,深受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影响,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木荣8岁进石溪小学读书,在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曾三次被评为“五好”学生,出席过洋口学区先进学生代表会。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人...[详细]
邱有贵(1908~1938年) 崇安吴屯乡潘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排行老三。一家人耕种8亩轮种的祭田,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生活。 民国17年(1928年)春,共产党员江和生、徐日荣住在他家宣传革命道理,使他心里逐渐亮起来,认识到要让穷苦人过上好日了,就必须彻底推毁万恶的旧社会。随后,有...[详细]